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 | mēn I. | ①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闷气。闷热。②密闭,使不透气:茶刚沏上,闷会儿再喝。③不吭声,不声张:他只是闷头苦干。II.参见mèn。 |
门門 | mén | ①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②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③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④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门长子。⑤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⑥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⑦量词:一门大炮。⑧姓。 |
门包 | ménbāo | 指贿赂守门人的财物。清 袁枚《新齐谐·福建解元》:“闻门外喧嚷声,问之,则解元与公家人为门包角口。”《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温请教了同年,把贴子写好,又封了二两银子的贽见,四吊钱的门包。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就你爷爷老张才,一年到头单这大小官的门包钱,就够买地,娶媳妇,生儿子,添孙子!” |
门不停宾 | ménbùtíngbīn |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风操》门不停宾,古所贵也。 |
门不夜关 门不夜扃 | ménbùyèguān ménbùyèjiōng | 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西汉·司马迁《史记·郑子产传》:“子产为相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论》:“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 |
门才 | méncái | 世家大族中有才能的人。《魏书·李彪传》:“臣谓宜於河表七州人中,擢其门才,引令赴闕,依中州官比,随能序之。”《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门才者,因其世家,叙其才用。” |
门单户薄 | méndānhùbó | 指家道衰微,人口不昌盛。克非《春潮急》:“但她自觉门单户薄,惹不起人家,便忍气吞声躲进屋去,把门关了,假装没听见。” |
门殚户尽 | méndānhùjìn | 谓全家死亡。《三国演义 第一○五回》:“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殫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 |
门到户说 | méndàohùshuō | 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孝经 广至德》:“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汉 郑玄注:“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天下之人,何可门到户说,使皆坦然邪。” |
门弟子 | méndìzǐ | 谓乃门的弟子。《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论语·子罕篇》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唐 韩愈《送王秀才序》:“吾常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徧观而尽识也。”陈白尘《中国剧坛的骄傲--序》<田话剧选>:“作为田的门弟子,作为南国社的一员,我是不能已于言了。”亦省称“门弟”。 陈蜕《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诗》:“一从寝疾呼门弟,久废徒行僭大夫。” |
门斗 | méndǒu | ①官学中的仆役。《笑林广记 小恭五两》饬门斗:“押至明伦堂重惩,为大不敬者戒。”②门楣的上方。《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话说赵家中举开贺,一连忙了几天,便有本学老师叫门斗传话下来,叫赵温即日赴省,填写亲供。③在屋门外设置的小间,有挡风、御寒作用。 |
门阀 | ménfá | 门第阀阅,指世代显贵、有功勋的世家。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声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刘)豫大喜,行其策,且谓人曰:“前朝以虚誉用人,惟尚科举,至宣、靖间,误国者皆进士及第之人。我则不然,惟才是用,不问门阀。” |
门房 | ménfáng | ①指同宗的各房分支。《魏书·高祖纪上》:“虽仰严诲,犹惧德化不宽,至有门房之诛。”《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颜俊有个门房远亲,姓尤名辰。”《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乙卯(十六日),魏诏曰:“下民凶戾,不顾亲戚,一人为恶,殃及阖门。朕为民父母,深所愍悼。自今非谋反大逆外叛,罪止其身。”于是始罢门房之诛。②设在大门内侧的小房,犹现在的传达室。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不用去请,俱在门房候着哩。”《好逑传》第二回:“门楼两旁,有两间门房,许多人在内看守。” 巴金《家》十八:“轿夫们把花炮全搬出来,放在门房里供人们赏鉴。”③看门的人。鲁迅《彷徨·高老夫子》:“高老夫子一跑到贤良女学校,即将新印的名片交给一个驼背的老门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黑漆大铁门开了,迎面站出来的是身上穿着银灰色卡叽布制服的门房老刘。”张贤亮《灵与肉》一:“他认得这个门房,正是经常送信给父亲的人。” |
