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 I. ài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艾子。艾蒿。艾绒。②止,绝:方兴未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陈)峒不诛,湖广忧未艾也。明 刘基《苦斋记》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③美好:少(shào)艾(年轻美好的女子)。④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有幼、壮、艾之期。《礼记》五十曰艾,服官政。郑玄注:“艾,老也。”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II.yì割草,治理,比喻改正错误,惩戒,惩罚;参见“自怨自艾”。 |
艾安 | àiān谓民生安定,宇内承平。艾,通“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 《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汉书·公孙弘等传赞》:“兴六十餘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新唐书·突厥传上》:“武帝时,中国艾安。” |
艾豭 | àijiā亦作“艾猳”。老公猪。亦借指面首或渔色之徒。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欲渔男色,又惧为艾豭之事为子孙羞。”《聊斋志异 女侠》异史氏曰:“人必室有侠女,而后可以畜娈童也。不然,尔爱其艾豭,彼爱尔娄猪矣!” |
艾杀 | àishā斩割;芟shān除。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 ,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荆蛮,斯亦大夫之力。”《资治通鉴·灵帝建宁二年》:“夫蛮夷戎狄,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若乃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岂作民父母之意哉!” |
砹 | ài放射性非金属元素,符号At(atastatium)。自然界分布极少。有放射性,可用作示踪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