嘚 | dè | 象声词,形容马蹄踏地的声音。嘚,dē,赶驴、骡前进的吆喝声。在南方部分省市引申意义为形容词或者程度副词,表示极端。“嘚”开头的词语:嘚啵;嘚嘚;嘚瑟。 |
嘚瑟 | dèse | 指获得不值一提的成就或做成一件芝麻大的事就得意忘形,一般带有贬义或者调侃之意,有时也表示严厉的训斥。因得意而向人显摆、炫耀:开着辆小汽车到处嘚瑟。有时也用在善意地调侃好友或异性伴侣上。胡乱花费(钱财):一个月的工资没几天就让他嘚瑟光了。做不该做的事,过分炫耀、嚣张(多贬义):自从当上个小科长,整天嘚瑟,后来被人收拾了。 |
的 | de I. | ①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的。②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的。③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的衣服。④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的。⑤副词尾,同“地II”。II.参见dì |
的定 | dedìng | 必定;确定。《朱子语类 卷六六》:“若是的定把卦爻来作理看,恐死了。”《桃花扇》:一点芳心拴的定,朝朝楼上望夫君。 |
的亲 | deqīn | 指血统最接近的亲属。的,通“嫡”。宋 刘克庄《书判饶州司理院申张惜儿自缢身死事》:“今后此等词状,非的亲血属,勿受违追。”《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八》纵是前妻晚后,偏生庶养,归根结果,的亲瓜葛,终久是一派,好似别人多哩。 |
的然 | derán | 明显貌。《礼记·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唐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非的然昭晰,自断于内,则孰能了僕于冥冥之间哉。”《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逆弟卖妻,也是自作自受,皇天报应,的然不爽!” 清 龚自珍《与人笺》:“秦以来,书体屡变,歷代歷书之官,展转讹夺。其的然可知为讹夺者,宜改之。” 王闿运《墨子校注 序》:“传钞误字的然可知者,輒自改定。” |
的实 | deshí | 真实;确实;实在。《杨家将 第六回》乞将(潘)仁美体察的实,复颁诏宣召,使(呼延)赞欣然从事,边陲之功,指日可收,则国家幸甚。《儒林外史 第二六回》:“你替我説这事,须要十分的实。”《东周列国志 第二回》:遂于邻舍访问姓名的实,归家告母。《西游记 第五回》:“务必的实回话。” |
的知 | dezhī | 确实了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四》白居易上言:若保有成,即不论用度多少;既的知不可,即不合虚费赀粮。宋 范成大《照田蚕行》:“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
地 | de I. | ①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舜子变文》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②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唐·杜甫《越女词》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II.参见dì。 |
底 | de I. | “底”在古典白话初兴时也用于表达领属关系,今多作“的”。《朱子语类》莫哭,莫哭。把这天下扶持了,正我辈底事。II.参见dǐ。 |
得 | de I. | ①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②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③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II.参见dé。III.参见děi。 |
得第 | dedì | 科举考试取中须评定等第,因称中式为得第。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如今都应过举,得第了也。”明 叶宪祖《鸾鎞记·喜谐》:“只怕你得第之后,有个绣球楼上打,他情分辜负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榜发,王生不得第,却恋着那女子,正在欢爱头上,不把那不中的事放在心里,只是朝欢暮乐。清 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寧津生自是诵应震文,而得第者四。”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功令所在,士之工此者得第。” |
得丧 | desàng | ①犹得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庄子·田子方》:“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韩诗外传 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於道。”宋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宋 梅尧臣《村墅闲居诗》:“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閒。”清 刘大櫆《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参见“得失déshī”。②偏指失。指丧失名利。宋 苏舜钦《答马永书》:“谓予不以得丧累其所守,不为怨愤不懌之词。”参见“得失déshī”。 |
得似 | desì | 怎似;相像;何如。唐 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五代 齐己《寄湘幕王重书记诗》:“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自笑堂堂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明 刘基《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诗》:“吾儕幸味苦,得似道傍李?” |
得算 | desuàn | 犹得计。计谋成功。《孙子兵法 始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
得仙 | dexiān | ①成仙。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赤松子)……至崑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晋 陶潜《连雨独饮诗》:“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晋书 葛洪传》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②用作去世的婉词。 唐 王建《温泉宫行》:“武皇得仙王母去,山鸡昼鸣宫中树。” |
得言 | deyán | 犹当言。获得讲话的机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
得政 | dezhèng | 为政,治理国政。《国语·晋语五》:“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韦昭注:“得政,为政也。”《随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初,得政之始,群情不附,诸子幼弱,内有六王之谋,外致三方之乱。《新唐书·柳宗元传》:“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宋·岳珂《桯史·馆娃浯溪》:“义丰赋馆娃曰:‘……关大夫进,夏德岂昏;微子得政,商岂秽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