门扉 | ménfēi | 门扇。门扉敞开。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扉。 |
门关 | ménguān | ①出入必经的国门、关门。《周礼·地官·遗人》:“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郑玄注:“门关以养老孤,人所出入,易以取餼廩也。”贾公彦疏:“门谓十二国门,关谓十二关门,出入皆有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孔子力翘门关,不以力闻,此圣证也。宋 曾巩《司门制》:“门关管键之事,启闭出入之节。总其籍赋,而审其禁令。郎官之任,尔允询求。”②指边防设施。清 莫友芝《有感诗》:“海腥吹入宫墻,无復门关亦可伤!”。③指主管门、关的人。《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郑玄注:“门关,司门、司关也。”④门闩。《墨子·非儒下》:“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孙诒让《间诂》:“説文·门部云:‘关,以木横持门户也。’”⑤门户;门扇。唐 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诗》:“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
门官 | mén‘guān | 守门的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杜预注:“门官,守门者,师行则在君左右。”孔颖达疏:“此门官盖亦天子虎賁氏之类。故在国则守门,师行则在君左右。”宋 王明清《摭青杂说》:“乃免胄出见守寨门官再拜曰:‘某大宋刘太尉下踏白军也。’” 明 叶盛《水东日记·记杀马顺等事》:“初,尸血渍砖石,门官呼水涤之。” |
门户 | ménhù | ①房屋的出入口。门户开放。《聊斋志异·促织》填塞门户。唐·李朝威《柳毅传》门户千万。②派别,宗派。门户之见。③门第。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门户相当。唐·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④家;人家。兄弟分居,自立门户。宋 姜夔《长亭怨慢 渐吹尽》:“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⑤宋人称妓院为门户人家。宋 周邦彦《瑞龙吟 词》:“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清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
门户开放 | ménhùkāifàng | 开着门或像是开着门做某事。也指在对外关系中减少限制,让外国人进入本国进行某些活动。我们赞同门户开放政策。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逮门户开放之既实行,举全大陆为彼族长袖善舞之地。” |
门户之见 | ménhùzhījiàn | 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宋儒议论之偏》:“朱文公意尊洛学,故于苏氏门人,有意贬抑,此门户之见,非是非之公也。”清 恽敬《明儒学案条辩序》一迁就不得,则再迁就三迁就之。此则先生门户之见也。 |
门户之争 | ménhùzhīzhēng | 宗派之间的争论。《清史稿 沈桂芬翁同龢等传论》:“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 例子 《文摘周报》:“长期的门户之争,使两位学者都荒废了自己的宝贵时光。” |
门阶户席 | ménjiēhùxí | 门里门外的地方。形容到处,随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所造箴铭,积成卷轴,门阶户席,寓物垂训。” |
门禁森严 | ménjìnsēnyán | 指政府机关门口的警卫极严密。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林公馆门禁森严,进去不得。”庐隐《监守自盗》:“为什么要那么门禁森严,玩得那么神秘呢?” |
门堪罗雀 门口罗雀 门可罗雀 | ménkānluóquè ménkěluóquè | 罗,捕鸟的网,这里当动词用,捕捉的意思。罗雀:设网捕雀。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门可罗雀”和“门庭冷落”:都形容来的人极少。但门可罗雀强调门庭冷落得可以张网捕雀, 语义较“门庭冷落”重,且较形象。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然丁晋公诗固尝云‘屋可占乌曾贵仕,门堪罗雀称衰翁’矣。”清·李渔《慎鸾交·绝见》体统乖,威仪亵,纲常没半些,又不是门堪罗雀无宾客。 |
门可张罗 | ménkězhāngluó | 解释见“门可罗雀”。《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唐·韦述《两京记》:“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宋·苏轼《次韵杨褒早春》诗:“细雨郊园聊种菜,冷官门户可张罗。”《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可张罗。 |
门客 | ménkè | 食客,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亦可指家塾的塾师。《笑林广记 活千年》一门客谓贵人曰:“昨夜梦公活了一千年。” |
