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ò I.

沉下去。隐在水中:沉没。没顶之灾。覆没。陷入,钻进。唐 张籍《没蕃故人》:“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唐 王昌龄《塞下曲》:“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唐 卢纶《塞下曲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②隐藏,消失:埋没。没落。唐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③漫过,高过:水没了头顶。淹没。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没收。抄没。⑤终,尽:没世。没齿不忘。⑥同“”。汉 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西汉 贾谊《过秦论 上》:“始皇既没,餘威振於殊俗。”《晋书 武帝纪》既而寝疾弥留,至于大渐,佐命元勋,皆已先没,群臣惶惑,计无所从。《晋书 元帝纪》(太兴二年)冬十月,平北将军祖逖使督护陈超袭石勒将桃豹,超败,没于阵。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聊斋志异 考城隍》营葬既毕,浣huàn濯zhuó入室而没。II.méi①无:没有。没用。没关系。没词儿。没精打采。没心没肺。②不曾,未:没有来过。③不够,不如:汽车没飞机快。

没齿


mòchǐ

终身。论语·宪问》:“夺伯氏駢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汉书·萧望之传》:“下走将归延陵之皋,修农圃之畴,畜鸡种黍,竢见二子,没齿而已矣。” 唐 杜甫《舟中苦热遣怀》诗:“吾非丈夫特,没齿埋冰炭。”指老年。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兄弟同居,至於没齿。”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始自诞灵,洎乎没齿,貌无瞋色,手不害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闵预》:“阿鼻之罪孽难消,没齿而声名尽堕。”指死;死后。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四:“夫自开国以来,将相大臣,功名富贵烜赫一时者多矣,没齿之后,陵谷变迁,不能保其坟墓者有矣。”

没齿不忘

没齿难忘

mòchǐbùwàng

mòchǐnánwàng

没齿:终身。到死也不会忘记。参见“没世不忘”。明 无名氏《四贤记 出家》:“修行报德,慨从我志,没齿难忘。”明·杨柔胜《玉环记·范张别皋》然拆散更堞怜,何时结草报衔环,没齿难忘感二天。

没齿无怨


mòchǐwúyuàn

比喻永无怨言。《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宋理宗)诏:黄干、李燔等皆击于权奸而各行其志,没齿无怨,其赐谥复官,仍录用其子。

没而不朽

érbùxiǔ

没:同“殁”,死。指人的身体虽死,但其精神、业绩、文章永存人间。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墓志铭》:“昔子云称李元,常璩叙令伯,皆没而不朽。”


没骨花mògǔhuāhuì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独特技法,主要特点是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颜色或墨色渲染而成。这种技法在表现花卉时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自由度。《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


没金铩羽

没金饮羽

mojīnshāyǔ

mojīnyǐnyǔ

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韩诗外传》第六卷:“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


没没无闻

mòmòwúwén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佰三十三回:“你我要是见的到此,虽不能和大帅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没没无闻了。”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三三回:你我要是见的到此,虽不能和大帅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没没无闻了。

没人


mòrén

指潜水的人。《庄子·达生》:“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郭象注:“没人,谓能鹜没於水底。”《吕氏春秋·精谕》:“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宋 苏轼《日喻》:“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②籍没。《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十一月丁卯,诏王莽时吏人没人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

没入


mòrù

①谓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史记·平準书》:“敢私铸铁器煑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詔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隋书·刑法志》:“魏虏西凉之人,没入名为隶户。”明 宋濂《胡公神道碑铭》:“公以新没入之田实其数,其害乃除。”《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中常侍苏康、管霸,固天下良田美业,州郡不敢诘,大司农刘移书所在,依科品没入之。②隐进,渐渐看不见。宋 无名氏江亭怨词:“数点雪花乱委,扑漉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鲁迅《两地书 序言》:“含沙射影者都逐渐自己没入更黑暗的处所去了。”刘大白《落叶之群诗》:“没入暮云深处的飞鸟,你冲破了宇宙底牢笼了吗?”③融进。郭沫若《断断集·青年与文化》:“个人向集体没入不是消灭自己,而是扩大了自己。”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第一章》:“在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界限完全消灭,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也没入我,我和大自然打成一气,在一块生展,在一块震颤。”

没石饮羽


mòshíyǐnyǔ

用以喻指功力精湛。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没世

mòshì

①死。《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史记·蒙恬列传》:“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宋 王禹偁《休粮道士传》:“苟遭时得君,则天下之人受子之赐也,虽千钟万钱,不为媿尔,没世之后,又血食焉,何粒之却邪?”《儿女英雄传 缘起首回》:“至于他各人到头来的成败,还要看他入世后怎的个造因,才知他没世时怎的个结果。”②终身,永远。《庄子·天运》:“以舟之行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陆,则没世不行寻常。”晁错《言兵事疏》:“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復。”《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六》:“我情愿青衿没世也罢,割恩爱而博功名,非吾愿也。”郭沫若《瓶诗之十一》:“你这玉缄一封,好像是腾黄飞下九重,我要没世地感恩不忘。”

没世不忘

mòshìbùwàng

终身不能忘记。《礼记·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资治通鉴·献帝建安十九年》:“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亦作“没齿不忘”。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狎弄於危急之中,何怪其没齿不忘也。”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没世不渝

mòshìbùyú

指终身不变。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的。”

没世难忘

mòshìnánwàng

没世:死。一辈子也忘不了。《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清 李棒阊《守一斋笔记 副戎传》惟在深入其心,斯没世难忘,而穆然足千古也。

没世穷年

mòshìqióngnián

犹终生,一辈子。战国赵·荀况《荀子·解蔽》:“以可知之人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

没世无称

没世无闻

mòshìwúchēng

mòshìwúwén

死后名声不能为人所颂扬。指死后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 西汉·司马迁《感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唯耻。”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白驹过隙,没世无称,可为寒心刻骨也。”

没卫饮羽

wèiyǐnyǔ

谓连箭的翎都射没在物体中。极言射力之大。汉·王充《论衡·儒增》:“儒书之言楚熊渠子、养由基、李广射寝石,矢没卫饮羽者,皆增之也。”


没衷一是

mòzhōngyīshì

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郭沫若《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