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 má I. | ①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②指“芝麻”:麻酱。麻油。③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④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⑤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⑥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⑦喻纷乱:麻乱。麻沸。⑧姓。II.参见mā。 |
麻痹不仁 | mábìbùrén | 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明 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
麻痹大意 | mábìdàyì |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工作上的麻痹大意,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
麻沸 | máfèi | 混乱;扰攘。《汉书·王莽传下》:“江湖海泽麻沸,盗贼未尽破殄。”颜师古注:“麻沸,言如乱麻而沸涌。”一说,“麻”为“糜”字之省,“麻沸”即“糜沸”,乃扰乱之义,言如糜粥之沸于鼎。 |
| 麻姑 | mágū |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酒名:“麻姑酒”。 |
麻姑献寿 | mágūxiànshòu | 献:把东西送给尊长或敬爱的人。指祝贺寿辰。晋 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余姑山。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 |
麻胡 | máhú | ①民间习用以恐吓小儿。《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今以为故事。”一说,为隋将军麻祜(叔谋)。唐 颜师古《隋遗录上》:“(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濬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②谓貌丑而多须者。胡,指西北少数民族。宋 曾慥《高斋漫录》:“毗陵有成郎中,宣和中为省官,貌不扬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曰:‘我女如菩萨,乃嫁一麻胡。’” |
麻苴 | májū | 丧服中之麻绖、苴杖。《北史·周纪上·明帝》:文武百官,各权辟麻苴,以素服从事。明·沈德符《野获编·嗤鄙·王上舍刻木》:至丙申年,孝安皇太后升遐,王(王彝则)亦制縗冠麻苴,被之木人,牵以哀临,尤可骇异。 |
麻履 | málǚ | 麻鞋。唐 姚合《送无可上人游越 诗》清晨相访立门前,麻履方袍一少年。《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八》吴王(朱元璋)命世子及诸子名。以诸子年渐长成,宜习勤劳,命内侍制麻履以行。 |
麻缕 | málǚ | 麻线。《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宋 苏轼《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诗》:“不须更用博麻缕,付与一炬随飞烟。” |
麻麻 | mámá | ①用于“密麻麻、密密麻麻”。形容又多又密。②指妈妈的意思。麻麻,在白话里,是奶奶的意思。麻麻是陕北地区对长辈的称呼,像(伯伯)叔叔,婶婶一样。而网络上的麻麻,是指婶婶。 |
麻冕 | mámiǎn | 亦作“麻絻”。麻布帽。古时一种礼服。《尚书·顾命》:“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论语·子罕》:“子曰:‘麻冕,礼也。’”朱熹集注:“麻冕,緇布冠也。”《荀子·礼论》:“大路之素未集也,郊之麻絻也,丧服之先散麻也,一也。” 杨倞注:“麻絻,缉麻为冕,所谓大裘而冕,不用衮龙之属也。”《南史·儒林传·沉文阿》:“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殯受麻冕之策。” |
麻起 | máqǐ | 《汉书·王莽传下》:“三辅盗贼麻起,乃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謁者追击长安中。” 颜师古注:“言起者如乱麻也。”后以“麻起”比喻众多。清 袁枚《新齐谐·判官答问》:“昔白石仙人,终朝煑白石,不肯上天。人问其故?曰:‘玉宇清严,符籙麻起,仙官司事者甚劳苦。’” |
麻尗 麻菽 | máshú | 麻与豆。芝麻、豆子。菽:豆类的总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至是野谷旅生,麻尗尤盛……人收其利焉。”宋 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 |
麻枲 | máxǐ | ①即麻。《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②指麻的种植、纺绩之事。《吕氏春秋·上农》:“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 汉桓宽《盐铁论·园池》:“田野闢,麻枲治。” 宋 陈造《财昏》诗:“西家女三十,闭户事麻枲。” 桓宽《盐铁论·园池》:“夫如是,匹夫之力尽於南亩,匹妇之力尽於麻枲。”③指麻布之衣。《西京杂记》卷二:“公孙弘内服貂蝉,外衣麻枲。”清袁枚《随园诗话 卷五》:“先生闻乐,喜金丝乎?喜瓦缶乎?入市,买锦绣乎?买麻枲乎?” |
麻屣鹑衣 | máxǐchúnyī | 麻鞋破衣,形容衣着穿戴破烂不堪,生活困苦窘迫。《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红楼梦 第一回》:“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 |
| 麻鞋 | máxié | 麻编的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鄴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餘财宝,不可胜言。”唐 杜甫《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仇兆鳌注:“至周以麻为之,谓之麻鞋,贵贱通著。”清 吴伟业《避乱诗之五》:“麻鞋习奔走,沦落成愚贱。” |
麻制 | mázhì | 唐宋委任宰执大臣的诏命。因写在白麻纸上,故称。唐 康骈《剧谈录·刘相国宅》:“是时升道郑相国在内庭,夜草麻制。”宋 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中书编机房,合要嘉祐八年四月至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会。”《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四》俄而(苗)傅等遣使以麻制绶(韩)世忠,世忠曰:“吾但知有建炎,岂知有明受!” |
吗 | má I. | 什么:干吗?II.参见mǎ III. 参见ma IV. |
蟆 | má | 蛤(há)蟆:见“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