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

①替:代替。代办。代销。代序。代表。变化。《庄子·齐物论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②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代。世代。古代。近代。现代。当(dāng)代。年代。③世系的辈分:下一代。④姓。

代拆代行

dàichāidàixíng

拆:拆开,指拆阅来电来文;行:发出。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处理公文。形容权力极大。·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其时抚台请病假,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

代称

dàichēng

正式名称的替代称呼。人们习惯于用西施来代称美女。《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

代代相传

dàidàixiāngchuán

指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我们一定要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

代邸

dàidǐ

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封代王,所居曰代邸。陈平、周勃等诛诸吕,废少帝,迎立代王,是为文帝。后因以“代邸”指入嗣帝位的藩王的旧邸。《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明皇处代邸之尊,纂大宗之绪。唐 皇甫冉《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礼盛追崇日,人知友悌恩,旧居从代邸,新陇入文园。”宋 曾巩《英宗皇帝挽词诗之一》:“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范鎔归独化,纲理付羣材。”

代耕

dàigēng

①指以农耕之外的职业为生,如以舌代耕等。《晋书 武帝纪》今在位者禄不代耕,非所以崇化之本也。②农业合作化之前,替缺乏劳力的农户耕种。③拖拉机站用机器代别人耕作。

代立

dàilì

亦作“代位”。继立为君。立,通“位”。《商君书·更法》:“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高亨注:“代,接替。”刘向《新序·善谋》上作“代位”。《资治通鉴 汉纪十》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晋书 符坚载纪上》(杨)世死,子(杨)纂代立,遂受天子爵命而绝于坚。

代马

dàimǎ

北地所产良马。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文选·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倐忽北徂。”刘良注:“代马,故马也;倐忽,疾也;徂,往也。言驰胡马疾行而北往也。” 清 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词》:“追代马,挟赵瑟,是何年。兵家女有殊色,可许阮公眠。”

代马望北

dàimǎwàngběi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代马依风

dàimǎyīfēng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代明

dàimíng

谓轮流照耀。《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孔丛子·论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德,下有三王之义。”

代人受过

dàirénshòuguò

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代人说项

dàirénshuōxiàng

替人说好话。他总爱代人说项。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臧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代人捉刀

dàirénzhuōdāo

指代人作事或写文章。他经常代人捉刀。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代输

dàishū

①谓代人输边服。②代为缴纳租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二》壬戌,潼川转运判官王溉,撙节漕计,代输井户重额钱十六万缗,诏奖之。

代为说项

dàiwéishuōxiàng

替别人说好话。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过道台不见他,弄的没法,只好托了别位道台写信代为说项。”

代谢

dàixiè

更替、交替变换。新陈代谢。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清·洪亮吉《治平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代序

dàixù

时序更替。战国楚 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宋书 本纪武帝上》古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列贯三辰,神人代序,谅理本于造昧,而运周于万叶。指家族的世次,世系。③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称“代序”。

代越庖俎

dàiyuèpáozǔ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亦“越俎代庖”。

代奏dàizòu谓轮流进献。《文选·张协 七命》:“析龙眼之房,剖椰子之壳,芳旨万选,承意代奏。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李善注引孔安国《尚书》传:“奏,进也。”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64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农历甲午年)五月二日,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清政府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

dài

①借入或借出:款。借。信。②推卸给旁人:责无旁。③宽恕,饶恕:严惩不。敕贷。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东,宋初,犯死罪获贷者,配隶于此。《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诱其还心。《资治通鉴 魏纪六》臣以为(公孙)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资治通鉴 晋纪八》从母子求为将,不许,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资治通鉴 后周纪四》周行逢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马)亮言:“愚民胁从者众,此特百之一二,馀皆窜伏山林。若不贷此,则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王)均,生一均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三》论广西弃城罪,壬辰,贷知邕州宋克隆死,除名,杖脊,刺配沙门岛。

贷命

dàimìng

谓免于死罪。宋 苏轼《上吕相公书》已得旨贷命,而门下别取旨断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镇江府驻札御前中军统制刘汜,特贷命,除名,英州编管。明 沈德符《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顾冲庵养谦抚辽左,俘得海上零倭数十,皆贷命以实行伍。

贷贳

dàishì

借贷赊欠。《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常优容之” 裴松之注引 三国魏鱼豢魏略:“又詔书听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貰,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宋史·食货志上四》:“故耆老戒其乡党,父兄诲其子弟,未尝不以贷貰为不善治生。”

