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 | mò | ①牲口的饲料:粮秣马。《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一》乘春发生,青草茂盛,诸城寨宜分番出牧,就野饱青,晚持草归以充夜秣,则官刍可省。②喂牲口:秣马厉兵(亦作“厉兵秣马”)。《汉书 王莽传》僮奴衣布,马不秣谷,食饮之用,不过凡庶。《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尚敕令秣马蓐食,明旦,径赴贼屯。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秣陵 | mòlíng | 秣陵县是南京在秦汉时期下辖的一个县,治所位于今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可指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建安)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桃花扇:公子秣陵侨寓,恰遇南国佳人。奸贼挟仇馋言进,打散鸳鸯情阵。天翻地复世界,又值无道昏君。烈女溅血扇面存,栖真观内随心。 |
秣马 | mòmǎ | 饲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搜乘,秣马蓐食。《国语·吴语》吴王昏乃戒,令秣马食士。三国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晋书 愍帝纪》未知公今所到,是以息兵秣马,未便进军。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尚使人慰劳曰:“蛮人多宝,足富数世,诸卿但不并力耳!所亡何足介意。其明旦秣马蓐食,径赴城屯。”唐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朕(宋孝宗)每次舍,凡秣马之具,皆假于民间,多亡失,不还其主,此弹压官不职,可择人代之。 |
秣马厉兵 | mòmǎlìbīng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亦“谷马砺兵”。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一片青山了此身》:“民盟中央吸取教训,秣马厉兵整十日。” |
秣马脂车 | mòmǎzhīchē | ①喂饱马,给车轴涂好油脂。指准备作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 ” 裴松之注引 晋 习凿齿晋春秋:“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②指准备好交通工具。《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肃承明詔,应会皇都,星陈夙驾,秣马脂车。” |
眜 | mò I. | ①目不正。②冒:“相与眜潜险,搜瑰奇。”II.miè中国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 |
妺 | mò | 妺(mò)喜,姓嬉(喜),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夏朝最高领袖的妻子称为元妃)。根据先秦时代记述女子名时所用的全称和简称方式,妺喜应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字与“妹妹”的“妹”字字形相似,且在《庄子》等作中也有以妺为妹的用法,因此常误作“妹喜”。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封神演义 第一回》日纵妹喜荒酒色,成汤造亳洗腥膻, |
靺 | mò | 靺鞨:中国古代东北方的民族。 |
靺鞨 | mòhé | 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先祖。北魏称"勿吉",唐时写作靺鞨。《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开皇四年春)二月乙巳,上饯梁主于霸上。丁未,靺鞨贡方物。《续资治通鉴 卷第二》女真之先,居古肃慎地,元魏时号勿吉,至隋,改号靺鞨,唐初,有黑水、粟末两部,后粟末盛强,号渤海国,黑水因役属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