门阃 | ménkǔn | 门槛。《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陈)执中帷簿丑秽,门阃混淆,放纵嬖人,信任胥吏,而又身贵室富,藏镪巨万…《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八》:"因是走得路多了,觉得肢体倦怠,暂歇在门阃石上坐着。" |
门阑 门栏 | ménlán | ①门框或门栅栏。汉 王充《论衡·乱龙》:"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门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剪彩为壶卢》:"又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壶卢,倒粘於门阑之上,以泄毒气。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 ②借指家门;门庭。唐 杜甫《李监宅》诗之一:"门阑多喜色,女壻近乘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三》宣命之日,帝使人觇之,(向)敏中方谢客,门阑悄然。帝笑曰:“敏中大耐官职!”明 屠隆《彩毫记·团圆受诏》:"草木回春,门阑生喜,报夫君将到,东方千骑。" ③犹师门;权门。 |
门隶 | ménlì | 守门的仆役。《庄子·秋水》:“动不为利,不贱门隶。”王先谦集解:“固不为利,亦不以求利之守门僕隶为贱。” |
门闾 | ménlǘ | ①城门与里门。《吕氏春秋·仲夏》:"门闾无闭,关市无索。"高诱 注:"门,城门;闾,里门也。"《淮南子·天文训》:"闭门闾,大搜客,断刑罚,杀当罪,息关梁,禁外徙。"②宫门。《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奄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孙希旦 集解:"谓宫中之门闾也。巷门曰闾,宫中有永巷,故有闾。"③指乡里、里巷。④家门;家庭;门庭。旌其门闾。《北齐书·杨愔传》:"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闾,未尝戏弄。"《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襄阳县民张巨源五世同居,内无异爨;戊子,诏旌表门闾。宋 王安石《祭吕望之母郡太文》:"贤矣夫人,善持门闾。" 《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三》刘安住行孝,张秉彝施仁,都是罕有,俱各旌表门闾。 |
门闾之望 | ménlǘzhīwàng | 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春风庭畔,每叨诗礼之闻;夜雨灯前,时念门闾之望。” |
门楣 | ménméi | 门框上部的横梁;门第,能光大门第的女儿。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五折:“两家都是好门楣,结下朱陈事更宜。”《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五年》:“杨贵妃方有宠……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贵妃艳史演义第三章》:世人有五侯七贵之谣,庶民莫不摇首吐舌,称为奇遇。尽愿生女以光门楣。 |
门楣倒塌 | ménmèidǎotā | 形容家道衰微破败。门楣: 门框上端的横木。 |
门内 | ménnèi | 家庭;家中的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唐 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虽门内、亲戚,不觉有纤毫薄厚。”清 侯方域《明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陈公墓志铭》:“夫人张氏,后公两月卒,有妇德,门内化之。” |
门枪 | ménqiāng | ①旧时高级官员出行时仪仗之一。《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门枪旗牌,十分热闹。《天雨花第五回》舱口门鎗收去了,灯笼执事尽藏形。②南方方言,即“门腔”。猪舌头。 |
门墙 | ménqiáng | ①指师长之门。拜门墙:拜为老师。《聊斋志异 娇娜》少年曰:“倘不以驽骀见斥,愿拜门墙。” 《聊斋志异 宦娘》因意为狐,固知其愿拜门墙也者,遂每夕为奏一曲,而设弦任操若师,夜夜潜伏听之。《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家人入,见其南向坐,少姬十数左右侍, 盖皆学音艺而拜门墙者也。②门下。唐 韩愈《与陈给事书》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 |
门墙桃李 | ménqiángtáolǐ |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 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卷二十二》天下文章同轨辙,门墙桃李半公卿。 |
门阙 | ménquē | 古代宫殿、官府、祠庙、陵墓前由双阙组成的出入口。《易·说卦》:“为小石,为门闕。” 高亨注:“门之两旁筑臺,其臺谓之闕,亦谓之观。艮为山。门闕高崇,似两山对峙,故艮为门闕。”《新唐书·马周传》:“臣伏见大安宫的宫城右,墙宇门闕方紫极为卑小。”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巉chán岩壁立,左右两相对峙,俨如巫峡两岸,形成天然门阙。”《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外为徼道,周垣数里,门阙罘fú甚盛。 |
