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麥 | mài | 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麦田。麦收。麦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②姓。 |
麦饭豆羹 | màifàndòugēng | 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麦饭豆羹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明·洪应明《菜根谭》:“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
麦花 | màihuā | 麦类的花。唐 杜甫《为农诗》:“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宋 范成大《初夏诗之二》:“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麦秋 | màiqiū | 麦秋指初夏。初夏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引申称初夏为麦秋。《礼·月令》:“孟夏麦秋至。”秋,指农作物成熟之期。《聊斋志异 山魈》麦秋旋里,经旬始返。 |
麦丘之祝 | màiqiūzhīzhù | 指直言之谏。请接受我的麦丘之祝。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忘其出位,贡此狂言,请赋《祈招》之诗,以代麦丘之祝。” |
麦秀 | màixiù | ①指麦子秀发而未实。《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百姓欢迎道左者日数十万人,计日回銮,正当麦秀,其各务稼穑,毋致妨农。②后常以箕子的《麦秀之诗》为感叹家国破亡之痛的典实。《东周列国志 第二回》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清史稿·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 |
麦穗两歧 麦秀两歧 麦穗两岐 | màisuìliǎngqí màixiùliǎngqí | ①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裤;张堪守渔阳,麦穗两歧。”②唐教坊曲名。《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明·郭勋《英烈传》第80回:“麦秀两歧,处处村云蒸夏泽。” |
麦秀黍离 | màixiùshǔlí | 哀伤亡国之辞。《诗经 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 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
麦雨 | màiyǔ | 麦熟时节所降的雨。亦可“雨麦”。南朝梁 简文帝《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唐 李贺《南园诗之十三》:“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清 唐孙华《暮春杂诗之三》:“麦雨乾千顷,苹风散一凉。”宋 苏轼《喜雨亭记》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
唛 | mài | 指进出口货物包装上的标记。英语音译词。商标。如骆驼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