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 chūn | ①一年的第一季: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晋书 武帝纪》郡国守相,三载一巡行属县,必以春,此古者所以述职宣风展义也。②两性相求的欲望:春心。怀春。唐 白居易长恨歌:“金屋粧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西游记第九六回》这一场富贵,真赛过珠围翠绕,诚不亚锦帐藏春!③春光,春景,生机:大地回春。唐 刘昚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④姓。 |
春半 | chūnbàn | 谓春季已过半。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诗》:“昨夜閒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唐 柳宗元《柳州二月 诗》:“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转迷。”南唐 李煜《清平乐 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宋 朱淑真《谒金门 春半》:“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
春碧 | chūnbì | ①春日碧绿色的景物。指春山、春水或春草等。唐 李贺《难忘曲》:“蜂语绕妆镜,拂蛾学春碧。唐 温庭筠 《谢公墅歌》:“朱雀航 南绕香陌, 谢郎 东墅连春碧。南唐 张泌《思越人》词:“东风澹荡慵无力,黛眉愁聚春碧。宋 史达祖《喜迁莺》词:“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宋 陆游 《道院杂兴》诗之三:“东楼 谁记倾春碧, 北岭 空思擘晚红。②酒名。 |
春冰虎尾 | chūnbīnghǔwěi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延光等深言邪蒿春冰虎尾之戒,欲惊悟上意。 |
春蚕 | chūncán | 春季饲养的蚕。晋 傅玄《明月篇》:“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南朝梁 江淹《丽色赋》:“春蚕度纲,綺地应纺;秋梭鸣机,织为褧衣。”南北朝 佚名《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元 马祖常《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妇功春蚕溢,穡事秋田穫。”清 马銮《投梭女诗》:“早识春蚕丝已尽,当时应悔误投梭。” |
春草 | chūncǎo | ①春天的草。引起离别相思的物象。晋 潘岳《内顾诗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唐 王建《宫中调笑 团扇》:“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南唐 李煜《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 陆游《试院春晚诗》:“漫漫晚花吹瀼岸,离离春草上宫垣。”元 揭傒斯《画鸭》:“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明 何景明《过君采次韵之一》:“昔牵春草梦,今并玉珂游。”②喻卑微。唐 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仇兆鳌注:“春草,嘆卑微。”③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邢昺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微的别名。 |
春朝 | chūncháo I. | 谓帝王春季接受诸侯、臣子朝见或诸侯、臣子春季朝见帝王。宋 苏轼《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II.chūnzhāo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贾谊《新书·保傅》:“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唐 刘禹锡《秋词二首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 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诗》:“独倚破帘闲悵望,可怜虚度好春朝。”宋 刘子翚《和李巽伯春怀》:“山寒古寺清,断续春朝雨。” |
春潮 | chūncháo | 春季的潮汐,形容其势之猛。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宋 史达祖《绮罗香 咏春雨》:“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
春酲 | chūnchéng | 春日醉酒后的困倦。唐 元稹《襄阳为卢窦纪事诗之三》:“犹带春酲嬾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宋 卢祖皋《江城子》:“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元 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虚飘飘半衾幽梦,困腾腾一枕春酲。”清 陈维崧《误佳期·偶作词》:“枕上春酲犹害,楼上东风偏大。” |
春愁 | chūnchóu | 春日的愁绪。南朝 梁元帝《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詎能申。”唐 李白《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唐 张祜《折杨柳枝诗之一》:“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宋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宋 朱淑真《眼儿媚 词》:“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宋 陆游《行武担西南村落有感诗》:“骑马悠然欲断魂,春愁满眼与谁论?”宋 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清 石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
春葱 | chūncōng | 喻女子细嫩的手指。《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斟了茶,那女子微露春葱,捧磁盂先奉三藏,次奉四老,然后一盏,自取而陪。 |
春方 | chūnfāng | ①东方。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杨修许昌宫赋:“临南轩而向春方,负黼黻之屏风。”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 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李善注引礼记:“东方曰春。”②春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甄监生道:‘药不过是春方,有害身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有个方外僧人性月,善能养龟,广有春方,也与他搭上了。 |
春坊 | chūnfāng | 魏晋以来称太子宫为春坊。又称春宫。亦可指太子宫所属官署名。《晋书·愍怀太子传论》:“及于继明宸极,守器春坊。”《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太子(萧纳)以侍读东海徐为家令,兼管记,寻带领直。文体轻丽,春坊尽学之,时人谓之宫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四》(周)怀政实典左右春坊事,出,告寇准,准遂请间建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朱熹论:宜讨论前典,置师傅、宾客之官,去春坊使臣,而使詹事、庶子各复其职。 |
