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②大:马蜂。马勺。③姓。

马枊mǎàng拴马的柱子。《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马鞭

mǎbiān

赶马用的鞭子,多用皮条编成。南北朝 佚名《折杨柳歌辞五首》:“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马泊六mǎbóliù

马泊六一般指马伯六,指撮合男女搞不正当关系的人。褚人获《坚瓠广集·马伯六》:“俗呼撮合者曰马伯六,不解其义。偶见《群碎录》:‘北地马羣,每一牡将十馀牝而行,牝皆随牡,不入他羣……愚合计之,亦每伯牝pìn马用牡马六疋,故称马伯六耶?’”聂绀弩《论武大郎》:“他的性命断送在奸夫淫妇和‘马泊六’手里了!”可指撮合不正常男女关系的人,古时谑称为“马泊六”,又称“马八六”、“马百六”、“马伯六”,意同“牵头”,即今日所谓“拉皮条”者。这种角色通常皆是贪恋钱财、见惯世情的三姑六婆之类。因此,她们是不少私通奸情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马泊六”不等同于媒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两人饮酒中间,言来语去,眉目送情,又不须用着马泊六,竟是自家觑面打话,有什么不成的事?

马勃

mǎbó

亦作“马渤”。菌类。其子实体球形。产于我国河北、江苏、内蒙古等地。中医学上用干燥子实体入药。性平味辛,功用清肺、利咽、止血。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马勃牛溲

mǎbóniúsōu

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清 褚人获《坚瓠十集 遗臭文词》:“马勃牛溲君受用,何须开口出而哇。”廖仲恺《壬戍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鼠肝虫臂唯天命,马勃牛溲称异才。

马步

mǎbù

①像马步似的芭蕾舞步。②骑兵和步兵。《晋书 宣帝纪》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

马不解鞍

mǎbùjiěān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我们马不解鞍地日夜奋战,终于攻克了这个课题。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马策

mǎcè

马鞭。刘向《新序·善谋上》:“夫武臣张耳、陈餘杖马策下赵数十城。”唐 柳中庸《征人怨/征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宋 秦观送李端叔从辟中山诗》:“念君远行役,中夜忧反侧。揽衣起成章,赠以当马策。”清 蒲松龄崂山观海市作歌》:“直将长袖捫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

马尘不及

mǎchénbùjí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何先友为?”

马乘

mǎchéng

四匹马。《仪礼·聘礼》:“庭实设马乘。” 郑玄注:“乘,四马也。”《礼记·大学》:“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又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

马迟枚疾

mǎchíméijí

见“马工枚速”。清·陈祖范《寄沈归愚》诗:“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马齿

mǎchǐ

①马的牙齿。《穀梁传·僖公二年》:“晋献公欲伐虢。荀息 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②马的牙齿随年龄而添换,看马齿可知马的年龄,故常以为谦词,借指自己的年龄。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犹怜马齿进,应念节旄稀。”清 姚鼐《毛俟园用仆 看桂 前字韵作诗见贻因复答之诗》:“君辈论文推马齿,世间相士贵鳶肩。” ③即马齿苋。唐 杜甫《园官送菜诗》:“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 宋 范成大《初秋闲记园池草木诗之五》:“马齿任藏汞冷,鸿头自胜硫温。”参见“马齿莧”。

马齿徒增

马齿徒长

mǎchǐtúzēng

mǎchǐtúzhǎng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梁实秋《年龄》:“人年纪大了常自谦为马齿徒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九章:张太经说:‘今日承蒙垂青,得与将军联宗,不胜荣幸。大经碌碌半生,马齿徒长,怎好僭居兄位!’

