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党姓

dǎng

①为了政治目的结合起来的团体:党派。党团。党委。党员。党章。党阀。党风。党纪。②意见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同伙人。引申为偏袒。古汉语可作动词:党羽。朋党。死党。《庄子·马蹄》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成玄英疏:“党,偏也”。 《庄子·天下》公而不党,易而无私。《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八》内射生使三原程元振党于(李)辅国。《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九》(仆固)捶汉卒,卒皆怨怒,曰:“节度使党胡人。”《聊斋志异 九山王》势益震,党以万计,因自立为“九山王”。 ③指亲族:父党。母党。妻党。④古代地方组织,以五百家为一党。亦可指家乡,乡里。《论语·子路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孟子·尽心下》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参见“乡党”。 ⑤ 姓。

党比

dǎng

犹"朋比",指相互勾结。《楚辞 九思 怜上》:"贪枉兮党比,贞良兮茕独。"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不想李定党比王安石。"《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而诸臣不悟,各为党比以相訾议。惟吕大防秦人,戆直无党;范祖禹、司马康不立党。

党庇

dǎngbì

结党庇护。《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五》帝(宋真宗赵恒)曰:“卿(中丞吕文仲)执宪,当嫉恶如仇,岂公行党庇邪!”《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是日,(吕)惠卿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坐上表自劾,党庇其子,无责己之词也。

党豺为虐

dǎngcháiwéinüè

党:结成团伙;豺:一种凶恶的野兽,常比喻凶残的人。虐:残暴。与凶残的人结成团伙做残害人的勾当。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

党恶dǎng’è

结党作恶。指结党作恶之徒。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权臣述史》:“是时即不再加郭勋之罪,而璁萼等欺君党恶,蔑法淫刑,其罪何可胜诛。”《水浒传第七八回》:“数万儿郎遭败劫,却连党恶蔽宸聪。”《封神演义第八十回》:“况且以党恶之众,屡抗敌於天兵。”清 黄景仁《平金川铙歌》:“今反党恶,自令翦灭。”

党恶佑奸

dǎng’èyòujiān

偏护奸恶。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党附

dǎngfù

①结党阿附。《后汉书·马融传论》:“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貲之躯,终以喜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明史·阉党传·焦芳》:“当刘瑾时,廷臣党附者甚众。”林纾《与姚叔节书》:“近者其徒某某,腾譟於京师,极力排媢姚氏,昌其师説,意可以口舌之力,挠衊正宗,且党附於目録之家,矜其淹博,谓古文之根柢在是也。”②指党徒。《宋书 本纪武帝上》兄既桓氏党附,名位如此,欲求免得乎?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其妻董氏諫止之曰:‘俊臣,国贼也,势不久,一朝事败,党附先遭。’”

党锢

dǎng

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所谓"锢"就是终身不得做官。东汉桓、灵二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后汉书 董卓列传》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陈蕃、窦武,协心同力,选用名贤,天下想望太平,然卒死曹节之手,遂成党锢之祸。《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党锢弊汉,朋党乱唐,大率由此。

党坚势盛

dǎngjiānshìshèng

谓团结紧、势力盛大。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赵充国》: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羌马肥食足,击之未见利,适使先零得施德于罕羌,以坚其约。党坚势盛,附者寝多,臣恐国家之忧,不二三岁而已。

党亲

dǎngqīn

亲属。《汉书·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於朝廷。”《汉书·王莽传上》:“赖(安汉)公立入,即时退(董)贤及其党亲。”(安汉公即王莽)

党人dǎngrén

①同乡里的人。②朋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③政党成员。

党同妒异

党同伐异

dǎngtóngdùyì

dǎngtóngfáyì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唐·张说《府君墓志铭》:“君以律有违经背礼,著《妨难》十九篇,书奏,帝下有司而删定之;官党同妒异,竟寝其议。”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

党同伐异

dǎngtóngfáyì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后人据此提炼出“党同伐异”这则成语。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

党邪丑正

党邪陷正

dǎngxiéchǒuzhèng

dǎngxiéxiànzhèng

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旧唐书·宋璟传》:“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明史·路振飞传》:“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