春芳 | chūnfāng | ①春天的花草。三国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结春芳以崇佩,折若华以翳日。”唐 司空图《春山诗》:“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唐 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宋 欧阳修《禁火诗》:“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明 杨慎《与方思道别诗》:“幸驶星驾期,共玩春芳緑。”②春天的花香。唐 李白《惧谗诗》:“众女妬蛾眉,双花竞春芳。” |
春风 | chūnfēng | ①春天的风。意示春光明媚,踏青旅游的大好时光。唐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 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宋 王禹偁《春居杂兴》:“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 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宋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宋 贺铸《踏莎行 杨柳回塘》:“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金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明 高启《寻胡隐君》:“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明 王恭《春雁》:“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②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③代指君王。唐 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春风骀荡 | chūnfēngdàidàng | 春风使人舒畅。借以表达内心愉悦的情感态度。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
春风得意 | chūnfēngdéyì | 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
春风风人 | chūnfēngfèngrén | 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春风风人”中第一个“风”是名词,第二个“风”是动词,该词的意思是像春风一样的吹拂着人;同理,在“夏雨雨人”中,第一个“雨”是名词,第二个“雨”是动词,该词的意思是像夏雨一样滋润着人。这两个词常用来形容对人的教导温和且深入人心,类似于“春风化雨”一词的意思。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春风和气 | chūnfēnghéqì |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
春风化雨 | chūnfēnghuàyǔ | 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多用在人或事,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十二章》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参见“化雨春风”。 |
春风满面 | chūnfēngmǎnmiàn | 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回:谁知包公不但不怒,将单一一看明,不由春风满面,口中急急称赞:“先生真天才也!”元·无名氏《九世同堂第四折》春风满面乐醄醄,一场长笑海山高。 |
春风面 | chūnfēngmiàn | 比喻美丽的容貌。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宋 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含章簷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鈿。” |
春风夏雨 | chūnfēngxiàyǔ |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春风一度 | chūnfēngyīdù | 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花月痕 第四五回》:“不料碧桃竟禁得起春风一度,而且曲尽媚妩之态。” 《聊斋志异 荷花三娘子》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 |
春风沂水 | chūnfēngyíshuǐ |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清·朱之瑜《咏归亭》:“古今为学之人不少,研精则或乏春风沂水之致,萧疏则或难致知深造之诚。” |
春风雨露 | chūnfēngyǔlù | 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比喻帝王的宠爱。) |
春宫 | chūngōng | ①在古代,以传授性知识、性技巧为目的的绘画,与专以煽情为目的的春宫图之间,并无绝对明确的界限。《聊斋志异 孙生》耳语曰:“购春宫一帧,三日后,为若厌之。” ②古时太子居住的宫室;也借指太子。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③闺门。指妇女的宫室。南朝梁·江淹《别赋》春宫闭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
春官 | chūnguān | ①古官名。颛顼氏时五官之一,为木正。见贾公彦《周礼正义 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汉服虔注。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见《周礼.天官.小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请谕春官,凡课试命题,杂出诸史,无所拘忌,考核之际,请以论策为重,毋止以初场定去留。唐、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上春官:意思应是“举人进京殿试”。②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③旧俗在迎春仪式中扮演导牛者的角色。 |
春光 | chūn‘guāng | 春天的风光。春光明媚。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之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唐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宋 杨万里《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春光嬾困扶不起,吹残玉髻也慵理。”宋 秦观《行香子 树绕村庄》:“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
春光漏泄 | chūnguānglòuxiè | 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唐 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清 洪昇《长生殿 絮阁》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
春光明媚 | chūnguāngmíngmèi | 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莫不是春光明媚!即不沙可怎生有梨花落;在这满空飞?”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 |
