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o

(使)衰落:(使)谢。残。枯。萎。零。敝。《论语·子罕第九》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资治通鉴 周纪三》今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正殷纣之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使人听此雕/凋朱颜。(变脸色)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宋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宋 刘辰翁《兰陵王 丙子送春》:“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凋敝

凋弊

diāobì

衰败;困苦:民力凋敝。凋敝财力。《史记·酷吏列传》吏民益凋敝。《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復振。”《晋书 元帝纪》天下凋弊,加以灾荒,百姓困穷,国用并匮,吴郡饥人死者百数。宋 苏辙《颍滨遗老传上》:“自法行以来,民力凋敝,海内愁怨。”《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单单剩得夫妻二人相向,几间接脚屋里居住,渐渐衣服凋敝,米粮大缺。”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凋敝不堪的村舍,形容枯槁的农民,和一望无际,五彩缤纷的罂粟花。”《隋书·炀帝纪上》:“(文帝)拯群飞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唐 杜甫《送樊侍御赴中判官诗》:“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国家自采榷之使四出,虽平昔富庶繁丽之乡,皆成凋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今日见别人的女儿,多与了富贵之家,反是他女婿家里凋弊了,好生不服气,一心要悔这头亲事。”茅盾 《子夜二》:“世界产业凋弊,厂经跌价!”②指困苦的百姓。清 吴伟业《赠家侍御雪航诗》:“受命巡山东,恩威恤凋敝。”

凋残

diāocán

①花叶衰败脱落。唐 杜甫废畦诗:“秋蔬拥霜露,岂敢惜凋残。”元 傅按察《鸭头绿·钱塘怀古词》:“纵餘得西湖风景,花柳亦凋残。” 清 葆光子《物妖志·柳》:“王庭三槐,竇家五桂,不可谓不芬馥也,今未几而雨露凄凉,凋残相继。”刘半农《小诗之二》:“看着院子里的牵牛花渐渐的凋残,就想到它盛开时的悲哀了。”②衰落;残败;减损。《后汉书·樊宏传》:“伏见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賑给所能胜赡,虽有其名,终无其实。”《周书·晋荡公护传》:“每思施宽惠下,輒抑而不行,遂使户口凋残,徵赋劳剧,家无日给,民不聊生。” 元 郑光祖《玉粲登楼 第一折》:“早是我家业凋残,少年可惯,我被人轻慢。”《三国演义 第五八回》:“伏念室不幸,操贼专权,欺君罔上,黎民凋残。” 清 陈维崧《天仙子·书周我成先生旅叹赋后词》:“门户凋残风物换,白髮渐离谁作伴。”艾芜《山峡中》:“破败凋残的神祠,尘灰满积的神龛,吊挂蛛的屋角,俱如我枯燥的心地一样,是灰色的、暗淡的。”

凋瘁

diāocuì

①衰败枯萎。三国魏 锺会《菊花赋》:“百卉凋瘁,芳菊始荣。”《资治通鉴 晋纪一》士卒凋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七》今天助寇为虐,战士凋瘁,独守穷城,绝望外援,天时人事亦可知矣。②形容容貌憔悴或贫困衰微。 宋 王谠《唐语林·企羡》:“今形骸凋瘁,看即下世,一切为空,何第一之有?” 明 宋濂《题 栲栳山人诗集 后》:“其出言可为世则,其制行可为世范,所以名阀之家虽凋瘁,多藉之以自立崛起。”

凋耗

diāohào

衰败;损耗。唐 韩愈《荐士(荐孟郊于郑余庆也)诗》:“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旧唐书·杨炎传》迨至德之后,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饥疠,徵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资治通鉴 后梁纪一》(高)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凋耗。《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一》五季生齿凋耗,太祖受命,太宗、真宗继圣承祧,休养百姓,今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元 刘壎《隐居通议·总论》:“身历乱离,神志凋耗。”清 曾国藩《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九洑洲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

凋困

diāokùn

贫穷困苦。《晋书·元帝纪》:“昔吴起为楚悼王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除废公族疏远,以附益将士,而国富兵强。况今日之弊,百姓凋困邪!”《晋书 王羲之传》自军兴以来,征役及充运死亡叛散不反者众,虚耗至此,而补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新唐书·颜真卿传》:“百姓尚未凋困,太平之治犹可致。”

凋零

diāolíng

(草木)凋谢零落:万木凋零。魏晋 徐干《室思》:“惨惨时节尽,兰华复凋零。”宋徽宗 赵佶《燕山亭·见杏花作词》:“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衰落:家道凋零