马齿莧

mǎchǐxiàn

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马畜

mǎchù

马牛羊等牲畜。《汉书·苏武传》:“三岁餘,(於靬)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后汉书·班勇传》:“首虏八千餘人,马畜五万餘头。”

马棰

mǎchuí

亦作“马捶”。亦作“马垂”。马杖;马鞕。《资治通鉴 秦纪二》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棰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将相终已耶!《聊斋志异 田七郎》武(承休)敬谒诸家,以马棰挝门。

马到成功

马到功成

mǎdàochénggōng

mǎdàogōnchéng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只要不轻敌,相信你们一定会马到成功。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明·卢象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马到功成,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

马镫

mǎdèng

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无所言,寄敬儿马鐙一隻,敬儿乃为备。”元 睢景臣《高祖还乡》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鐙相戞作声即灭。”沉凯《古玛河春晓第三章》:“杨忠民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

马递

mǎdì

指古代官府文书由驿站派马递送。宋 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宋史·郑侠传》:"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合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清 林则徐《关防告示》:"各属解司银两,先将起解款目、银数、日期,由马递具禀。"

马耳春风

mǎěrchūnfēng

解释见“马耳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马耳东风

mǎěrdōngfēng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诗: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马翻人仰

mǎfānrényǎng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亦“人仰马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马放南山

mǎfàngnánshān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马服

mǎfú

①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②赵封其名将赵奢于此,赐号为马服君。后以“马服”指赵奢。③指其子赵括。

马腹逃鞭

mǎfùtáobiān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清·蒲松龄《大捷二》岂谓马腹逃鞭,榻侧容一隅之鼾睡?不知燕巢在幕,釜底得几日之游魂。

马革裹尸

马革盛尸

mǎgéguǒshī

mǎgéshèngshī

马革即马皮,意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借以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三》吾(刘国杰)为国宣力,虽身弃草野不恨,何必马革裹尸还葬哉!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马工枚速

mǎgōngméisù

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东汉 班固《汉书 枚皋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马官

mǎɡuān

①泛指牧畜管马的人。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元·杨维桢《题月山公九马图手卷为任伯温赋》诗序:“任公月山《九马图》一卷,马官控而立者二,渴饮者二,赴饮者一,共枥秣者二,立而昂首回顾者二。”②旧时官员所骑之马。清末民初金松岑曾朴《孽海花 第二三回》:“凤孙踌躇了一回,忽听各郎各郎一阵马官铃声,从自己路上飞来。”

马迹蛛丝

mǎjìzhūsī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我们要细心去寻找其中的马迹蛛丝。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参见“蛛丝马迹”。

马监

mǎjiān

官名,亦为官署名。掌马政。《汉书·金日磾传》:"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 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汉武帝)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冬,十月,戊子朔,置孳生马监于饶州,命守臣提领,括神武诸军及郡县官牧马隶之,仍选使臣五人专主其事。元 丁复《题画马为方远上人赋》:" 唐 人为马置马监,奚官果是何物儿?"

马角乌白

马角乌头

mǎjiǎowūbái

mǎjiǎowūtóu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清·曹贞吉《百字令·咏史》词:田光老矣,笑燕丹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

马空冀北

mǎkōngjìběi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马龙车水

mǎlóngchēshuǐ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清 捧花生《画舫余谭》:“马龙车水,过者如云。”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马龙车水,倘徉驰骋于春江花月之宵。参见“车水马龙” “马如游龙”。

马鹿易形

马鹿异形

mǎlùyìxíng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参见“指鹿为马”。

马毛蝟磔

马毛猬磔

mǎmáowèizhé

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清 蒲松龄《归途大风》诗:朔风朴面吹尘沙,马毛蝟磔人影斜。

马面牛头

mǎmiànniútóu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西湖二集 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叶紫《乡寻》两边站立的,活像是一群马面牛头。

马牛襟裾

mǎniújīnjū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明 赵弼《赵氏伯仲友义传》闻孝氏孝友之风而无兴起之志。诚马牛襟裾者也。

马牛其风

mǎniúqífēng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花月痕》第十五回:我却不信你们两个通是马牛其风,不言而喻呢。

马疲人倦

mǎpírénjuàn

疲:疲劳;倦:劳倦。人马疲倦困乏。形容体力疲劳不堪。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

马前

mǎqián

①马的前面。《礼记·曲礼上》:“僕执策立於马前。”唐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②戏曲术语。同“马后”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减少唱词、念白和加快演唱速度以压缩演出时间。汪曾祺《云致秋行状》:“他好说话,后台嘱咐‘马前’,他就可以掐掉几句;‘马后’,他能在台上多绷一会。”

马前泼水

mǎqiánpōshuǐ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如果你一定要唱一出《马前泼水》,那就不必再谈。”

