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o

①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烟(烟往上升;发怒)。冒汗。冒尖。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冒雨。冒险。冒死。③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冒失。冒昧。冒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④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冒牌。冒充。冒名顶替。⑤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⑥ 贪污:贪冒。“贪于饮食,冒于货贿”。⑦古同“帽”。⑧ 古同“瑁”,玳瑁。⑨侵犯;违犯。犯也。《国语·周语上》其君贪冒辟邪。《庄子·缮性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前汉·衞靑传》直冒汉围。《汉书·礼乐志》习俗薄恶,民人抵冒。⑩姓。

冒大不韪

màodàbùwěi

解释见“冒天下之大不韪”。《清史稿·礼志二》:“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

冒渎

冒黷

màodú

冒犯亵渎。亦可“渎冒”。三国演义》小弟张飞误有冒渎,望乞恕罪。《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臣(枢密副使王庶)忠愤所激,肆口所言,冒渎天听,请赐诛责,臣不胜愿幸。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宋 王安石《上曾参政书》:“伏惟阁下垂听而念焉……冒黷威尊,不任惶恐之至。”《聊斋志异 陆判》意吾殆将死矣!前夕冒渎,今来加斧锧耶?

冒法

màofǎ

违犯法规。《新唐书·食货志四》:"亭户冒法,私鬻不绝。"《续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八》先时百姓冒法贩茶者被罚耳,今悉均赋于民,赋不时入,刑亦及之,是良民代冒法者受罪,子子孙孙未见其已。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 卷三》:"东坡进策有'一官三人共之'之说……莅官之日少,闲居之日长,而士大夫至於冒法,况今一官而五、六人共之耶?"

冒犯

màofàn

触犯;冲撞。言语或行为没有礼貌,冲撞了对方。《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昨日语言冒犯,自知死罪,伏惟相公海涵。”清 李渔《风筝误·诧美》:“是下官认错了人,冒犯小姐,告罪了!”②顶着;不顾。《东观汉记·鲍永传》:“君晨夜冒犯霜露,精神亦劳矣。”《后汉书·郭镇传》:“镇冒犯白刃,手劒贼臣。”《晋书·苻坚载记上》愿不烦銮轸,冒犯霜露。宋 王安石《汝瘿和王仲仪》:“挟带岁月深,冒犯风霜冷。”《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八》至勤王之师,虽未尝用,然在道半年,荷戈擐甲,冒犯雪霜,疾病死亡,不可胜数。③侵犯;侵害。《西游记 第六五回》:“那妖王道:‘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

冒干màogàn

触犯;冒犯。《后汉书·胡广传》:“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陛下纳焉。”李贤注:“冒,犯也。”《水浒传第八九回》:“今特遣使臣褚坚冒干天威,纳土请罪。”

冒功màogōng

假冒功绩。《说岳全传 第二十四回》今刘豫蔽贤冒功,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岂容奸将埋没才能,以至赏罚混乱?《明史·程启充传》:“衝锋斩馘者,甲也,而乙取之,甚者杀平民以为贼,是谓冒功。”《清史稿·辅国武襄公巴尔堪传》:“吾不能临阵而死,今创发,勿令家人以阵亡冒功也。”

冒贯

màoguàn

假冒籍贯。《宋史·高宗纪七》:"以举人多冒贯,命州县每三岁行乡饮酒礼以贡士。"

冒籍

mào

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清制,凡科举考试,各省参加考试的生员名额以及录取名额,均有限定,录取之规定亦有别。故士子参加考试,必归于本籍(亦可在本籍与寄籍中作一选择)投考,不得越籍赴试。但有的士子为了取巧投机,假冒他省之籍投考者,称之冒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听其展转相承,用例废法,则它日侥幸之徒,必有窜名冒籍于军伍之中以为免试张本者。

冒践

màojiàn

①犹冒涉。《后汉书·袁绍传》:“故冒践霜雪,不惮劬勤,实庶一捷之福,以立终身之功。”参见“冒涉”。②谦词。谓非分而居其位。唐 李峤《为武攸暨让官封表》:“方就散秩之辈,幸沾朝请之流,寧可以冒践槐廷,更增茅土。”

冒禁

màojìn

违犯禁令。《晋书·王敦传》:“太子迁许昌,詔东宫官属不得送。敦 ……冒禁於路侧望拜流涕。”《资治通鉴 随纪七》(隋炀)帝幸榆林,(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冒禁与突厥交市,帝怒,将斩之,已解衣辨发,既而释之,赐述为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时贵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宋 庄季裕《鸡肋编 卷下》:“其人凶悍,喜为盗贼,犯上冒禁,不畏诛杀。”