凋落diāoluò

①草木花叶脱落。犹剥落。②衰颓;丧失;凋敝。③死亡。多指老年人。《杨家将 第四十七回》(孟)辛曰:“今宋朝非往时可比,谋臣勇将,已皆凋落,此回发兵相助西番,必可得志。”

凋丧

diāosàng

①丧亡。生灵凋丧殆尽。晋 陆机《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隋书·礼仪志一》:“后主嗣立,无意典礼之事,加旧儒硕学,渐以凋丧,至於朝亡,竟无改作。《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五》(刘安世)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以是名望益重。②丧失;失落。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干指韩干)”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抵压制之国,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生,凌锄士气。务令其身体拘屈,廉耻凋丧,志气扫荡,神明幽郁。”

凋伤diāoshāng

疾病死亡。也指草木零落枯萎。《水浒传第一○八回》玉露凋伤枫树林,深岩邃谷气萧森

凋疏

diāoshū

零落稀疏。唐 胡传美《武康碧落观》诗:欲脱儒衣陪羽客,伤心齿发已凋疏。《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四十》且以江东、西、二广论之,村疃之间,人户凋疏,弥望皆黄茅、白苇、膏腴之田,耕犹不遍,岂有馀力可买官产!宋 陆游《戏答野人》诗之二:木叶凋疏天欲霜,老怀多感易凄凉。清 程恩泽《邳州道中》诗:树如客鬓凋疏早,路似人心坎廪多。

凋谢diāoxiè

①草木花叶脱落。②死亡。多指老年人。《孽海花第七回》山邱依然,老成凋谢,想着从前乡先辈冯景亭先生见面时,勉励的几句好言语,言犹在耳,而墓木已拱。

凋瘵

diāozhài

衰败;困乏。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生民凋瘵。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馀,财用匮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杜甫《装游》: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宋 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七》州郡守长近民之官,宜为朕(宋高宗)惠养凋瘵,安辑流亡,察冤系,禁苛扰,毋倚法以削,毋纵吏为奸。

diāo

①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雕悍。一箭双雕。②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塑。雕虫小技。③有彩绘装饰的:雕弓。雕鞍。雕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④同“”。

雕鞍

diāoān

①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宋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宋 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②借指宝马。宋 柳永《定风波词》:“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雕车

diāochē

饰有雕花、彩绘的车;装饰华丽的车。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序》:“雕车竞驻於天街,宝马争驰於御路。”

雕虫

diāochóng

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比喻技艺低下。

雕虫小技

diāochóngxiǎojì

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朝章,卿不如我。”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雕鹗diāoè雕与鹗。猛禽。《水浒传第十三回》彀满处兔狐丧命,箭发时雕鹗魂伤。比喻奸佞。比喻才望超群者。

雕肝琢肾

diāogānzhuóshèn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唐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韬养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肾。”宋 欧阳修《答圣俞莫饮酒》诗:朝吟摇头暮蹙眉,雕肝琢肾闻退之。

雕弓

diāogōng

刻绘花纹的弓;精美的弓。礼制,天子所用。《荀子·大略》:“天子彫弓,调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杨倞注:“彫,谓雕画为文饰。”文选·张衡《东京赋》:“天子乃抚玉輅,时乘六龙,发鲸鱼鏗华钟……决拾既次,彫弓斯彀。”薛综注:“彫弓,谓有刻画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宋 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词》:“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采薇翁》:“命取弓矢,又如前状,出雕弓一;略一闭息,则一矢飞堕。”

雕耗

diāohào

凋敝;衰残。晋书·地理志上:“光武投戈之岁,在彫耗之辰,羣国萧条,併省者八。”《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八》因奏称:“江州内地,以治民为职,不当置军府雕耗民力,宜罢军府移镇豫章;而寻阳接蛮,可即州府千兵以助郡戍。”《宋书·殷琰传》:“若令足下髮肤不全,儿姪彫耗者,皇天后土,实闻此言。” 唐 韩愈《荐士诗》:“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彫耗。”《金史·忠义传四·术甲脱鲁灰》:“国家自迁都以来,境土日蹙,民力彫耗,幸边无事,人稍得息。”

雕缋

diāohuì

①犹雕绘。雕刻绘饰。繢,通“绘”。宋 司马光《务实》:“统纪不明,名器紊乱,而彫繢文物,修饰容貌,其於礼也,不亦远乎!”②喻工巧华美的辞藻。宋 孔平仲《续世说·文学》:“颜延年问鲍昭己与谢灵运优劣。昭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铺锦列绣,亦彫繢满眼。’”《聊斋志异 雨钱》翁殊博洽,镂花雕缋,粲于牙齿。