春归 | chūnguī | ①春天来临。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 李山甫《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 滕迈《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唐·刘长卿《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②春去;春尽。唐 白居易《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宋 黄庭坚《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宋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宋 辛弃疾《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③春时回来。唐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唐 李嘉祐《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
春闺 | chūnguī | 女子的闺房。亦指闺中的女子。南朝梁 简文帝《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非怜江浦珮,羞使春闺空。”唐 陈陶《陇西行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邻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楔子》:“只因午夜调琴手,引起春闺爱月心。”明 无名氏《鸣凤记·邹林会试》:“风光艷冶侵帘幙,辞别春闺啟朱户。” |
春寒 | chūnhán | 指冬天刚刚过去,春天刚刚来临时的余寒。此时中国北方多霜、雪,南方多雨。农谚云:“春冻骨头秋冻肉。”唐 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宋 李元膺《洞仙歌词》:“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宋 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宋 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 吴文英《风入松》:“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
春寒料峭 | chūnhánliàoqiào | 形容春天的寒冷天气。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何为《春夜的沉思和回忆》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风雨凄凄。 |
春和景明 | chūnhéjǐngmíng | 和:和煦。景:日光。春光和煦,阳光照耀。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明·王錂《春芜记·访友》小生许久不与他会面。喜今日春和景明,昼闲无事,不免去看他一遭。 |
春恨 | chūnhèn | 犹春愁,春怨。唐 杨炯《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前蜀 韦庄《庭前桃诗》:“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南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宋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元 黄庚《闺情效香奁体诗之一》:“金鸭烟销一字香,满怀春恨强梳妆。” |
春红 | chūnhóng | ①春天的花朵。唐 李白《怨歌行》:“十五入宫,花颜笑春红。”南唐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宋 苏轼《眉子石砚歌赠胡誾》:“小窗虚幌相嫵媚,令君晓梦生春红。”②指落花。五代 和凝《天仙子词》:“洞口春红飞簌簌,仙子含愁眉黛緑。”清 丘逢甲《梦中诗》:“十二阑干摇海緑,八千子弟化春红。” |
春花秋月 | chūnhuāqiūyuè | 春之花,秋之月。指人间最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春华 | chūnhuā | ①春天的花。②谓春天开花。③喻青春年华;少壮之时。宋 刘克庄《贺新郎 九日》:“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④喻女子娇艳的容颜。 |
春华秋实 | chūnhuāqiūshí | 华:同花;实:果实,指春天开花,秋天结实。比喻文采与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错误!未指定文件名。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春华秋实”。元·袁桷《赠翰林学士嘉议大夫马公神道碑》:“因原隰以种所宜木,春华秋实,茂郁满道。”明·温纯《寿段次君七十序》:“自君生而长而成翁,历三午之奇,若春华秋实耳。” |
春晖寸草 | chūnhuīcùncǎo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春晖寸草恋亲慈,百蹈危机总未知。” |
春回大地 | chūnhuídàdì | 指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
春江 | chūnjiāng | ①春天的江。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 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 吴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词:“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②富春江的简称。 |
春景 | chūnjǐng | 春色。春光;春天的光景。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春酒 | chūnjiǔ | 春季酿制的或春季酿成的酒;也指民间习俗,春节时宴请亲友叫吃春酒。晋 陶潜《读 山海经 诗之一》:“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唐 李商隐《无题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春兰秋菊 | chūnlánqiūjú | 比喻两种不同的事物各有自己的独特美和长处,互相间不能比较高低上下。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垮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后人由“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提炼出成语“春兰秋菊”。 鲁迅《偶成诗》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
春雷 | chūnléi | 春天打的雷。宋 黄裳《减字木兰花 竟渡》:“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
春漏 | chūnlòu | 春日的更漏。多指春夜。唐 韦应物《听莺曲》:“还栖碧树锁千门,春漏方残一声晓。”前蜀 韦庄《菩萨蛮》:“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后蜀 顾夐《诉衷情词之一》:“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宋 梅尧臣《奉呈诸君诗》:“太液緑波涨,建章春漏迟。”宋 韩疁《浪淘沙》:“回首几关山。后会应难。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 |
春露秋霜 | chūnlùqiūshuāng |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二十八回:他本是曲园太史的女公子,凡属诗词歌赋,无不家学渊源,因此春露秋霜,益增感慨。 |
