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 | màn | ①速度低;走路做事费得时间长。慢也可以解释为态度冷淡,没礼貌,傲慢,怠慢。②懒惰。《说文》慢,惰也。《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③骄傲;傲慢。《易·系辞上》上慢下暴。④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招待不周到。慢待客人。《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⑤《说文》慢,一曰不畏也。《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三》前此人臣,未有如(张)浚之跋扈僣拟、专恣误国、欺君慢上者,浚兼有众恶,望早赐窜黜。《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明·冯梦龙《卷三 上智部·诸葛亮》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聊斋志异 吕无病》家人以其自投也,慢之,窃相诮讪,妇若不闻。 |
慢藏诲盗 | màncánghuìdào | 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周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鲁迅《坟 坚壁清野主义》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 |
慢弛 | mànchí | 怠忽松弛。《庄子·知北游》:“天知予僻陋慢訑,故弃予而死。”三国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闇於机宜。”宋 李纲《与程给事书》之二:“有事则遑遽,事过则慢弛,习成此风,欲无仓卒之忧,得乎?”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因国之关道出乎总理,按察使出乎刑部,曏犹以为事守,而久更慢弛,其他之凌乱则旧矣。” |
慢弛之阙 | mànchízhīquè | 傲慢懒散的缺点。 |
慢词 | màncí | 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最长的是莺啼序,二百四十字。清 谭献《复堂词录 序》:“唐人乐府,多采七五言絶句。自李太白创词调,比至宋初,慢词尚少。”参见“慢辞”。 |
慢辞 | màncí | ①亦作"慢词"。②不恭敬的言词。《新唐书·浑瑊传》:“(朱泚)方据乾陵下瞰城,翠翟红袍,左右宦人趋走,宴赐拜舞,又纵慢辞戏斥天子,以为胜在景刻。”《明史·外国传二·安南》:“初征讨之议发自夏言,帝既责绾,因发怒曰:‘安南事本一人倡,众皆随之,乃讪上听言计,共作慢词。’” |
慢令 | mànlìng | 谓下达可缓慢执行的命令。轻慢上司的命令。《论语·尧曰》:“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孔子家语·始诛》:“慢令谨诛,贼也;徵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元史·赵孟頫传》:“至元钞法滞涩不行,诏遣尚书刘宣与孟頫驰驿至江南,问行省丞相慢令之罪。” |
慢骂 | mànmà | 辱骂;谩骂。《三国志平话卷上》:“(袁襄)慢駡玄德织席编履村夫!”《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诸氐纷纭,竞陈(王)猛短,坚恚甚,慢骂,或有鞭挞于殿庭者。《旧唐书·裴延龄传》:“尤好慢駡,毁詆朝臣,班行为之侧目。”《新五代史·梁末帝次妃郭氏传》:“贺王友雍妃石氏有色,庄宗召之,石氏慢駡, 庄宗杀之。” |
慢慢腾腾 | mànmànténgténg | 形容运动非常缓慢。徐光耀《平原烈火》:“生是你麻痹大意,慢慢腾腾闹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章:“一路上,他由着牛的性子走,并不催促它,因此慢慢腾腾,三十里走了将近双水村了。” |
慢条斯理 慢腾斯礼 慢条丝礼 | mànténgsīlǐ màntiáosīlǐ |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一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复命的,怎么还你们慢腾斯礼的呢?”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 |
慢言 | mànyán | 谓口出放肆之言。《北齐书·元景安传》:“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言相应和。”《新唐书·李光颜传》:“光颜闻贼至,料兵以赴,邠人慢言忷忷,腾譟不肯行。”《新唐书·于頔传》:“俄迁大理卿,为陕虢观察使,慢言谢伟曰:‘始足下劾我,三进官矣!’益自肆。” |
慢易 | mànyì | ①怠忽;轻慢。怠慢。《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壻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然慢易之言,所宜除之。宋 范仲淹《与忠宣公书》:“三郎不得慢易,勤学,勤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王)珉劾(施)钜慢易宗庙,与僧宗喜往来,共为奸谋,有不可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陛下(宋宁宗)诚能守兢业之志,防慢易之私,孜孜履行,屡省无怠,则将不待善言之出,而有退舍之感矣。《清史稿·礼志一》:“康熙二十年,以喧语失仪,諭诫陪祀官毋慢易。”②舒缓和平。《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
