diāo

哺乳动物的一属。种类很多,毛皮黄黑色或带紫色,是很珍贵的衣料,我国东北特产之一。

貂蝉

diāochán

①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刘昭注:“应劭官曰:‘説者以金取坚刚,百鍊不耗。蝉居高饮絜,口在掖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义也。”《资治通鉴 晋纪六》每朝会,貂蝉盈座,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惠帝纪》(司马)颖府有九锡之仪,陈留王送貂蝉文衣鹖尾。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王允家的歌伎。王允欲除奸臣董卓,无计可施,貂蝉请自献身,以博董卓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吕布,离间两人关系,终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清 梁章鉅《浪跡续谈·貂蝉》:“三国志演义言王允献貂蝉於董卓,作连环计。正史中实无貂蝉之名,惟董卓传云,卓尝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云云。李长吉作吕将军歌云:‘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盖即指貂蝉事,而小説从而演之也。黄右原告余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书通志: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攷,而刁蝉之即貂蝉,则确有其人矣。’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

貂蝉满座

diāochánmǎnzuò

貂蝉:汉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旧用作达官贵人的代称。旧指官爵多而滥。《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场合或者地方有很多美女,人群熙熙攘攘的情景。这个酒会上,真是貂蝉满座,美女如云。昨天去逛街,商场里貂蝉满座,人山人海。《红楼梦第八十五回》这里接连着亲戚族中的人来来去去,闹闹穰穰,车马填门,貂蝉满座。

貂珰

diāodāng

①貂尾和金、银珰,古代侍中、常侍的冠饰。 汉 应劭《汉官仪 卷上》中当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珰左貂。光武以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珰。《后汉书·朱穆传》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李贤注:“珰以金为之,当冠前,附以金蝉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貂珰近习,未闻有所斥逐;女冠请谒,未闻有所屏绝。②借指宦官。宋 梅尧臣《和谢希深会圣宫》龟组恭来诣,貂珰肃奉承。《封神演义 第十八回》宫帏竟无内外,貂珰紊乱深宫。《明史·彭汝实传》弃燕闲於女宠,委腹心於貂珰。

貂珥

diāoěr

①貂,貂尾;珥,插。指侍中、常侍之冠。因插貂尾为饰,故称。南朝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况臣等显奉皇华,亲承朝命,珪璋特达,通聘河阳;貂珥雍容,寻盟漳水 。” 唐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荣高近侍,赫奕禁门,雍容貂珥,日暮青琐。”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才》:“令弟从长,奕世近龙光,貂珥曾参于画室;舍妹夫人,十年陪凤辇,霓裳遂灿于朝霞。” ②借指帝王贵近之臣。明 王世贞《寿宁侯故第歌》:“貂珥那传就日功,椒房已挟薰天势。” 清 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斌良《过拂水山庄》诗:‘貂珥若思推辅座,蛾麋甘让作完人。’”

貂锦

diāojǐn

①貂裘、锦衣。 刘禹锡《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十万天兵貂锦衣,晋城风日斗生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蕙芳》:“马(马二混)自得妇,顿更旧业,门户一新。笥中貂锦无数,任马取着。” 借指将士。唐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清 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玉帐何森森,貂锦灿成列。”

貂裘

diāoqiú

貂皮制成的衣裘。宋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宋 陆游《诉衷情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宋 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貂裘换酒

diāoqiúhuànjiǔ

西京杂记卷二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成都,以所著鷫霜裘向市人贳酒。又晋书·阮孚传谓阮孚尝以金貂换酒。后世即以“貂裘换酒”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豪纵。宋 张辑《贺新郎·乙未冬别冯可久词》:“且趁霜天鱸鱼好,把貂裘换酒长安市。”清 秋瑾《对酒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貂寺

diāosì

的别称。因太监的帽子以貂尾为饰,故称。寺,寺人。《宋史·赵景纬传》愿陛下(宋理宗)捐内帑以绝壅利之谤;出嫔嫱以节用度之奢。弄权之貂寺素为天下之所共恶者,屏之绝之;毒民之恩泽侯尝为百姓之所愤者,黜之弃之。

diāo

①大。②多。

奝然

diāorán

俗姓秦。其生于京都,幼入东大寺从观理习三论宗,又从石山寺元杲习真言密教。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为弘佛法,在克服了诸僧的反对和老母的支持下,奝然请得东大寺的入宋牒,率领弟子成算、祚壹、嘉因等四五人乘宋商陈仁爽、陈仁满之船入宋求法。《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日本国僧奝然自其国来入朝,言:“国主姓王氏,自始祖至今凡六十四世,八十五王矣,文武僚吏亦皆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