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i I.

捉:猫老鼠。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称”,人逃亡而追拿称II.参见dài

逮考

dǎikǎo

逮捕拷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餽侍者,皆弃市。”《后汉书·窦武传》:“近者姦臣牢脩,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太僕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掾范滂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録,事无効验。”《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初,班固奴尝醉骂洛阳令种兢,兢因逮考窦氏宾客,收捕固,死狱中。

逮亲

dǎiqīn

谓双亲在世而得以孝养。《韩诗外传 卷七:“故吾尝仕为吏,禄不过鐘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 宋 叶适《奉议郎郭公墓志铭》:“而林氏卒,丧除,叹曰:‘禄不逮亲矣,求仕何为!’”

逮问

dǎiwèn

逮捕问罪。《明史 宦官传二 陈增》二十四年,增始至山东,即劾福山知县韦国贤,帝为逮问削职。《清史稿·世宗纪》副将军石云倬坐不遮击,逮问。《清史稿卷十四 高宗本纪五》江南巡抚郝硕坐贪婪逮问。

逮下

dǎixià

谓恩惠及于下人。《诗·周南·樛木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妬之心焉。” 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贵能逮下,忠以导君。” 明 李东阳《谢公神道碑铭》:“至於逮下之德,尤为婣族所慕效云。” 《资治通鉴 周纪四》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逮养

dǎiyǎng

犹逮亲(谓双亲在世而得以孝养)。明袁宗道《易太孺人八十寿序》:“微独不佞也,同郡诸君之母亦多不逮养者,而子易母逮养。”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帝以章懿太后不逮养,故宠外家踰等。”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冯柳东》:“仕本为贫宁厌俗,禄犹逮养何嫌少。”参见“逮亲”。

逮至

dǎizhì

及至;等到。墨子·尚贤中:“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尚贤使能以治之。” 张衡《东京赋》:“逮至显宗,六合殷昌。” 唐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逮至武,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逮至元康、神爵之间,大化神明,鸿恩溥洽,而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

逮治

dǎizhì

逮捕惩治。《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有司请逮治衡山王,天子不许,为置吏二百石以上。”《汉书王莽传下》莽遣三公大夫逮治党与,连及郡国豪杰数千人,皆诛死。明 陈子龙《皇明殉节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虞求徐公行状》:“即上所逮治大臣,未有六日即释去者。”《明史卷六 本纪第六》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清 薛所蕴《驿卒词》:“昨年偶尔悮一时,县官逮治驛卒死。”《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以本年乡试弊多,逮治考官顾祖镇、戴瀚。

dǎi

不好、坏、恶:人。意。毒(阴险狠毒)。

dǎi

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