门人 | ménrén | ①弟子。郑玄注:“门人,弟子也。”《论语·子罕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坛经·付嘱品》:“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聊斋志异 凤仙》刘(赤水)属富川令门人,往谒之。《聊斋志异 人妖》(马)生诘之,云是谷城人王二喜,以兄大喜为桑冲门人,因得转传其术。②魏晋时特指初进太学未取得正式资格的学员。《通典·吉礼十三》:“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学於洛阳。时慕(应作募)学者:始诣太学为门人;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 ③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三》:“(郢之 登徒)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戌 。”④守门的人。《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子谒伐楚,至巢,入其门,门人射吴子,有矢创,反舍而卒。” |
门扇 | ménshàn | 指门。房屋、城墙、车舟等出入口能开关的障蔽装置。《西游记第二三回》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汤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 |
门生 | ménshēng | 指求取知识学问的学子与学生,或者是受到有知识与德望的人家与学术界长者授业之人的称呼。泛指学生与弟子。门客幕僚。《后汉书·贾逵传》:“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唐 白居易《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诗:“阃外君弥重,樽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宋 赵升《朝野类要·升转》:“其举主各有格法限员,故求改官奏状,最为艰得,如得,则称门生。”宋 司马光《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临终前一日,呼门生问西边用兵今何如?朝廷法令无复变更否?其忠爱之心盖出天性,非有为而为之也。”明 唐顺之《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之二:“字许门生问,诗从海上求。” |
门生故旧 门生故吏 | ménshēnggùjiù ménshēnggùlì | 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散满了。《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妒忌之人因见他门生故旧布满朝班,说他恃宠专权。”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李卫系王爷门生故旧,深孚众望,连升三级,前途无量。” |
门枢 | ménshū | 门扇的转轴。 |
门衰祚薄 | ménshuāizuòbáo | 门庭衰微,福祚浅薄。晋 李密《陈情事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唐 陈子昂《为人陈情表》:“臣门衰祚薄,少遭险衅。行年三岁,严父早亡。”明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衰祚薄,终鲜兄弟, 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 |
门庭赫奕 | méntínghèyì | 门庭:指家庭社会地位。赫奕:盛大。形容人地位、名声显赫。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上岸,先打听缪千户消息,见说缪千户正在陈友定幕下,当道用事,威权隆重,门庭赫奕。” |
门庭如市 门庭若市 | méntíngrúshì méntíngruòshì | 门:家门;庭:庭院;如:像;市:集市。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晋 袁宏《后汉纪 光武帝纪八》:“广通宾客,门庭如市。”《中国现在记》第七回:真正是门庭如市,有求必应。 |
门外楼头 | ménwàilóutóu | 南朝陈后主耽于声乐酒色,尤宠贵妃张丽华,怠于政事。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隋将韩擒虎率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后主与张贵妃等宫人躲入井中,均为隋军所执,国亡。事见南史·陈纪下·后主、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纪、隋书·韩擒虎传。唐 杜牧《台城曲之一》:“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后因用“门外楼头”指君主荒淫,国破家亡。宋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念往昔、繁华竞逐。嘆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
门无杂宾 门无杂客 | ménwúzábīn ménwúzákè | 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三国吴 韦昭《吴书》:“不妄交游,门无杂宾。”《宋书·袁粲传》:“居负南郭,时杖策独游,素寡往来,门无杂客。”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赵大夫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 |