春律 | chūnlǜ | 犹春令。春季的节令。北周·庾信《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宜年动春律,御宿敛寒氛。"唐·施肩吾《早春残雪》诗:"伫逢春律后,阴谷始堪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朕)将乘春律,往临大江,驻跸建康,以察天意。" |
春满人间 | chūnmǎnrénjiān | 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春满人间”在对联中出现比较多。宋 曾巩《班春亭》诗:“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
春梦 | chūnmèng | ①春天的梦;短暂的美梦。宋 晏殊《破阵子词》:“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宋 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②喻易逝的荣华和无常的世事。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春梦无痕 | chūnmèngwúhén |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
春眠 | chūnmián | 春睡。亦指春日困倦而生的睡意。唐 王维《扶南曲歌词之一》:“翠羽流苏帐,春眠曙不开。”唐 孟浩然《春晓 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明 文徵明《钱元柳南归口号》:“却有春眠浓似酒,不将朝市博江乡。” |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 chūnnuǎnhuākāi chūnnuǎnhuāxiāng | 春景美丽,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的大好形势。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一日,正值三月天气,春暖花香。”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回》春暖花开,我好引着孩子们园里做活。 |
春葩丽藻 | chūnpālìzǎo | 藻指华丽的文彩、文辞:藻思(多采的文思)。藻丽。藻绘(文采)。美妙的言谈。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
春盘 | chūnpán | 古代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簇盘为食,或馈赠亲友,称春盘。帝王亦于立春前一天,以春盘并酒赐近臣。宋 张耒《春日》:“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
春祺夏安 秋绥冬宁 | chūnqíxiàān qiūsuídōngníng | 是一组传统的书信结尾用语,用以表达对收信人的四季祝福。“春祺夏安秋绥冬宁”是一句充满温馨和美好的祝愿,通过四季的不同特点,传达出对收信人一年四季的平安、吉祥和幸福的期盼。 |
春气 | chūnqì | ①春季的疠疫之气。《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陈澔集说:“春者阴气之终,故磔攘以终毕厉气也。”②春季的阳和之气。《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唐 刘方平《月夜/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种葡萄法》:“异时春气发动,众萌竞吐。”③春天的气象。唐 杜甫《宿白沙驿诗》:“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元 迺贤《雪霁晚归偶成诗之二》:“听得隔帘人笑语,夜来春气似 江南。”芦芒《回春曲》:“此刻,祖国春气正浓,北京的暖气更袭人。” |
春情 | chūnqíng | ①春日的情景;春日的意兴。②男女爱恋之情;情欲。《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见碧桃一身香艳,满面春情,便如蚂蚁见膻一般,倾慕起来… |
春秋 | chūnqiū | ①春季与秋季。《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 陶潜《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②指春秋两季的祭祀;或泛指祭祀。《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韦昭注:“春秋,言春秋禘、祫。”《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③泛指四时。《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张衡《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梁 刘孝标《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④光阴;岁月。《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⑤年纪;年数;年岁。《庄子·至乐》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战国策·楚策四》:“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李广田《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 和庞佑父》:“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参见“富于春秋”。⑥编年体史书名。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近名论》:“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⑦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之春秋,燕之春秋等。以后有楚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康有为《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⑧春秋、战国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⑨指褒贬。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王生)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⑩时代名。孔子春秋记事,从周平王四十九年,至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春秋时代。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春秋时代。《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正纬》:“春秋之末,羣经方备。”唐 韩愈《进士策问》:“春秋之时,百有餘国。”11.对天子的贡纳。《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后”有不、失之意。“后伦”等同于失序。) |
春秋笔法 | chūnqiūbǐfǎ | 指在宣传材料的选择上注意褒贬。孔子修《春秋》所采用的方法是“笔”和“削”。“笔”是在原来《春秋》的记录上加添,“削”是对原来的《春秋》的记录删减。公羊家说: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
春秋鼎盛 | chūnqiūdǐngshèng | 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汉 贾谊《新书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及入宫庭,见王春秋鼎盛,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 |