马前卒

mǎqiánzú

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现多含贬义)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宋·文天祥《不睡 诗》:“眼不识丁马前卒,隔牀鼾鼻正陶然。”王旡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苟幸而一日不死者,必殚精极思,著为小说,借乎以救国民,为小说界中马前卒。”

马去马归

mǎqùmǎguī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六:褐衣褐见,莫陈汉戍之便宜;马去马归,敢计塞翁之倚伏。

马如流水

mǎrúliúshuǐ

形容人马熙攘。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马如游龙

mǎrúyóulóng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萧洒词人,往来游戏,马如游龙,车相接也。参见“车水马龙”

马如游鱼

mǎrúyóuyú

同“马如游龙”。《初学记》卷四引汉·刘桢《鲁都赋》:“日暮宴罢,车骑就衢,盖如飞鹤,马如游鱼。”

马入华山

mǎrùhuáshān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北周·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马上房子

mǎshàngfángzi

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马上功成

mǎshànggōngchéng

指凭武功建国。历史上马上功成的朝代有好几个。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马上看花

mǎshàngkànhuā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马上看花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马上墙头

mǎshàngqiángtóu

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宋 晁端礼《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清·谢学崇《念奴娇》词:遮莫马上墙头,桃花人面,忍令春无主。

马首

mǎshǒu

马的头,马的前面,马首所向等。《资治通鉴 后唐纪六》安重诲过凤翔,朱弘昭迎拜马首,馆于府舍,延入寝室,妻子罗拜,奉进酒食,礼甚谨。

马首是瞻

mǎshǒushìzhān

瞻”是看的意思。这则成语的本意是,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总后副部长谷俊山将军府》跟宋某、王某一样的还有冯某,他们“就像他的家丁一样”,唯谷俊山马首是瞻。

马首欲东

mǎshǒuyùdōng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马瘦毛长

mǎshòumáocháng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这是不褪毛的马肉,意思很明白,‘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马水车龙

mǎshuǐchēlóng

犹言车水马龙。清·黄瘦竹《<淞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马槊

mǎshuò

古代在马上使用的长矛。南朝梁 简文帝《马槊谱序》:“马槊为用,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马槊》:“按曹操父子,横槊赋诗于鞍马之间,则马槊之事,已见于此矣。岂其事之所起乎?”《资治通鉴 随纪七》(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

马嘶

mǎsī

马匹的叫声。唐·卢纶《送韦判官得雨中山》:“人语马嘶听不得,更堪长路在云中。”唐 温庭筠《利州南渡》:“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宋 苏轼《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诗:“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二折》:“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六十七回》:“夏侯渊一军抄过山後,见重雾垂空,又闻人语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马行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 卷四十五》: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喧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马蹄

mǎtí

①马的蹄部,即马的脚掌。《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南宋 岳飞《题池州翠微亭》:“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元 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清 谭嗣同《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②方言,荸荠。孙中山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指箭靶。三国魏 曹丕《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三国魏 邯郸淳《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马图mǎtú

①即河图。《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郑玄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唐 吕温《河出荣光赋》:“洞鉴龙宫之人,朗见马图之字。”参见“河图”。②画马之图。《颜氏家训·杂艺》吾家尝有梁元帝手画蝉雀白团扇及马图,亦难及也。元 萨都剌《题 瘦马图 诗》:“郎官并坐芙蓉幕,喜见马图天上落。”元 张伯淳 钱舜举《青骢图 诗》:“唐韩宋李都休论,且看钱家进马图。”

马嵬

mǎwéi

地名。在陕西省兴平县。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途次马嵬驿,卫兵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杞死,葬于马嵬坡。唐 李商隐《马嵬诗之一》:“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輦何由过马嵬。”唐 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唐 陈鸿《长恨歌传》:“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国忠奉氂缨盘水,死於道周。”元 马祖常《杨妃墓诗》:“马嵬坡上棠梨树,犹占秦原几日春。”清 洪昇《长生殿·埋玉》:“来此已是马嵬驛了,请万岁爷暂住鑾驾。”清 袁枚有诗名《马嵬》

