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ōng

急促:匆忙。匆促。匆猝(亦作“匆卒”)。匆遽。行色匆匆。

匆匆

cōngcōng

急急忙忙的样子。南唐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宋 叶清臣《贺圣朝 留别》:“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心不定貌;恍忽貌。

匆匆忙忙

cōngcōngmángmáng

指做事匆促忙碌。曾朴《孽海花》第13回:“仿佛看见那写真师的面貌和先生一样,匆匆忙忙,不敢认真,到底是先生不是?”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7章:“这一天下午,田晓霞突然匆匆忙忙到宿舍来找他,让他跟她到外面走一趟。”

匆猝

匆卒

cōngcù

匆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久之一至舒、蕲,匆卒复还。明 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一:"匆猝不谨,惟冀恕察。不宣。"清 黄景仁《月夜渡采石》诗:"离歌间微茫,别宴散匆卒。"

匆遽

cōngjù

急忙  《资治通鉴 齐纪九》比起就会,匆遽而罢。参见“遽jù”

cōng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圆筒状,中空,茎叶有辣味,是常用的蔬菜或调味品,兼作药用,品种很多:大葱。小葱。②葱头: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扁球形鳞,白色或略带紫红色,可食;b.这种植物的鳞茎。亦称“洋葱”。③青色:葱翠。葱白。葱绿。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茂盛)。葱郁。郁郁葱葱

葱茏/葱蘢

cōnglóng

①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晋 郭璞《江赋》:“涯灌芊萰,潜薈葱蘢。” 唐 柳宗元《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诗之一》:“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蘢。”宋 欧阳修《秋声赋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银雁》:“山故幽僻,树木葱蘢。”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一》:“山上有葱茏的林木,遍地有畅茂的花草,山下更有一个浩淼的东湖 。”②引申为繁密貌。唐 温庭筠《皇迎春词》:“猎猎东风展燄旗,画神金甲葱蘢。”②浓;浓厚。沙汀《闯关十三》:“他忽然看定左嘉,脸上掠过一丝笑意,‘同志,’他的笑意显得更葱茏了,‘强迫通过不一定会碰响呢。’” ④旺盛。郭沫若《蒲剑集·庄子与鲁迅》:“他的寓言多是由他那葱茏的想象力所构造出来的。”⑤美好。 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我)生活虽然受着限制,希望是非常葱茏的。” ⑥犹朦胧。唐 元稹《会真诗》:“遥天初縹緲,低树渐葱蘢。”宋 范成大《浣溪沙词》:“催下珠帘护綺丛,花枝红裹烛枝红,烛光花影夜葱蘢。”明 唐寅《题自画山水诗之七》:“乱山杂雾晓葱蘢,遥见悬鱼是梵宫。”

葱青

cōngqīng

草木青翠茂盛貌;淡淡的青绿色,亦指初生的植物。三国魏·阮籍《东平赋》:“瞻荒榛之荒秽兮,顾东山之葱青。”南朝梁·沈约《锺山诗》:“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唐·杜甫《客居》诗:“葱青众木梢,邪竖杂石痕。”《后汉书·丁鸿传》:“夫坏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於葱青。”郭沫若《骆驼集·玛娜娜四》:“蔚蓝的海,葱青的天,碧绿的山。”

葱蔚洇润cōngwèiyīnrùn

葱蔚:草木生长茂盛;洇润:润泽,滋润。形容草木苍翠润泽,生机勃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就是后面一带花园里,树林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哪里象个衰败之家。”

cōng

①听觉:失聪。②听觉灵敏:耳聪目明。③心思灵敏:聪明。聪睿。聪慧。聪颖。

聪察

cōngchá

犹明察。《资治通鉴 周纪一》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少聪察岐嶷 qí nì,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成人之智。”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那府尹是个极廉明聪察的人。”《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冯)太后性聪察,知书计,晓政事,被服俭素,膳羞减于故事什七八;唐 白居易 《黄老术》:“其道在乎尚宽简,务俭素,不眩聪察,不役智能而已。”《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五》上(宣宗李忱)聪察强记,宫中厮役给洒扫者,皆能识其姓名,才性所任,呼召使令,无差误者。