党友

dǎngyǒu

朋党。《鬼谷子·内揵》:“或结以党友。”《汉书·孔光传》:“不结党友,养游説,有求於人。”《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七年》:“充为人巧諂,与太尉、行太子太傅荀顗 ……相为党友,朝野恶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五年》:“世民功名日盛…… 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党与

dǎngyǔ

同党之人。《公羊传·宣公十一年》:“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此皆大夫也,其言纳何?纳公党与也。”《汉书 霍光金日磾dī传》后上知太子冤,乃夷灭(江)充宗族党与。《汉书 苏武传》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汉书 王莽传》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晋书 惠帝纪》诛赵王伦、义阳王威、九门侯质等及伦之党与。《资治通鉴 随纪三》上(隋文帝)废太子,方穷东宫党与。《新唐书·张廷珪传》:“张易之诛,议穷治党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秦桧)又引用程瑀等,布列要路,党与既植,同门者互相借誉,异己者力肆排摈。邹鲁《云南光复》:“哥老会首余占标,不密其事,为滇吏侦知,被获梟首,党与遂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既而台察又疏其(陈源)党与皆一时之臣蠹。

党援

dǎngyuán

结援相助的党与。结党为援。《后汉书·袁术传》:"乃各外交党援,以相图谋。"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臣本书生,素无党援。"《旧唐书·刘仁规传》:"馀丰在北,馀勇在南,百济、高丽,旧相党援,倭人虽远,亦相影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六》(曾)布力陈“(蔡)京、(蔡)卞怀奸害政,党援布满中外,善类义不与之并立,此必有奸人造作言语,荧惑圣听。”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湘军盛时,常有一方仕宦,一方革命者,彼其党援众多,虽事发而不为害。"

dǎng

正直的(言论):谠议。谠论。谠言。谠辞。清孔尚任《桃花扇》:奸惟知希荣贵,一人独敢进谠言。

谠论

dǎnglùn

指正直之言,直言。冀闻谠论。《汉书 卷一百上》〈叙列传上〉。"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今天又一次听到了正直的话。后遂以"谠论"等指正直之言,直言。《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七》范镇曰:今一旦追还诰敕,非惟诏命反汗,实恐沮(司马)光谠论忠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七》今日上自辅臣,下及庶士,畏祸图利,习成弊风,忠词谠论,无复上达,致陛下(宋神宗)聪明蔽塞。《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六》(苏轼)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但为小人忌恶,不得久居朝廷。

谠言

dǎngyán

正直之言,直言。延纳谠言。《汉书·叙传上》:“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復闻讜言!”颜师古注:“讜言,善言也。”《晋书 武帝纪》:“(泰始五年)秋七月,延群公,询谠言。”“谠言謇谔,所望于左右也。”《资治通鉴 晋纪十八》(后)赵王(石)虎曰:“此朕失政所致,而欲委咎守宰,岂罪己之意邪!司隶不进谠言,佐朕不逮,而欲妄陷无辜,可白衣领职!”《资治通鉴 魏纪五》(魏明)帝诏曰:“钦纳谠言。”《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诏公卿大夫士爰及牧守黎庶等,令各上封事,谠言极谏,无有所讳。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序》:“不数月,讜言直声,动於朝廷。”《资治通鉴 唐纪十》庚寅,以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帝(李世民)谓叔达曰:卿武德中有谠言,故以此官相报。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序》:“不数月,讜言直声,动於朝廷。”

谠言直声

dǎngyánzhíshēng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谠正

dǎngzhèng

①正直。《北史·杜弼传论》:“识学甄明,发言讜正。”《旧唐书·李固言传》:“训注诛,文宗思其讜正,开成元年四月,復召为平章事,判户部事。”②指正直的言论。《晋书·武帝纪》:“帝宇量弘厚,造次必於仁恕;容纳讜正,未尝失色於人。”《旧唐书·裴度传》:“夫人臣事君,唯忠与义,大则以訏謨排祸难,小则以讜正匡过失。”

谠直

dǎngzhí

正直。亦指正直的人。延纳谠言。《魏书·肃宗纪》:“贤良讜直,以时升进。”唐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有犯颜讜直者,奬而亲之;有利口谗佞者,踈/而斥之。”《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四》(宪宗李纯)以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崔群为中书舍人,学士如故。上嘉群谠直,命学士“自今奏事,必取崔群连署,然后进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八》函夏之人,共思谠直。宋 王安石《兴贤》:“不有忌讳,则讜直之路开矣;不邇/小人,则谗諛者自远矣。”

dǎng I.

①阻拦,遮蔽:阻挡。拦挡。遮挡。②指“排挡”:挂挡。换挡。③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II.dàng摒(bìng:见“”。

挡箭牌

dǎngjiànpái

指古代防御武器中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以掩护的东西。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这岂不是把我们韩国拿来做列国的挡箭牌吗。”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二章》:“不过有了这口头禅做挡箭牌,于当事人到底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