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 | cuō | 两个手掌相对或一个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擦:揉搓。搓弄。搓洗。搓澡。搓手。搓绳。 |
搓绵扯絮 | cuōmiánchěxù | 绵:丝绵;絮:粗丝绵或弹过的棉花。形容雪下得很大,就好像搓弄丝绵,撕扯绵絮一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下得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 |
搓手顿脚 搓手顿足 | cuōshǒudùnjiǎo cuōshǒudùnzú |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五回:“闷坐在客厅里毫无聊赖,气闷得很,曹来苏只是搓手顿脚,没有法子。”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
磋 | cuō | 古代称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引申为仔细商量:切(qiē)磋。磋商 |
蹉 | cuō | ①蹉跎:a.把时光白耽误过去,如“日月蹉跎”;b.失足。②蹉跌:失足摔倒,喻意外的差错或失误。 |
蹉跌 | cuōdiē | ①失足跌倒,比喻失误。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者也书。脱有蹉跌,悔何及也!《汉书朱博传》:“功曹后常战栗,不敢蹉跌,博遂成就之。”《宋书 本纪武帝上》如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败矣!《魏书·郭祚传》:“太和以前,朝法尤峻,贵臣蹉跌,便致诛夷。”《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由此言之,本朝号令,岂可蹉跌!《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董)卓忍于诛杀,诸将言语有蹉跌者,便戮于前,人不聊生。《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四》(吕)布妻谓布曰:“(陈)宫、(高)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七》脱有蹉跌,大事去矣。《资治通鉴唐纪十三》(侯)君集临刑,谓监刑将军曰:“君集蹉跌至此!然事陛下于藩邸,击取二国,乞全一子以奉祭祀。”②相左;不相遇。《《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蹉跌不面,企德怀风,虚心委质,为日久矣。”③比喻受挫、失势。九尾龟第八三回:“只要等这件事情冷了些儿,那时仍旧可以出来的,虽然暂时蹉跌一下子,却得了个天字第一号上好的名声。”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郑君锋芒太露而昧于中国社会情形,蹉跌自所难免。” |
蹉跎 | cuōtuó | ①时间白白地去。《晋书·周处传》虚度光阴欲自修而年已蹉跎。三国魏 阮籍《咏怀诗 日月蹉跎》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唐 李颀《送魏万之京》:“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唐 王维《老将行》:“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②失足。③失意解,白费心思。唐 韩愈《石鼓歌》:“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 cuōtuórìyuè cuōtuósuìyuè |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唐 李颀《送魏万之京》:“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书》徒使度外之士,摈弃而不得骋,蹉跎日月而老将至矣。张友慈《五十年追忆之长联》批修斗资、浊逆浸染之蹉跎岁月。 |
蹉跎自误 | cuōtuózìwù | 人生虚度年华,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你不可蹉跎自误,害了自己。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
撮 | cuō I. | ①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撮成一堆。撮土。撮合。《后汉书 袁绍传》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陵河朔,名重天下。②取,摘取:撮要。《聊斋志异 伍秋月》二役在侧,撮颐捉履,引以嘲戏。《聊斋志异 江城》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有隐秘,撮毛尽矣! ③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撮药。④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千分之一。⑤量词:一撮米。⑥撮东西用的器具:撮子。撮箕。II.zuǒ量词,用于成丛的毛发:剪下一撮头发。 |
撮风 | cuōfēng | 犹乘风。形容行动快速。《水浒传第七十六回》当日童贯离了东京,军马上路,正是枪刀流水急,人马撮风行。 |
撮合山 | cuōhéshān | 指媒人。《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宋江初时不肯,怎当这个婆子撮合山的嘴,撺掇宋江依允了。 |
撮空 | cuōkōng | ①弄虚作假,无中生有。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故谚云:‘杭州风,会撮空,好和歹,立一宗。’”清 李渔《蜃中楼·望洋》:“你道是惯撮空的顽童相戏,须知俺远来投的信客无欺。”②沾光,揩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江溶如笼中放出飞鸟,欢天喜地出了衙门,衙门里许多人撮空叫喜,拥住了不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一班闲,晓得七郎得了个刺史,没一个不来贺嘉撮空。” |
撮口 | cuōkǒu | 撮口即撮口呼。清潘耒《类音》:“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聚口使成圆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秀才》:“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 |
撮弄 | cuōnòng | ①变戏法。又名手技。②摆布;戏弄。《西游记第七六回》真个行者暗笑道:“也是捉弄呆子一番!”就把绳儿扣在他腰里,撮弄他出战。③料理,配合。④调唆;教唆。《封神演义 第三十三回》在我面前,况且教吾子不要下骑,这不是你等撮弄他!气杀老夫!⑤撮合。 |
撮土 | cuōtǔ | ①谓聚土而取之。元 柯丹邱《荆钗记·祭江》:“只得撮土为香,礼虽微,姑表情意坚。”⑵一撮之土。喻量少。《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 唐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巖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唐 黄滔《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书》:“未知顺风弱力,撮土微形,获参一日之高踪,何报千钧之重意。” |
撮土焚香 | cuōtǔfénxiāng |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
撮盐入火 | cuōyánrùhuǒ | 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
撮要 | cuōyào | 摘取要点。荀悦《汉纪·高祖皇帝纪》:“撮要举凡,存其大体。”《汉书 司马迁传》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廖仲恺《致蒋介石函电九通》之五:“政治问题等等,兄如懒理,当由弟等撮要报告,共同商决。” |
撮药 | cuōyào | 持中医处方向药铺配药。亦指药铺照方配药。《水浒传第二回》:“我有个医心疼的方,叫庄客去县里撮药来,与你老母亲喫。”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小人是个草泽医士,撮药尚然腕弱,怎生行的杖。”《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何藩臺看过一笑,就交给跟班的拿摺子赶紧去撮药。” |
撮拥 | cuōyōng | ①簇拥。《西游记第九三回》:“那长老被众宫娥等撮拥至楼前。”《红楼梦第十四回》:“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照着,撮拥凤姐进来。”②托起。《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薛教授登了梯子,爬在树上,恍惚都似有人在下边往上撮拥的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