门庑 | ménwǔ | 与门屋相连接的廊屋。宋 李纲《又与李相公书》:“窃观自昔有为之相,遭时遇主共济艰难者,必先为之规模,譬犹大匠之作室,门廡堂奥皆已素定于胸次。”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宋 刘克庄《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诗之二》:“门廡无人殿未开,白头散吏久徘徊。”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对面有东向一洞,与此相向,若门廡对列。” |
门下 | ménxià | ①谓在某人的门庭之下。《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諼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②食客;门客。《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③门生;弟子。《淮南子·道应训》:“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胡适《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怀暉也是道一的门下,其书今不传了。”④官名。亦可表示在朝中做官。《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王宪)领选曹事,兼掌门下。”胡三省注:“门下,侍中、常侍、给事黄门之职。”《资治通鉴 卷一百九十二》上(李世民)谓黄门侍郎王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
门下掾 | ménxiàyuàn | 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汉书 王莽传》始莽就国,南阳太守以莽贵重,选门下掾宛孔休守新都相。《东观记·吴良传》:“良时跪曰:‘门下掾諂佞,明府勿受其觴。’”《后汉书·公孙述传》:“后父仁为河南都尉,而述补清水长。仁以述年少,遣门下掾随之官。”李贤注:“州郡有掾,皆自辟除之,常居门下,故以为号。”《资治通鉴·明帝永平十四年》:“门下掾陆续。” 胡三省注:“门下掾,在郡门下总録众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万岁》:“东观记曰:‘门下掾王望,諂称太守功德,掾史皆称万岁。’” |
门限 | ménxiàn | 门槛。《东观记·臧宫传》:“越人伺候者,闻车声不絶而门限断。” 唐 韩愈《赠张籍诗》:“君来好呼出,踉蹡越门限。”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黑妮正坐在门限上抽抽噎噎伤心地哭。” |
门谢 | ménxiè | 赴宫廷谢恩。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上:"章惇坐不进呈蔡确母明氏状,放罪。惇无一言,即日门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七》帝(宋神宗)虽以次序相(王)珪、(蔡)确,然不加礼重,屡因微失罚金,每罚辄门谢。宰相罚金门谢,前此未有,人皆耻之。 |
门尹 | ményǐn | 司门的官吏。《国语·周语中》:“卿出郊劳,门尹除门。”韦昭注:“门尹,司门也。”《庄子·则阳》:“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王先谦集解:“司御、门尹当是两官。” |
门阈 | ményù | ①门槛。宫门界限。《汉书 王莽传》盖闻母后之义,思不出乎门阈。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三》:“季父薛监来省,卢新妇出参,俟其去后,命水涤门阈,薛监知而大怒。” 《聊斋志异 席方平》席便据门阈,二鬼乘其不备,推入门中。②指门口附近的地方。李劼人《死水微澜 第二部分八》:“众皆发指,立罢掷李之戏。而集于教堂门阈,万口同声,哀其将小儿释出,而洋鬼子不听也。” |
门者 | ménzhě | ①指监门吏。《孙子·用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张预注:“门者,閽吏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陈餘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 秦詔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司马贞索隐:“案门者即餘耳也。自以其名而号令里中,诈更别求也。”《周书·郭彦传》:“门者开门待之,彦引兵而入,遂有其城。” 清 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一》:“滁阳王庙碑云:﹝明太祖入濠城﹞为门者所执,将欲加害,王亲驰活之。”②泛指守门人。《吕氏春秋·精通》:“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乞人歌於门下而悲之,动於颜色,谓门者内乞人之歌者。”《后汉书·孔融传》:“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客到门不得通,皆请谢门者,门者累千金。 |
虋 | mén | 赤粱粟,也是谷类的总称。参见“虋冬” |
虋冬 | méndōng | ①指赤粱粟,也是谷类的总称,引申义是茂草,茂盛。该文字在《尔雅·释草》和《诗·大雅》等文献均有记载。在古代,“虋冬”原常被用来称呼一些越冬植物的苗叶,其中多指赤苗。后渐渐地用来泛指一般的越冬苗叶。②“门冬”为“虋冬”的省写。即天门冬和麦门冬。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虋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山海经·中山经》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