贷死

dàisǐ

谓免于死罪。《新唐书·孝友传·张琇》:“中书令张九龄等皆称其孝烈,宜贷死。”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八月戊午》:“乃诏刍等三人皆贷死,长流沙门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凌)唐佐结连江南谋反,斩首号令。其家属当从坐,贷死,送颍昌府拘管。清史稿·食货志二》:“所亏之数,勒限监追,限内全完贷死。”

贷用

dàiyòng

借贷使用。《晋书·惠帝纪》:“(司马)颖与帝单车走洛阳,服御分散,仓卒上下无齎,侍中黄门被囊中齎私钱三千,诏贷用《清史稿·邦交志三》:“初议限制中国公司延聘矿师,贷用洋款。”

贷宥

dàiyòu

宽宥,赦免。《后汉书·张酺传》今议者为瓌选严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贷宥,以崇厚德。南朝梁 陶弘景《冥通记 卷一》曲垂贷宥,实敢回异。宋 李纲《答宾劳》冀蒙贷宥,得归故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金主(完颜雍)谓宰臣曰:“公主妇人,不识典法,罪尚可恕。(伊喇)穆敦请托至此,岂可贷宥!”不许。

dài

①用布或皮做的盛东西的器物:袋子。布袋。衣袋。口袋。旅行袋。量词,用于袋装的东西和水烟、旱烟:袋儿面粉。一袋烟

dài

中国泰山的别称。亦称“岱宗”、“岱岳”。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聊斋志异 云翠仙》从村人登岱。岱,四月交,香侣杂沓。

岱祠

dàicí

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又称“岱庙”。清 姚鼐《登泰山记》: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岱岳dàiyuè

泰山的别称。《水浒传第八十回》我这个小兄弟,也会相扑,三番上岱岳争交,天下无对。

岱宗

dàizōng

即泰山。泰山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孔传:“岱宗,泰山,为四岳所宗。”唐 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纪泰山铭》: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岱宗,顺也。

dài

瑁:海中像大龟的爬行动物,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很光滑,可做装饰品,或入药。简称“玳”,如“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盛宴),“玳梁”(“玳瑁梁”的简称,画有玳瑁斑纹的屋梁)。

玳瑁

dàimào

①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筵开玳瑁,褥设芙蓉。《聊斋志异 阿绣》每有亡失,则华妆端坐,插玳瑁簪长数寸,朝家人而庄语之:“所窃物,夜当送至某所;不然,头痛大作,悔无及!”指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魏使以马求易珠玑、翡翠、玳瑁,(孙)权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马,何苦而不听其交易?”

玳瑁梁

dàimàoliáng

画梁的美称。南朝梁 沉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九华玳瑁梁,华榱与璧璫。”唐 沉佺期《古意诗》:“卢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玳筵

dàiyán

玳瑁筵。瑁装饰坐具的盛宴。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dài

从黑,代声。本义: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宫粉黛无颜色。《红楼梦》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②女子眉毛的代称。黛眉:眉毛。黛笔:古代妇女画眉之笔。宋 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词:“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聊斋志异 荷花三娘子》每一忆念,抱呼“三娘子”,则宛然女郎,欢容笑黛,并肖生平,但不语耳。宋 韩元吉《霜天晓角 题彩石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过数日,颦黛不食,曰:“近病恶阻,颇思烟火之味。” ③指美女。黛娥:比喻美女。黛绿年华:比喻女子的青春时代。

黛痕dàihén

画黛的痕迹。亦指青黑色。宋 陆游《雨后快晴步至湖塘诗》:“山扫黛痕如尚湿,湖开镜面似新磨。”《花月痕第四二回》:“(李謖如)因湾向西走来,将到山下,都是几抱围的大树,老干参天,黛痕匝地。”

黛绿dàilǜ中国传统色彩名词,墨绿、浓绿。解释比喻年轻。《孽海花第三十一回》一时粉白黛绿,燕语莺啼,顿把餐室客厅,化做碧城锦谷。

黛眉

dàiméi

①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②以美人黛眉比喻柳叶。唐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宋 卢祖皋《宴清都 初春》:“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黛色

dàisè

青黑色。南朝宋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南朝梁 何逊 刘绮《照水联句》:“临桥看黛色,映渚媚铅辉。”唐 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唐 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五代 鹿虔扆《虞美人词》:“九疑黛色屏斜掩,枕上眉心歛。” 周立波《民兵》:“天正下着,空际灰蒙蒙。远山被雨染得迷迷茫茫的,有些地方,露出了一些黛色。”

dài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