雕镌

diāojuān

雕刻。《宋书 卷十 顺帝纪》凡工丽雕镌,伤风毁治,一皆禁断。

雕困

diāokùn

衰敝贫困。《晋书·孝武帝纪》:“宜时拯卹,救其彫困。”《宋书·五行志一》:“至孙晧,果奢暴恣情於上,而百姓彫困於下,卒以亡国。”

雕栏

雕阑

diāolán

雕花彩饰的栏杆;华美的栏杆。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宋 苏轼《法惠寺横翠阁诗》:“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明·魏学洢《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清 陈维崧《探春令·咏窗外杏花词》:“崇仁宅靠善和坊,旧雕栏都坏。”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 小引》:“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

雕栏玉砌

diāolányùqì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唐·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梁

diāoliáng

①饰有浮雕、彩绘的梁;装饰华美的梁。南朝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燕语雕梁,状对幽闺之语。”宋 王安石《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宋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清 纳兰性德《采桑子词》:“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②借指豪华的建筑物。唐 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图诗》:“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清 杜岕《过林修朗轩诗》:“雕梁庽耳目,所患唯固陋。”

雕梁画栋

diāoliánghuàdòng

原意指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后来也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有彩绘雕刻的梁柱。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富丽堂皇。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三折》:这的是雕梁画栋圣祠堂,又不是锦帐罗帏你的卧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得那大厦高堂,也不是雕梁画栋,一个个都睡在松柏林中。清宋徵舆《玉楼春·燕雕梁画栋原无数》:燕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惹尽百花香,翠尾扫开三月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厅后面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参见“画栋雕梁”。

雕翎diāolíng

雕的翎毛。借指羽箭。《水浒传第五五回》:“弓弯鹊画,飞鱼袋半露龙梢;笼插雕翎,狮子壶紧拴豹尾。”《相声传统作品选·八扇屏》:“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孽海花第二回》披着一件蔫旧白纱衫,罩上天青纱马褂,摇着脱翮雕翎扇

雕翎箭diāolíngjiàn

雕的翎毛。借指羽箭。以雕翎为箭羽的箭。《水浒传第三十三回》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元 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忙拈鹊画弓,急取鵰翎箭。”

雕龙画凤

diāolónghuàfèng

刻绘龙凤。胡世香《巧取陈家寨》:“门上雕龙画凤,粉壁衬着红漆家具,分外耀眼。”《陕北民歌·十送》:“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画凤放光彩。”

雕镂

diāolòu

①犹雕刻。隔扇上的花鸟雕镂得栩栩如生,使人过目不忘。《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唐 刘恂《岭表录异》:“枸櫞子,形如瓜……肉甚厚,白如萝卜。南中女工竞取其肉雕鏤花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明熹宗》:“明熹宗在宫中,好手製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絶。”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②指雕刻品。《新唐书·高宗纪》:“六月癸亥,禁宗戚献纂组雕鏤。”《红楼梦第十七》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

雕甍

diāoméng

雕镂文采的殿亭屋脊。 唐 虞世南《怨歌行》:“紫殿秋风冷,彫甍白日沉。”王勃《滕王阁序》:披绣闼,俯雕甍。

雕甍画栋

diāoménghuàdòng

参见“画栋雕甍”。

雕甍绣槛diāoméngxiùkǎn

用于形容建筑物的精巧华丽,尤其强调其顶部和栏杆部分的精美装饰,整体给人以富丽堂皇的视觉感受。《红楼梦第十七回》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雕靡

diāomí

犹华丽。《南史·蔡景历传》:"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於叙事,应机敏速,为当时所称。"《旧唐书·顺宗纪》:"彩舰雕靡。"《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自景德后,文士以雕靡相尚,(陈)从易独自守不变。"

雕墙

diāoqiáng

①饰以浮雕、彩绘的墙壁;华美的墙壁。《尚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雕墙。”一本作“彫墙”。宋 苏轼《超然台记》:“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朱德龙《我所思诗之三》:“我欲从之胶与漆,雕墙遥睇空踟蹰。”②指雕饰墙壁。王符《潜夫论·浮侈》:“晋灵厚赋以雕墙,春秋以为非君。”③指书·五子之歌。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夏歌‘雕墻’,縟於虞代。”

雕丧

diāosàng

丧亡。死亡。雕,通“凋”。《聊斋志异 黄九郎》女曰:“妾失身于郎,谁实为之?脱令中途雕丧,焉置妾也?” ②丧失;失落。

雕饰

diāoshì

①雕琢文饰,使器物华美。逸周书·大匡:“车不雕饰,人不食肉,畜不食穀。”《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唐 钱起《玛瑙杯歌》:“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②比喻美化文辞,刻意求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③泛指对文章进行加工。唐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 刘知几《史通·惑经》:“诸如此句,多是古史全文,则知夫子之所修者,但因其成事,就加雕饰,仍旧而已。”④伪饰;做作。《隶释·太尉刘宽碑》:“(公)有乐道寧俭之性,疾雕饰,尚朴素。”《资治通鉴·献帝建安二十二年》:“植(曹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説,故遂定为太子。”

