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n

①长,延长:曼延。曼声而歌。②美,柔美:曼妙。曼靡。曼辞。轻歌曼舞。

曼辞

màncí

华美的言辞。《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曼胡

mànhú

长而无刃之戟。《周礼·考工记·冶氏》“是故倨句外博” 郑玄注:“博,广也。倨之外,胡之里也;句之外,胡之表也。广其本以除四病而便用也。俗谓之曼胡似此。” 贾公彦疏:“按庄公四年左氏传:‘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 。’注云:‘孑,句孑。凡戟而无刃,秦晋之间谓之孑,或谓之鏕;吴扬之间谓之伐; 东齐秦晋之间,其大者谓之曼胡,其曲者谓之句孑曼胡。’”按,方言第九作“鏝胡”。 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上好紫则下皆女服,上好剑则士皆曼胡,此俗之以贵移者乎!”

曼胡缨

mànhúyīng

结冠的粗带子。曼,通“缦”。《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曼胡之缨,谓麤缨无文理也。”清·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凯》诗:“怅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亦省作“曼缨”。清·唐孙华《题文姬入塞图》诗:“曼缨左带作后队,睽睢面目纷追随。”

曼曼mànmàn

形容距离远或时间长。《六韬文韬文师》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

曼妙

mànmiào

美艳;柔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陈云栖》:“见有少女在堂,年可十八九,姿容曼妙,目所未睹。”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还有西班牙跳舞,多么曼妙的西班牙跳舞!”

曼声

mànshēnɡ

拉长声音,舒缓的长声。清 黄遵宪《纪事》诗:“齐唱爱国歌,曼声音绕梁。”《聊斋志异 口技》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聊斋志异 白秋练》有《采莲子》云:‘菡萏香连十顷陂。’心尚未忘,烦一曼声度之。”

曼延

mànyǎn

“曼”的本义是“引”(使长)的意思,“曼延”指线性伸展延长,一般用于具体的事物。指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用于山脉、水流、道路等)。戈壁曼延。曼延曲折。小石路在山间曼延向前,直到山下的小村子。

曼衍

mànyǎn

①散漫流衍;延伸变化,推衍。《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庄子·天下》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老残游记 第十回》:“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朱自清《短诗与长诗》:“我只能说长诗的意境或情调必是复杂而错综,结构必是曼衍,描写必是委曲周至。”②连绵不绝。《汉书·晁错传》:“土山丘陵,曼衍相属。”颜师古注:“曼衍,犹联延也。”宋 韩琦《安阳好词》:“曼衍山河环故国,昇平歌吹沸高楼。”明 宋濂《环翠亭记》:“其青云第一峯,雉堞实绕乎峯上,旁支曼衍,虵蟠磬折,沿城直趋而西。”③分布;传播。《淮南子·俶真训》:“是故百姓曼衍於淫荒之陂,而失其大宗之本。” 《章炳麟 秦献记》:“今即弗焚,则恣其曼衍乎?”④古代百戏的一种。唐 司空图《成均讽》:“鱼龙息曼衍之陈,鞮译沮兜离之献。”宋 陆游《小舟过御园诗之一》:“尽除曼衍鱼龙戏,不禁芻蕘雉兔来。”康有为《八月十五夜香港观灯诗》:“曼衍鱼龙陈百戏,参差楼阁倚高层。”参见“曼延”。

曼衍鱼龙

mànyǎnyúlóng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màn I.

毁谤;谩骂。《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II. 参见mán。

谩不经意

mànbùjīngyì

谓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漫”。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

谩藏诲盗

漫藏诲盗

màncánghuìdào

轻忽于收藏财物就是引人为盗。指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冷眼观》第十七回:“俗语说,财勿露白,要到子尴尬个时候,倒说伲是谩藏诲盗。”王统照《五十元》:“事情过后,镇上出了不少的议论:有人说老蒲确是‘谩藏诲盗’,不要看他自己装穷。”

谩辞哗说

màncíhuáshuō

谎言乱语。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君王国于会稽,穷于入吴,言悲辞苦……而君王何为谩辞哗说,用而相欺,臣诚不取。

谩诞

màndàn

浮夸虚妄。《韩诗外传 卷九》:“谩诞者,趋祸之路也。”《周礼·秋官·禁暴氏》“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郑玄注:“民之好为侵陵、称诈、谩诞,此三者亦刑所禁也。”贾公彦疏:“谩诞,谓浮谩虚诞也。”焦赣《易林·遯之中孚》:“市空无虎,谩诞妄语。”参见“慢弛”。

谩嗟

mànjiē

空叹。宋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谩天谩地

màntiānmàndì

犹言谩天昧地。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

谩忆

mànyì

随意思忆。谩,通“漫”。宋·张炎《忆旧游》词:“遡万里天风,清声谩忆何处箫。”

谩语

mànyǔ

①说谎话。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一》:“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復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訶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明史·左良玉传》:“马士英、阮大鋮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②谎话。五代 佚名《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郭希仁《钱君定三传》:“抵青门,仰瞻城郭壮伟,叹曰:古人谓攻城略地,殊非易事,向嗤为谩语,今乃信之。”

màn I.

同“蔓”,义同“蔓w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等,形容像蔓草一样扩展滋生。南朝齐 谢脁《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II.wàn长能缠绕的茎:瓜儿,扁豆爬儿了。III.参见mán。

蔓草

màncǎo

爬蔓的草。唐 李白《行路难其二》:“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荒烟蔓草间。

蔓草难除

màncǎonánchú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蔓蔓日茂

mànmànrìmào

蔓:形容长久。天长日久,一天天茂盛起来。《汉书·礼乐志》:“蔓蔓日茂,芝成灵华。”

蔓引株求

mànyǐnzhūqiú

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清 孔尚任《桃花扇 逮社》:“奉命今将逆党搜,须得你蔓引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