马衔

mǎxián

①海神名。《文选·木华<海赋>》:“海童邀路,马衔当蹊。” 李善注:“马衔,其状马首,一角而龙形。”吕向注:“马衔、海童,并海中神怪。”清 沉寿民《江上行》:“窃闻玄冥马衔,神灵炳奕,聪明正直而好贤。” ②马勒;马嚼子。马口中所含之铁链:用以控马。《聊斋志异 桓侯》一青衣人来,见马方喷嘶,代为捉衔,曰:“天已近暮,吾家主人便请宿止。”

马咽车阗

mǎyānchētián

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清·蒋仁锡《燕京上元竹枝词》:“马咽车阗拉杂声,火光照火月光明。”

马仰人翻

mǎyǎngrénfān

形容极忙乱或混乱的样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到底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管桦《惩罚》:“要不,早炸他个马仰人翻啦!”

马圉

mǎyǔ

养马的人。即马厩。《淮南子·人间训》:“孔子行游,马失,食农夫之稼,野人怒取马而系之。子贡往说之,卑辞而不能得也……乃使马圉往说之。”高诱注:“圉,养马者。”汉·王充《论衡·逢遇》:“马圄之说无方,而野人说之;子贡之说有义,野人不听。”《水浒传》第九八回:“却有本部内一箇军卒,他原是田虎手下的马圉。

马扎mǎzhá

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制品,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亦称“马扎子”。《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有马扎子, 老残与人瑞仍坐长凳子上。”沈从文《新与旧》:“演武厅前马扎子上坐得是千总同教官。”

马仗

mǎzhàng

车马器仗。《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李迁仕许身当阳,便夺马仗。

马中关五

mǎzhōngguānwǔ

犹言鲁鱼亥豕。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岂唯豕上加三,盖亦马中关五。”

马壮人强

mǎzhuàngrénqiáng

犹言人强马壮。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双烈记·征途相遇>》:“只俺这运神机奇行正往,那怕他恣横行马壮人强。”

马捉老鼠

mǎzhuōlǎoshǔ

比喻瞎忙乱。马捉老鼠和狗拿耗子都是不务正业。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

马足车尘

mǎzúchēchén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秋瑾《申江题壁》:“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稀。”

马足龙沙

mǎzúlóngshā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mǎ I

吗啡:药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17H19O3N·H2O。白色结晶性粉末,味苦,有毒,是由鸦片制成的。用作镇痛药,连续使用容易成瘾。II. 参见ma。 III.什么:干吗?

mǎ I

蟥: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黑绿色,尾端有吸盘。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称“马鳖”、“水蛭”。②蚁:见“”。II.螂:“蜻蜓”的俗称。III.参见mà。

蚂蚁缘槐

mǎyǐyuánhuái

缘:沿,顺着。蚂蚁沿着槐树上下爬。比喻自以为了不起。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一个名叫淳于棼的人梦见自己当了大槐安国的南柯太守,一时好不威风。醒来方知是一场大梦,所谓大槐安国不过是老槐树下的蚂蚁窝。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①代表数目的符号:码子(a.数目符号;b.圆形的筹码;c.金融界称自己能调度的现款)。号码。页码。价码。②计算数量的用具:筹码。砝码。③指一件事或一类的事:这是两码事。④英美制长度单位,一码等于0.9144米。⑤堆叠:码垛。码放。⑥古同“”,玛瑙(亦作“码碯”)。

瑙:矿物,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有多种颜色,质地坚硬,耐磨,可做研磨用具、仪表轴承或装饰品,亦可入药。②(

玛瑙

mǎnǎo

一种细纹玉石,常杂有蛋白石并有各种色彩,或排列成条状或带状,间有黑斑或呈苔状。唐 杜甫《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猛犸měngmǎ:古哺乳动物,外形跟现代的象相似,全身有棕色长毛,门齿向上弯曲。第四纪时生存于寒冷地带,现已灭绝。

 I.

杈:三脚木架。中国四川省都江堰的活动拦水坝,就是用杩杈和满装卵石的竹笼做成的。II.参见mà。

杩子màzǐ

旧时木制马桶。《笑林广记 掇桶一人留友夜饮,其人蹙额坚辞。友究其故,曰:“实不相瞒,贱荆性情最悍,尚有杩子桶未倒。若归迟,则受累不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