慢易生忧 | mànyìshēngyōu | 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
漫 | màn | ①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河水漫出河床。漫溢。漫流。漫漶(文字、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漫漶”)。②淹没:大水漫过桥面。③满,遍,到处都是:迷漫。漫山遍野。④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散漫。漫谈。漫话。漫步。漫不经心。漫骂(乱骂)。漫漫(时间或空间没有边际,如“漫漫长夜”)。漫游。信口说。宋·苏轼《浣溪沙》“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聊斋志异 金陵女子》曰:“彼时漫为是言耳,何得无家?身父货药金陵。倘欲再晤,可载药往,可助资斧。” ⑤污;玷污。《庄子·让王》又欲以其辱行漫我。(辱行:坏品行)⑥徒然,只能。唐 杜甫《阁夜诗》:“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宋 刘辰翁《兰陵王 丙子送春》:“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
漫不加意 | mànbùjiāyì | 犹漫不经心。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俱涂饰草率,皆李永贞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
漫不经心 漫不经意 | mànbùjīngxīn mànbùjīngyì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他漫不经意地就走回来了。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郭沫若《文艺论集 <瓦特 裴德的批评论>》:“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 |
漫长 | màncháng | ①日子过得缓慢。那些漫长的艰难岁月。②特别长,看不到尽头。漫长的旅途。宋 吴文英《唐多令》:“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
漫地漫天 | màndìmàntiān | 形容数量极多,到处皆是。亦作“漫天漫地”。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 |
漫漶 | mànhuàn | ①模糊不可辨别。唐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於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甎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唐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例》,刻之於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元 张可久《红绣鞋·题惠山寺曲》:“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旧刻漫漶看新碑。”清 袁枚《新齐谐·孔林古墓》:“竹简数十页,若有蝌蚪文者,取视成灰。鼎俎尊彝之属,亦多破缺漫漶。”何其芳《独语》:“有一所落寞的古老的屋子,画壁漫漶,阶石上铺着白藓。”②犹迷茫不清。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今世学者但知镐京之为西周,东迁之为东周而已。若敬王之迁成周,固已漫漶;其於两周公之东、西周,则自非熟於考古者,盖茫不知其所以也。”元 谢应芳《辨惑论》:“予蚤岁见王者为亲戚祀神,吐鄙俚之词,徼漫漶之福,輒羞赧去之。”清 金农《怀人绝句之二十》:“七年不见朱循吏,往事漫漶如埽尘。” |
漫卷 | mànjuàn | ①随风翻卷。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捲西风。”②遍卷,席卷。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漫卷着飞沙的狂风,就像它要毁灭一切似的,正在这运河两岸的千里原野上横冲直撞!”③胡乱地卷起。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漫狂 | mànkuáng | 纵情放荡。宋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 |
漫浪 | mànlàng | 放纵而不受世俗拘束。宋 朱熹:“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漫劳 | mànláo | 劳驾。唐 杜甫《有客(一作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
漫漫 | mànmàn | ①广远无际,遥远。水漫漫。唐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宋 张舜民《卖花声/浪淘沙 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②长;久。漫漫人生路。夜漫漫。宋 陈与义《咏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③平缓。海流漫漫。④遍布。草漫漫。春雾漫漫。⑤众多。漫漫群生。⑥昏愦糊涂。县官漫漫。 |