雕文

     

diāowén

①饰以彩绘、花纹。雕绘文采。《晏子春秋·谏下一》:“今齐国丈夫畊,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侧皆彫文刻鏤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韩非子·十过》:“四壁堊墀,茵席雕文。”贾谊《虡赋》:“妙彫文以刻鏤兮,象巨兽之屈奇兮。”《后汉书·郎顗传》:“减彫文之饰,损庖厨之饌。”《晋书·武帝纪》:“(泰始八年》二月乙亥,禁彫文綺组非法之物。”“省郡国御调,禁乐府靡丽百戏之伎及雕文游畋之具。”《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其雕文刻镂,锦绣纂组,一皆禁断。《旧唐书·职官志三》:“中尚令,掌供郊祀之圭璧、玩器之物。中宫服饰,雕文错綵之制,皆供之。”②指以彩绘、花纹为饰的物品。《韩诗外传 卷八》:“士不造无用,雕文不粥於肆。”《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緹绣。”③犹美文。唐 褚亮《十八学士赞·记室参军虞世南》:“篤行扬声,雕文絶世,罗百世,并包六艺。”④刻文字于碑石。宋 叶适《林正仲墓志铭》:“丧死者焚尸,糜其骨,众薰合和,凌风飘颺…… 正仲雕文禁止,治塚甓藏之,始变其俗。”

雕文刻镂

diāowénkèlòu

谓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管子·重令》:“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谓之逆。”《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其民巧,雕文刻鏤,治宫室,织罽,刺文绣,好治食。” 汉景帝刘启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陆贾《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用意各殊,则加雕文刻鏤,傅致胶漆,丹青玄黄琦瑋之色。” 《资治通鉴 汉纪八》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 ”

雕心雁爪

diāoxīnyànzhǎo

比喻心狠手辣。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古今杂剧 聚兽牌》他须是鼠窃狗盗无知辈,雕心雁爪无恩义,鸡肠蛇腹为奸细。

雕楹diāoyíng

饰有浮雕、彩绘的柱子,装饰华丽的柱子。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当昔全盛之时,金舖玉砌,鏤槛雕楹,想称杰构。”花月痕第十一回》那时船正荡到柳荫中,远望那堤北彤云阁,雕楹碧槛,映着翠盖红衣,大有舟行镜里之概。

雕玉双联

diāoyùshuānglián

雕玉:用玉雕成,形容华美、工巧;双联:律诗中相对偶的两句。形容属对极为精巧。唐·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诗:“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

雕藻

diāozǎo

华丽的词藻  唐 褚遂良 《安德山池宴集》诗:“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

雕章镂句

雕章琢句

diāozhānglòujù

diāozhāngzhuójù

琢:雕刻玉石。像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他们作文讲究雕章镂句。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飘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唐 白居易《策林四 议文章碑碣词赋》:“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虽雕章镂句,将焉用之。”宋 俞文豹《吹剑录》:“此岂舒笺点翰,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

雕瑑

diāozhuàn

雕琢,刻镂。《汉书·扬雄传下》:“於是后宫贱瑇瑁而疏珠璣,欲翡翠之饰,除彫瑑之巧,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颜师古注:“瑑,刻鏤也。”②引申指刻意修饰文辞。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彫瑑,曼辞以自饰,无益,於俗不信,适足取辱耳。”瑑,一本作“琢”。

雕琢

diāozhuó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刻削。《庄子·在宥》:“廉劌彫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庄子·山木》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晋书·武帝传论》:“絶縑纶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②过分地修饰文辞。《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雕俎

diāozǔ

一种雕绘的木制礼器。祭享时以盛牺牲。《庄子·达生》:“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南朝宋 鲍照《数诗》:“八珍盈彫俎,綺肴纷错重。”

diāo

堡:军事上防守用的构筑物。

碉卡

diāokǎ

碉堡哨卡。清 昭梿《啸亭杂录·金川之战》由川南入者,攻其河西诸碉卡。《清史稿卷十四 高宗本纪五》富德克打噶咱普德尔窝、马尔邦等碉卡。明亮等克独松等碉卡。《清史稿·食货志一》嘉庆初,铜仁、石岘苗地建碉卡,置屯军。

diāo

真鲷:鱼,身体红色,有蓝色斑点,肉鲜美。通称“加吉鱼”。

diāo

同“”。《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适有一鵰翔空,鄂勒哲图仰射之,应弦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