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 | mán I. | ①欺骗,欺诳,蒙蔽:谩欺。谩语。谩诞。谩天谩地。谩欺(欺骗,诈骗);谩语(谎言,说谎);谩上不谩下(能欺骗上级,但不能欺骗众人);谩辞(欺诳的言辞);谩言(讲假话) 。宋 秦观《满庭芳》词:“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②莫,不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谩叹息,谩悒怏。又如:谩言(休说);谩道(休说,别说);谩且(休得,莫)③轻慢,对人不尊重。《汉书·翟方进传》轻谩宰相。《汉书·董仲舒传》故桀纣暴谩。④通“漫”。不切实,散漫。《庄子·天道》大谩,愿闻其要。⑤徒,空。宋 李清照《渔家傲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⑥抵赖。《史记·孝文本纪》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II.参见màn。 |
谩天昧地 | mántiānmèidì | 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金 马钰《满庭芳 叹世》词:“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
馒 | mán | 馒头:a.一种用发面蒸成的食品,圆形或长方形,无馅;b.方言,指包子(“头”均读轻声)。 |
蔓 | mán I. | 蔓菁即“芜菁”。II.参见màn。III.wàn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压蔓。白薯已经爬蔓了。 |
鳗 | mán | 鳗鲡:也叫白鳝。鱼类。蛇形,体长可达1米,鳞已退化。中国沿海及江湖中均有分布。 |
鬘 | mán | ①美好的头发。《华严经》妒罗云,云如罗也;妙鬘云,云如美人发也。②戴在身上作装饰的花环:“贯雹为华鬘。”脣动不止,璎珞花鬘皆重。③同“蛮”。 清 龚自珍《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
埋 | mán I. |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怨”读轻声)。II.参见mái。 |
埋怨 | mányuàn | 责备,抱怨。元·关卿《窦娥冤》: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
悗 | mán I. | 烦闷:“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迷惑:“夫说以智通,而实以过悗。”II.mèn①《集韵》母本切,音懑。废忘也。不经意,无心:《庄子·大宗师》“悗乎忘其言也。”②孤独的样子。 |
鞔 | mán I. | ①把布蒙在鞋帮上或以皮革补鞋头:鞔鞋。②把皮革蒙在鼓框上,钉成鼓面:鞔鼓。③鞋帮;也指鞋:“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 II.mèn古通“懑”,闷胀:“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 |
鞔革 | mán’gé | 蒙鼓的皮。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相传黎干为京兆尹时,曲江 涂龙祈雨,观者数千。黎至,独有老人植杖不避,干怒;杖背二十,如击鞔革,掉臂而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珠儿》:“宰拘僧讯鞫,亦辨给无情词。笞之,似击鞔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