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ěng

①气势大,力量大:猛将。猛士。猛烈。勇猛。②忽然,突然:猛然。猛省(xǐng)(亦作“猛醒”)。猛可(突然,陡然)。猛不防。③严厉:宽以济猛。④凶暴:苛政猛于虎。猛禽。猛兽。猛戾。猛悍。⑤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猛犸。

猛虎插翅

猛虎添翼

měnghǔchāchì

měnghǔtiānyì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为军师,凭着关张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人民日报》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猛虎出山

猛虎下山

měnghǔchūshān

měnghǔxiàshān

形容勇猛而迅速。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 “猛虎离山”。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二十六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姜树茂《渔岛怒潮》第十六章:“王副队长带领几个队员,跳起身来,个个似猛虎下山,追赶逃敌。”刘流《烈火金刚》第十二回:“毁公路老百姓暴风卷土,歼敌人八路军猛虎出山。”

猛虎深山

měnghǔshēnshān

喻勇武而势盛。人民军队犹如猛虎深山,势不可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猛可里

měngkělǐ

突然;忽然间。元 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套曲》:“猛可里祆神庙顿然火烧,险把蓝桥水渰倒。”《水浒传第六四回》:“林冲怕他夺了头功,猛可里飞抢过来,径奔关胜。”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人却也有些面熟,只是猛可里想不出是谁。”

猛浪

měnglàng

①汹涌的浪涛。《三国志·吴志·吴志传》:“且近臣有尽规之諫”裴松之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利(谷利)跪曰:‘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形容身材高大勇壮。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从者诸人二百餘,一箇箇……生得眼脑甌抠,人材猛浪。”③孟浪。鲁莽。清 李渔《蜃中楼·姻阻》:“你也忒猛浪了些,是不是也该儘我一声,怎么轻易就许?”

猛气

měngqì

勇猛的气势或气概。三国魏 曹植《七启》:“哮闞之兽,张牙奋鬣。志在触突,猛气不慴。”晋 陶潜《咏荆轲》:“雄髮指危冠,猛气衝长缨。”唐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清 许承钦《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年过五十猛气在,王翦既老称冠军。”清 吴嘉纪《垂钓行答郑绛州》:“敛抑猛气上小舟,天海之际垂钓钩。”

猛士

měngshì

①犹勇士。勇敢有力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唐 杜甫《昔游诗》:“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宋 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将军櫪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②太平天囯武秀才第二等阶的称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於七月十七日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至武秀才等则攺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

猛兽

měngshòu

指体大而凶猛的兽类。《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

猛志

měngzhì

犹壮志。《后汉书·公孙瓒传》:“是岁,瓚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 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 之十》:“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南朝梁 沉约《郊居赋》:“闕投石之猛志,无飞矢之丽辞。”明 刘基《杂诗之一》:“缚羊驾戎輅,猛志空悠悠。”

猛志常在

měngzhìchángzài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猛鸷měngzhì

①猛禽,指鹰。李周翰注:“猛鷙,鹰也。”②凶猛;勇猛。《明史·奸臣传·温体仁》:“为人外曲谨而中猛鷙,机深刺骨。”《孽海花第五回》雯青道:不然,法国国土,大似英吉利,百姓也非常猛鸷。茅盾“……有背于中国人现在为人的道德”:“鲁迅先生今天而尚在人世的话,将以最猛鸷的笔墨来攻讨这些无耻之徒。”

měng

一种金属元素,质硬而脆,在湿空气中氧化。工业上称锰、铬为黑色金属。

měng

傣语音译的一个汉字,汉文典籍里有时又写作“孟”、“猛”、“蒙”、“木”等,意为“地方、城邦、国家”。在傣(泰/佬/掸/阿萨姆)族聚居地区,有不少地名中有“勐”字,如勐腊、勐海、勐润、勐满、勐醒、勐养、勐龙等,都是由傣语音译而来。云南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