聪达

cōngdá

聪明而通达事理。《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聪达有材,帝甚爱之。”王符《潜夫论·赞学》:“及使从师就学,按经而行,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亦庶矣。”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于公聪达,明於听断,小大以情,不失枉直。”《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明 方孝孺《郑生祐哀辞》:“子美好兮死谁尤,既聪达兮又慧哲。”

聪惠

聪慧

cōnghuì

聪明慧颖。《国语·齐语》:“桓公又亲问焉,曰:‘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三国魏 曹植《静思赋》:“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张玄之、顾敷)皆少而聪惠。”《世说新语》:杨氏之子: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唐·杜甫《忆幼子》诗:“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聪警

cōngjǐng

聪明机警。《资治通鉴 晋纪十四》王敦从子允之,方总角,敦爱其聪警,常以自随。《南史·沉炯虞荔等传论》:“傅縡聪警特达,才气自负。”《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聪警絶众,于推步历算尤精。”《宋史·宋绶传》:“綬幼聪警,颇有奇骨。”

聪俊cōngjùn

聪明卓异;聪明秀美。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母亲吴氏年纪不满三十,且是生得聪俊飘逸。”

聪亮

cōngliàng

聪明亮察。《晋书·宣帝纪》:“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

聪敏

cōngmǐn

聪明,头脑反应快。一个聪敏、才华横溢的学生。《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

聪明

cōngmíng

①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聪明人。《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七》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②听觉和视觉灵敏。耳目聪明。耳聪目明。《庄子·大宗师》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聪明才智

cōngmíngcáizhì

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清·秋瑾《精卫石第二回》因思姊姊同妹妹,聪明才智岂输男。

聪明反被聪明误

cōngmíngfǎnbèicōngmíngwù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所耽误或坑害。宋·苏轼《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清·醉月山人《狐狸缘全第五回》今若仍为所迷,岂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吗?

聪明伶俐

cōngmínglínglì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原来这乐和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学着便会;作事道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八回:你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聪明睿智

聪睿

聪明睿知

cōngmíngruìzhì

聪颖明智。聪睿绝伦。《易·繫辞上》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礼记·中庸》唯天下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掾汝南范滂》太尉掾汝南范滂孟博,天资聪叡,辩於持论。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材理》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聪叡资给,不以先人。《晋书 武帝纪》:“爰至末年,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故无废立之心。”《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聪睿机悟,幼而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聪睿夙成,兼资能断,其显祖之谓乎?” 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然而国重聪叡,俗贵高明。宋 苏轼《贾谊论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朱熹《大学章句 序》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於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康有为《大同书 辛部第十一章则全地聪明睿智之士,日尽其心思才力以思创新。亦省作聪睿聪叡清史稿·宣宗纪一》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杨沫《青春之歌 第一部第十一章这个富有才华的聪睿的人,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聪明一世

糊涂一时

cōngmíngyīshì

hútúyīshí

指聪明一辈子,一时却糊涂起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如今且说一个人,古来第一聪明的,他聪明了一世,懞懂在一时。留下花锦缎般一段话文,传与后生小子。”《骆驼祥子十四》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

聪明智慧

cōngmíngzhìhuì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要论这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

聪识

cōngshí

谓聪明而记忆力强。《晋书·苻坚载记上》:“课后宫,置学,立内司,以授于掖廷,选阉人及女隶有聪识者署博士以授经。”《宋书·彭城王义康传》:“又聪识过人,一闻必记,尝所暂遇,终生不忘。”《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暉》:“子万寿,聪识机警,博涉羣书。”《太平广记卷十五》引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真白先生》:“幼而聪识,长而博达。”

聪听

cōngtīng

明于听取;明于辨察。《尚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迩者伏闻聪听日烦,朝廷政令,日改月异,远近臣民,不胜战惧,惟恐大本一废,远业虽成,为陛下(蒙古主忽必烈)之后忧耳。

聪颖cōngyǐng

聪明敏锐。《花月痕第三十五回》师少聪颖,为先生所撞爱。

聪哲

cōngzhé

聪慧明智。班昭女诫:“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谓朗曰:‘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特,殆非子之所及也。’”晋 刘琨《劝进表》:“诞授钦明,服膺聪哲。”晋 陆机《辩亡论 上》:“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陛下体兼乾坤,聪哲纯茂,摄政之初,拔用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