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 I.

同“庵”,多用于人的字号。II. hǎn山崖。清 聂鈙《泰山道里记》:“转而东,有石厂曰三阳洞。”III.参见chǎng

广

ān I.

同“”(多用于人名)。II. yǎn依山崖建造的房屋。袁桷《次韵瑾子过梁山泺三十韵》:“土屋危可缘,草广突如峙。”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屋脊。III.参见guǎng

ān I.

桉树。指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泛称。常绿乔木,树干高而直,木质致密,供建筑用,枝叶都可提取按油供药用或制香料。树皮可制鞣料。II.àn。①犹按。于是。②同""。查验,考查。③同""。几案。《宋曾巩·耳目志》孟光举桉齐眉。俗直谓几案耳。吕少衞云:桉乃古椀字,故举与眉齐。

ān

一种无机化合物,可制人造冰,亦可制硝酸、肥料和炸药,医药上用来做兴奋剂:氨基。氨基酸。氨水。

ān

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马鞍。鞍鞒。鞍韂(chàn)(马鞍和垫在马鞍下面的东西。亦称“鞍鞯”)。 南北朝 佚名《折杨柳歌辞五首》:“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金益都人杨安国,少无赖,以鬻鞍材为业,市人呼为杨鞍儿,遂自名杨安儿。

鞍韂ānchàn

鞍上小障泥。《乐亭大鼓双锁山》:“八宝花的鞍韂上绣万年花的松。”《西游记第十一回》那太尉见门里有一匹海骝马,鞍韂齐备,急请唐王上马,太尉左右扶持。

鞍鞯ānjiān鞍子和托鞍的垫子。《乐府诗集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贾平凹《废都 第一集》旧时大户人家骑马上街,鞍鞯上铃丁冬,马蹄声嗒嗒有致,倒比如今官僚坐小车威风的。

鞍勒ānlè鞍子和套在马头上带嚼口的笼头。《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时乘鹿车、白象、骆驼、牛、驴,并不施鞍勒。

鞍马

ānmǎ

泛指马和马具。《乐府诗集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指人骑的马。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唐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骑马的人。唐 杜甫《丽人行》:“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④一种体育器材,形状略像马,背部有两个半圆环,可以调整高度,用来做体操。

鞍马劳顿

鞍马劳神

ānmǎláodùn


ānmǎláoshén


顿:困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明·施耐庵《水浒传》五十回:“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水浒传》第四十九回:祝龙答道:“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元·杨显之潇湘雨 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钱彩说岳全传 第四二回》恐王侄一路远来,鞍马劳顿,故令王侄回营安歇。《聊斋志异 西湖主》一女曰:“公主鞍马劳顿,尚能秋千否?”

鞍辔

ānpèi

鞍子和驾驭牲口的嚼子、缰绳。《水浒传 第四七回》后槽牵过一匹快马,备上鞍辔。洪深《申屠氏 第四本》后槽刷洗了高头骏马,备上鞍辔,马头马身也披红挂绿。明 吴承恩《西游记 十五回》那条龙赶不上,把他的白马连通鞍辔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潜踪。

鞍辔库

ānpèikù

宋官署名。属群牧司。掌御马金玉鞍勒,以及给赐王公、大臣、外国使者鞯jiān辔等物。《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戊子,遣鞍辔库使梁义如江南吊祭,帝(宋太祖赵匡胤)召见,面赐约束。

鞍前马后

ānqiánmǎhòu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五回》岳爷哈哈大笑道:“你们两个,真是一对!这叫做‘马前张保,马后王横’也。”

鞍桥

鞍鞽

ānqiáo马鞍,其拱起处形似桥,故称。《水浒传第八十三回》那番将正赶将来,张清又早按住鞍鞒,探手去锦袋内取个石子,看着番将较近,照面门上只一石子。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紧掿着铁棒,牢坐着鞍鞽。”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羿)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鞒,回马就走。”

ān

古同“”。故地名。晋齐鞌之战齐军败绩。

ān

① 圆形草屋(文人的书斋亦多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庵,草屋也。宋 苏轼《方山子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②小庙(指尼姑居住的):庵堂(尼姑庵)。庵子。《聊斋志异 陈云栖》盖郡有吕祖庵,庵中女道士皆美,故云。

庵观ān’guàn庵,只有女性出家人常住的小佛堂。观,道教的道场。庵观指女道士的道场。《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

庵庐

菴庐

ānlú

①行军中的营幕。《后汉书·皇甫规传》:“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菴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②草舍。宋 范成《大花山村舍诗》:“菴庐少来往,门巷湿苍苔。”

ān

古同“”。《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是日,上登望海楼,驻文殊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