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汉民族第一部历史文献名为《尚书》,有一种说法认为“尚”就是“上古”的意思,是一部记录上古历史的书籍,起始于春秋时期,孔老夫子为此书作序,该书对三皇五帝的记载流行最广。三皇指的是燧人(氏)、伏羲、和神农;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发现《尚书》所载的史实却是从唐尧开始的,前面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司马迁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到各地漫游,将民间传说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证;二是对现存史料进行梳理,不仅到《春秋》《国语》等史书中去寻找材料,而且对儒家的典籍的有关记载,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终于完成了对上古历史比较翔实的记载。
先简要介绍三皇:
燧人氏:“燧”的意思是上古取火的器具,燧人氏就是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能够取火存火就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据说燧人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今天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建有燧皇陵。
伏羲氏: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用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太昊伏羲氏又称泰帝。《史记·孝武本纪》:“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张守节正义:“泰帝谓太昊伏羲氏。”
神农氏:神农氏即炎帝。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传位五百三十年。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再略说五帝:
黄帝:据说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卒于公元前2599年,活了118岁,离今已近4800年。他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如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是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号。著名仓颉造字的故事发生在黄帝时代。仓颉是黄帝手下的史官,他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陕西白水为“仓颉故里”,洛南为“汉字故里”,汉字历史长达将近5000年就是从仓颉造字起始的。
颛顼: 颛顼时期大约是公元前2514年―约公元前2437年,他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住帝丘(今河南濮阳县),又称黑帝或玄帝。颛顼是舜的天祖,即舜是颛顼的第七代孙。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颛顼陵,位于河南省濮阳内黄县南30公里的梁庄乡三阳庄村西北。春秋战国时的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颛顼之后。
帝喾:帝喾生于高辛(今商丘市高辛镇)。春秋战国后,帝喾被尊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是其伯父。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帝喾受禅即位。帝喾陵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5公里的高辛镇。
尧:尧是帝喾之子。十三岁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十八岁,尧接位帝喾为天子。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广泛爱戴。被后世儒家奉为圣明君主的典型。尧觉得自己儿子丹朱不合适继承其位乃授权给舜,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黄帝、颛顼和帝喾都属于世袭制,由自己的儿孙继承帝位;“禅让”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推举有才德的继承人。尧对舜经过长期考察后,就把联盟的首领位置让给舜。舜尽管也是黄帝的后裔yì,但已经到了第八代孙,颛顼的六世孙,身份完全是彻头彻尾的庶民了,所以尧选舜伟接班属于一种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历史记载,尧立七十年后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舜:舜受尧的“禅让”称帝,国号为“有虞”,尊号有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史记·五帝本纪》讲“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帝舜从小受父亲、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故深得百姓赞誉。传说他巡守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歌颂舜功,因而《史记·五帝本纪》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他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
三皇五帝传说得到了史学家的认可和记载,但没有史实依据。
张正立评议: 宋老师这篇是追溯远古,科普中华三皇五帝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