漫灭 | mànmiè | ①磨灭,模糊难辨。《后汉书·文苑传·祢衡》:“(禰衡)始达潁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宋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清 周亮工《老仆叹诗》:“老僕怀书字漫灭,长跪视人人不接。”鲁迅《嵇康集 跋》:“今於原字校佳及义得两通者,仍依原钞,用存其旧。其漫灭不可辨认者,则从校人,可惋惜也。”②埋没。宋 苏辙《私试进士策问之二七》:“易、诗、书皆立学官,春秋虽不用,而其书亦不废。惟大乐沦弃,漫灭无文。”清 顾炎武《三朝纪事阙文序》:“臣祖二十年抄録之勤,不忍令其漫灭,以负先人之志。”③淹没。宋 苏轼《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凡欲疏通,必下而上。先治下,则上之水无不流;若先治上,则水皆趋下,漫灭下道,而不可施功力,其势理然也。” |
漫山塞野 | mànshānsāiyě | 同“漫山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2回:“刀枪旗帜,漫山塞野,离城止隔咫尺矣。” |
漫失 | mànshī | 模糊、缺失。漫:磨灭。清·姚鼐《登泰山记》:其远古刻尽漫失。 |
漫说 | mànshuō | 慢说。指别说,不要说。唐 司空图《柳 诗之一》:“漫说早梅先得意,不知春力暗分张。”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谩説北羣空。当场隻手,毕竟还我万夫雄。”《儿女英雄 第七回》:“当下姑娘脸上的那番得意,漫说出将入相,八座三台,大约立刻叫他登基坐殿,成佛升天,他也不换!”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第一卷第三章》:“当一块钱,就要几分的利息,死了当,又一块钱卖两三块,漫说十岁,就是岁岁做寿也吃不完啦!”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
漫叟 | mànsǒu | 放纵无拘束的老人。唐 元结老时自称漫叟。唐 元结《漫歌八曲序》:“壬寅中,漫叟得免职事,漫家樊上,修耕钓以自资,作漫歌八曲。”《石鱼湖上醉歌》:“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清 钱谦益《瞿五丈星卿挽词之二》:“宦况萧闲如漫叟,家居恭谨类恬侯。”清 吴伟业《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诗之四》:“漫叟短歌伤老大,散人长揖怒清狂。” |
漫天 | màntiān | ①形容水势特别盛大。②谓罪恶极大。③满天。唐 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④蔽天。⑤俗称农历八月大潮汛时,又遇台风而形成的水灾。⑥无边际,无限度。 |
漫天大谎 | màntiāndàhuǎng | 弥天大谎,没有边际的假话。这漫天大谎居然还有人信。鲁迅《南腔北调集 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 |
漫天盖地 漫天掩地 | màntiāngàidì màntiānyǎndì | 遍布天地之间。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瞿秋白《饿乡纪程》:“渴望和润的幻想虽充满了他的内力,究不敌漫天盖地宇宙的伟力。”瞿秋白《饿乡纪程》:“苍茫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
漫天过海 | màntiānguòhǎi | 形容没有边际。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
漫天叫价 漫天要价 | màntiānjiàojià màntiānyàojià | 无限度地乱要价。形容所提出的条件、要求过高。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本来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对折拦腰掼’的生意还多得是。”川剧《谭记儿》第四场:“若是旁人呢?我就漫天叫价;是大人吗,就不用你就地还钱,奴家分文不取,权当与大人接风。” |
漫天盖地 漫天漫地 漫天遍地 漫天遍野 漫天蔽野 漫天匝地 | màntiāngàidì màntiānmàndì màntiānbiàndì màntiānbiànyě màntiānbìyě màntiānzādì | 漫:满。充满天地之间。铺天盖地。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春天来了,漫天遍地都是杜鹃花。宋·范成大《雪复大作六言》:“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大劫运》南宋末造,蒙古兵势,漫天漫地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御得他。同“漫地漫天”。明·陈大声《普天乐·四景题情》:“倩南枝早报先春,飘绵坠粉,任漫天蔽野休阻闲人。”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山上又是一片漫天蔽野的白雾,天和地变成一片白茫茫。”郁达夫《山奔》:“漫天匝地的白雪,便是预示着他们能够白头到老的好兆头。”冰心《颂“一团火”》:“这星罗棋布、漫天遍野的一团团火光,会把我们新的万里征途,照耀得多么光明,多么灿烂!” |
漫天开价 | màntiānkāijià | 无限度地乱开价码。阿英《城隍庙的书市》:“城隍庙的定价是靠不住的,他‘漫天开价’,你一定要‘就地还钱’,慢慢的和他们‘推敲’。” |
漫条斯理 | màntiáosīlǐ |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他那漫条斯理的性格真让人着急。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
漫无止境 | mànwúzhǐjìng | 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漫无止境的。 |
漫兴 | mànxīng | 谓率意为诗,并不刻意求工。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
