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头。先秦 韩非《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矛盾重重

máodùnchóngchóng

重重:层层。彼此间的冲突、意见很多。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帝国主义各国在国际关系上虽然各怀鬼胎,矛盾重重,但是……”

矛盾相向

máodùnxiāngxiàng

向:对着。形容针锋相对。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同“针锋相对”。

矛弧

máohú

矛和弓。泛指凶器。《史记·日者列传》:“试官不让贤陈功……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强梁世界,原无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

矛戟

máojǐ

矛和戟。亦用以泛称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荀子·荣辱》: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茅椽蓬牖máochuánpéngyǒu

椽:椽子。架在檩子上承接屋面和瓦片的长条形木料牖:窗户。用蓬草、茅柴搭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生活贫困。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2篇》《红楼梦》第一回对写作环境和自己的志向进行了描述:“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

茅茨

máocí

①亦作“茆茨”。茅或苇覆。《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张)弘范乃舟载茅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②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唐、虞茅茨,夏禹卑宫。《晋书 符坚载纪上》臣闻尧、舜茅茨,周卑宫室,故致和平,庆隆八百。唐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侍御史王求礼上书曰:“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斫。今者饰以珠玉,涂以丹青,铁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太后(武则天)不报。③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汉 扬雄《逐贫赋》土阶茅茨,匪雕匪饰。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唐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用以谦称自己的家。唐 清昼《汤衡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杜甫《岁晏行》:高马达官厌肉酒,此辈杼轴茅茨空。宋 王安石《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茅茨土阶

máocítǔjiē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晋 袁宏《后汉纪 光武帝纪一》:“礼有损益,质文无常,茅茨土阶,致其肃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陃。

茅店

máodiàn

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乡村小客舍。唐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茅庐三顾

máolúsāngù

解释见“草庐三顾”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例子 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茅靡

máomǐ

应变不穷貌;随顺貌。《列子·黄帝》:“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明史·廖纪等传赞》:“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茅塞

máosè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閒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中亦有峡南下,第茅塞无径,遂随道西北上。”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且多作为自谦之词。宋 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仲信寓越之萧寺 ……时一相过,未尝不剧谈终日,有补于茅塞为多。”《三国演义 第三八回》:“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覩青天。’”清 李渔《蜃中楼·述异》:“吾兄真解人也,小弟胸中茅塞,不觉顿开。”杨沫《青春之歌 第一部第六章》:“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好像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茅塞顿开

máosèdùnkāi

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茅舍

máoshè

茅屋;草屋。宋 张昪《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宋 杨无咎《柳梢青词》: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聊斋志异·促织》茅舍无烟。

茅室蓬户

máoshìpénghù

蓬:草名,也叫“飞蓬”。用茅草盖成的房子。形容居处极其简陋。《宋书·孔淳传》:“茅室蓬户,庭草芜径,唯床上有数卷书。”

茅堂/茆堂

máotáng

①草盖的屋舍。语出韦孟《在邹诗》:“爰戾于邹,鬋茅作堂。”唐 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宋 秦观《行香子 树绕村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清 黄景仁《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②堂名;里名。《宋书·袁粲传》:“上於华林园 茅堂讲周易,粲为执经。”南朝宋 谢庄《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观道雷池侧,访德茅堂阴。”

茅土

máotǔ

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汉书 王莽传上》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汉书 王莽传中》莽至明堂,授诸侯茅土。《晋书 文帝纪》天子使太尉高柔授帝相国印绶,司空郑冲致晋公茅土九锡,固辞。《资治通鉴 随纪五》乙卯,诏以“近世茅土妄假,名实相乖,自今唯有功勋乃得赐封,仍令子孙承袭。”

茅屋

máowū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唐 杜甫《佳人》:“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唐 李商隐《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宋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水浒传第三八回》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

茅屋采椽

máowūcǎichuán

指住宿简陋。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茅檐

máoyán

茅檐代指茅屋,并非茅屋的房檐。宋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宋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封神演义 第九十八回》乃至今日,武王嗣位,天下归周,宇宙太平,即茅檐蔀屋,穷谷深山,凡有人烟聚集之处,无有不知武王伐纣,俱是相父姜子牙之功。

máo

古书上说的冬天成熟的一种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