冒滥

màolàn

不合格而滥予任用。战功冒滥。《新唐书·鄂王瑶传》选任冒滥,时不以为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宋孝宗)诏:“自今归正官亲赴部授官,以革冒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然远方士人多不就试,则为它人取其公据代之,冒滥兹甚。《明史·世宗纪一》丁酉,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馀人。

冒名顶替

màomíngdǐngtì

冒:冒充。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朱自清《经典常谈 尚书第三》《古文尚书》的运气真够坏的,不但没有能够露头角,还一而在的遭到了些冒名顶替的事儿。

冒名接脚

màomíngjiějiǎo

假冒别人的名,接替他。《旧唐书 韦陟传》:“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阙员既少,取士良难。”

冒色

màosè

贪恋女色。《尚书·泰誓上》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沉湎冒色,敢行暴虐。孔传:湎嗜酒,冒乱女色。孔颖达疏:冒,训贪也;乱女色,荒也。《金史·徒单镒传》光武再造汉业,在位三十年,无沉湎冒色之事。

冒上

màoshàng

指贪婪的君主。《国语·晋语一》:“其上贪以忍,其下偷以幸,有纵君而无諫臣,有冒上而无忠下,君臣上下各饜其私。” 韦昭注:“冒,抵冒,言贪也。”②犯上作乱。西汉·贾谊《治安策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冒涉

màoshè

不顾艰险而跋涉。《后汉书·东平献王苍传》:“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晋书 葛洪传》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唐·韩愈《送灵师》诗:“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宋史·外国传四·交趾》:“(丁承正等)由海口入大海,冒涉风涛,颇历危险。”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二》:“(葛洪)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於必得。”

冒天下之大不韪

màotiānxiàzhīdàbùwéi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

冒絮

màoxù

头巾。《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裴駰集解引晋灼曰:“巴蜀异志谓头上巾为冒絮。”清 黄遵宪《八用前韵》:“跪地习闻提冒絮,夺门祸遂起萧墙。”亦指戴头巾。 宋 李石《续博物志 卷九》:“千里马,寧远所献,髮拳紫色,状如八骏,乘者必衣裘冒絮……坠然而去,唯闻耳傍风声。”

冒荫

màoyīn

冒名而得庇荫。冒荫罪赏。谓冒称父祖有功而得入学或任官之权。唐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其新补人有冒荫者,请牒送法司科罪。

冒撞màozhuàng

①言语或行动没有礼貌,冒犯了对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怎么不言语了,想是我才冒撞冲犯了你。明儿赌气花几两银子买进他们来就是了。②鲁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二回》今日晚上,你别在那里了,你在我这房后小过道子里那间空屋里等我。可别冒撞了。

冃)

mào

①盖头的东西:帽子。草帽。凉帽。军帽。礼帽。②器物的顶罩或套儿:笔帽儿。螺丝帽儿。

mào

玳瑁dàimào爬行动物,外形像龟,四肢呈桨状,前肢稍长,尾短小,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很光润,性暴烈,吃鱼、软体动物、海藻等,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中。②用于人名。历史典故历史上的唐朝皇子李瑁。其名为其父唐明皇赐之,为此,宫廷发生了一场难以避免的权力之争。

mào

嫉妒:帝疑以位相媢不之信。男子嫉妒妻妾。如:媢怨(嫉妒怨恨);媢功(嫉妒别人的功劳);媢忌(嫉妒);媢妒(嫉妒);媢恨(嫉妒怨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龚)茂良曰:“《秦誓》言有容及媢疾,苏轼为之训传,谓‘前一人似房元龄,后一人似李林甫。’”

媢嫉

màojí

嫉妒。礼记·大学》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逸周书·皇门》:“是人斯乃谗贼媢嫉,以不利於厥家国。” 唐 柳宗元《与肖翰林俛书》:“年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明 王錂《春芜记·解嘲》:“宋玉才名颇盛,寡人宠爱方深,那登徒子一时媢嫉,此亦人情。” 清 薛福成《李德裕纳维州降将论》:“(胡寅)睹汪(汪伯彦)、 黄(黄潜善)、 秦檜之媢嫉贤臣,虚张声势,协和误国,置中原於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