漫延 | mànyán | ①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三秦记》曰:‘桃林塞在长安东四百里,若有军马经过,好行则牧华山,休息林下;恶行则决河漫延,人马不得过矣。’”②泛指向四周扩散。柳青《铜墙铁壁 第十九章》:“霎时间,这同一个口号声漫延开去。”参见“曼延”“蔓”。 |
漫应 | mànyìng | 随便答应。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女自与榜人妇言之,妇目黄,黄漫应焉。”鲁迅《前记》:“对于达夫先生的嘱咐,我是常常‘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的。” |
漫与 | mànyǔ | 犹言随便对付。宋 姜夔《齐天乐 蟋蟀》:“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
漫指 | mànzhǐ | 泛指。随便一指。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自注:“诸人皆实有篇章,采诸众论,非漫指者。” 《聊斋志异 杨大洪》道士漫指曰:“我非仙,彼处仙人来矣。” |
幔 | màn | 张在屋内的帐幕:幔帐。幔子。布幔。窗幔。帷幔。 |
墁 | màn | 用砖或石块等铺地面:花砖墁地。 |
嫚 | màn | ①轻视,侮辱。②通“慢”。懈怠;迟缓。 |
嫚辞 | màncí | 轻侮的言辞。嫚词。《续资治通鉴 元纪七》初,(魏)天祐见时方求才,欲以荐(谢)枋得为功,遣其友赵孟郔诱枋得入城,与之言,坐而不对,且有嫚辞。天祐不能堪。明 王世贞《左逸》又为嫚辞,而辱及余之先子。清 曾国藩《林君殉难碑》君在庐山,与一二武人为俦,折节内交。武人益不孙(逊),嫚辞侵侮。《聊斋志异 周生》然淫嫚之词,何敢以告神明哉! |
嫚骂 | mànmà | 书面语,义同谩骂、漫骂等,但较正式。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及闻喜宴日,(马)仁瑀乘醉携所属士嫚骂(薛)居正,御史中丞刘温叟劾奏仁瑀,帝(宋太祖赵匡胤)曲为容忍。鲁迅 《花边文学·漫骂》"这'漫骂',有人写作'嫚骂',也有人写作'谩骂',我不知道是否是一样的函义。 |
嫚书 | mànshū | 轻侮的书信。《后汉书·何敞传》敞上疏諫曰:“臣闻匈奴之为桀逆久矣。平城之围,嫚书之耻,此二辱者,臣子所为捐躯而必死。”李贤注:高后时,冒顿遗高后书曰:“陛下独立,孤僨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侧闻金人嫚书,欲书御名,欲去国号大字,欲用再拜,议者以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臣(李沆)切以为议者可斩也。 |
嫚侮 嫚娒 | mànwǔ | 《汉书·张良传》:“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颜师古注:“嫚与慢同。娒,古侮字。”《汉书·魏豹传》:“今汉王嫚侮人,駡詈诸侯羣臣如奴耳。”西汉·贾谊《治安策》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孟嘉落帽,恐如禰正平褻服掺挝嫚侮曹瞒之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侮,国势未安,未可轻退大臣。 |
嫚言 | mànyán | 轻侮的言辞。《新五代史·吴世家·徐温》大将李遇怒温用事,出嫚言,温使柴再用族遇於宣州。《续通鉴纲目·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与之言,坐而不对,或嫚言无礼。《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辄因贺使,公肆嫚言,指求将相之臣,坐索汉、淮之壤。 |
僈 | màn | 轻视。怠惰。荀子《不苟篇》: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
熳 | màn | 色彩艳丽。 |
缦 | màn | ①没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参见“廊腰縵迴lángyāomànhuí”②古同“慢”,不经心,心不在焉。《庄子·列御寇》有慎狷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悍。③帷幔;帷幕。引申为遮盖。《庄子·齐物论》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盖着、掖着、捂着。) |
缦立 | mànlì | 伫立等待。唐 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缦缦 | mànmàn | ①纡缓回旋貌。《尚书大传 卷一下》:“卿云烂兮,糺縵縵兮。”郑玄注:“教化广远,或以为云出岫回薄而难名状也。”南朝梁 江淹《水上神女赋》:“綵霞绕绕,卿云縵縵。”②沮丧貌。《庄子·齐物论》:“小恐惴惴,大恐縵縵。”成玄英疏:“縵縵,沮丧也。”③漫灭貌。《鹖冠子·天则》:“弦望晦朔,终始相巡,踰年累岁,用不縵縵。”陆佃解:“縵縵,漫灭之貌。”④延长貌。浩大无边。《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緜緜不絶,縵縵奈何。’”《隋书·天文志中》:“有飞星大如缶若瓮,后皎白,縵縵然长可十餘丈而委。 |
缦缯 | mànzēng | 无花纹的丝织品。《北史·后妃传上·魏文明皇后冯氏》:“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縵繒而已。” |
镘 | màn | ① 抹(mǒ)墙用的工具,俗称“抹子”。 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②旧时铜钱上没有铸字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