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妈妈,娘:母亲。母性。母系。慈母。母忧(称母亲去世)。可作动词,“当母待”;认作母。《聊斋志异 陈云栖》夫人招与同榻,谈笑甚欢;自愿母夫人。②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母。舅母。③雌性的,与“”相对:母鸡。④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母国。母校。母音(元音)。⑤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母。子母扣。⑥本钱。《聊斋志异 钱卜巫》富人某翁哀其贫,假以资,使学负贩,辄亏其母,愧无以偿,请为佣。⑦指本源;根本。《老子·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商君书·说民》:“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⑧姓。

母慈子孝

mǔcízǐxiào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母德


mǔdé

人母的德性。《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世祖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

母弟


mǔdì

①同母之弟。别于庶弟。《左传·宣公十七年》:“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尚书·牧誓》“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孔传:“母弟,同母弟。”孔颖达疏:“春秋之例,母弟称弟,凡春秋称弟皆母弟也。母弟谓同母之弟。”《庄子·盗跖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晋书 文帝纪》文皇帝讳(司马)昭,字子上,景帝(司马师)之母弟也。唐 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公之母弟全素,孝慈友弟。”清 薛福成《母弟季怀事状》:“母弟季怀,讳福保,於兄弟行第四。”②母亲的弟弟,即舅。《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司马贞索隐:“谓布之舅也。”

母服


mǔfú

①服丧制度之一。古制,父在母死,服丧一年。自唐垂拱年间始,改为三年。《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初,登州奏,有妇阿云,母服中聘于韦,恶韦丑陋,谋杀韦,伤而不死。②居母丧所穿的丧服。《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时(李)仲言有母服,难入禁中,乃使衣民服,号王山人。”

母舅mǔjiù

即娘舅,为母亲的弟兄。俗称舅父、舅舅。《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长斋。”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梁妈妈大惊,骂道:没天理的禽兽,做出这样勾当!你这房亲事还亏母舅作成你的。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他是 禹 的母舅的干儿子。”是现在赣语常用词。在南昌,外甥或者外甥女结婚,母舅是要坐上的!他是最大的!

母难之日

mǔnánzhīrì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二章:“妈,今天是我的母难之日,感谢您把我带到人间……”

母仪天下


mǔyítiānxià

皇后或者国母,用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胸怀来关怀教化天下子民。所谓皇后母仪天下,就是因为皇帝是天子,如同百姓之父。皇后自然为民之母,要行礼数规定的为母之道,恩慈黎民,母仪天下。《东周列国志 第二回》:“虢石父奏曰:‘王后六宫之主,虽然有罪,不可拘问。如果德不称位。但当传旨废之;另择贤德,母仪天下,实为万世之福。’”

母仪之德

mǔyízhīdé

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母以子贵

mǔyǐzǐguì

①古礼,庶子继位,其母亦因之显荣,故称。《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何休注:“礼,妾子立则母得为夫人。”《汉书·王莽传上》:“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丁姬宜上尊号。” 清 袁枚《随园随笔·应知不知》:“母以子贵而晋人不知。子为天子,尊母为后,礼也。独晋豫章君生明帝,终帝之世竟不追封。” ②泛指母亲因儿子荣贵而荣贵。《儒林外史 第五三回》:“自古妇人无贵贱,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

母忧

mǔyōu

母亲的丧事。《后汉书 袁绍刘表列传上》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后汉书·徐稺传》及林宗有母忧,稺往吊之,置生刍一束於庐前而去。宋 苏轼《熙宁手诏记》是岁四月,复除公知谏院,以母忧去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知太湖县赵杰之,有言其不丁继母忧者,帝(宋孝宗)谕宰臣曰:“士大夫一被此名,终身不可赎。行遣中稍为宛转,不须明言其罪。”乃降一官,放罢。清 方苞《兵部尚书范公墓表》(康熙)三十九年秋九月,以母忧回籍,既葬,奉命督修华家口运河。

母珠mǔzhū

也被称为佛头,是整串佛珠中最大的一颗珠子。在佛教中,它代表了智慧和觉悟。佛教修行者通过佩戴佛珠,时刻提醒自己追求智慧和内心的觉悟。《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顽母珠贾政参聚散。

 

母子

mǔzǐ

母亲和儿子。也泛指母亲和孩子。《红楼梦 第六十六回》:“薛姨妈也不念旧事,只感新恩,母子们十分称谢。” ②书面语,指本金和利息。《聊斋志异 老饕》友占曰:“此爻为‘悔’,所操之业,即不母而子亦有损焉。”

拇指,也叫大拇指。手、脚的大指:拇战(喝酒时划拳)。《孽海花第三十一回》一群客人也如醉如狂,有哗笑的,有打闹的,有拇战的,有耳语的。

㟂矶角mǔjījiǎo:岬角名,在山东。

mǔ I.

现多用作指保姆,也指伯母等。姆妈:母亲。奶姆:奶妈,保姆。《聊斋志异 申氏》为男子不能谋两餐,至使妻欲姆,固不如死! II.参见mū。

姆训mǔxùn

女师的训诫。宋 苏轼《与迈求亲启》:“贤小娘子姆训夙成,远有万石之家法。”《封神演义 第七回》可怜数载宫闱,克勤克俭,夙兴夜寐,何敢轻为妄作,有忝姆训。

𧿹

脚的大拇趾。行貌。

见“钴gǔmǔ: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