春秋无义战 | chūnqiūwúyìzhàn | 《孟子·尽心下》。原指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古人说:“春秋无义战。”于今帝国主义则更加无义战,只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有义战。 |
春秋正富 | chūnqiūzhèngfù | 春秋,年龄。用于年岁。正值少壮之年。弘一法师《与李芳远书》:“仁者春秋正富,而又聪明过人,望自此起,多种善根,精勤修持,当来为人类导师,圆成朽人遗愿《晚晴山房书简》。” |
春去秋来 | chūnqùqiūlái |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春去秋来,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明 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春去冬来 | chūnqùdōnglái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不然,厉兵秣马,春去冬来,使贼兵疲于奔命,俟其势衰,收之未晚。” |
春日 | chūnrì | ①春天;春季。②春天的太阳。宋 朱淑真《眼儿媚 词》:“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③立春之日。 |
春容 | chūnróng | ①犹春色,春天的景色。②青春的容貌。《花月痕第十二回》看官,你道采秋今天的情事,倘令秋痕处之,能够如此春容大雅否?③女子的画相。 |
春融 | chūnróng | 春气融和。亦指春暖解冻。唐 罗隐《春日湘中题岳麓寺僧院诗》:“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宋 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三》:“浮玉山头日日风,涌金门外已春融。”《西游记第十八回》行者引路而去,正是那春融时节。 |
春柔 | chūnróu | ①春日优美的景色。《魏书·程骏传》:“仰歌祖业,俯欣春柔。大哉肆眚,荡民百忧。”②春日植物柔软的枝条。《宋史·乐志十五》:“宝阁珠楼临上苑,百卉弄春柔。”宋 王安石《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相扶照水弄春柔,发似矜夸敛似羞。”宋 秦观《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明 梅鼎祚《玉合记·嗣音》:“问青青今日那还又,怕他人再折春柔。” |
春色 | chūnsè | ①春天的景色。南朝梁 何逊《边城思》:“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宋 王安石《春夜/夜值》:“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宋 张耒《秋蕊香词》:“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宋 陆游《钗头凤 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宋 张孝祥《西江月 问讯湖边春色》:“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fú)面。”明 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②指脸上的喜色。 |
春色撩人 | chūnsèliáorén |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在这春色撩人的季节里,孩子们十分欢快。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
春色满园 | chūnsèmǎnyuán |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作“满园春色”。梅雨时节的江南,到处春色满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春山 | chūnshān | ①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水浒传第二十四回》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元 吴昌龄《端正好·美妓 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聊斋志异 宦娘》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红楼梦 第30回》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②泛指青山。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③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唐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春山如笑 | chūnshānrúxiào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
春衫 | chūnshān | ①指年少时穿的衣服,通过少年时候穿的衣服可延申到少年的自己。②单薄的春装。宋 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宋 欧阳修《生查子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 黄公绍《青玉案》:“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
春社 | chūnshè | 古时于春耕前(周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宋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参见“秋社”。 |
春深 | chūnshēn | ①春意浓郁。唐 储光羲《钓鱼湾诗》:“垂钓緑湾春,春深杏花乱。”宋 秦观《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飞絮报春深。”清 查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许地山《危巢坠简·春桃》:“春桃愉悦的声音就像春深的莺啼一样。”②“春”有男女情欲的意思,春女、春方即春药。《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春深”可表示“纵欲”、“淫佚”、“淫逸”。唐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春申君 | chūnshēnjūn | 战国楚人黄歇(?--公元前238年)的封号。考烈王元年出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改封于江东。曾救赵却秦,攻灭鲁国。相楚二十五年,有食客三千。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齐名,史称战国四君子。考烈王死,为李园所杀。汉 贾谊《过秦论》:“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韩非子·奸劫弑臣》:“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有爱妾曰余。”《史记·春申君列传》:“考烈王 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 |
春深 | chūnshēn | 春意浓郁。《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经个月程途,正是春深花放之时,见了几处园林皆绿暗,一番风雨又黄昏。 |
春深似海 | chūnshēnsìhǎi |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
春生秋杀 | chūnshēngqiūshā | 指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大抵治体不可有所偏,正如四时,春生秋杀,乃可以成岁功,若一于肃杀,则物有受其害者。 |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 chūnshēngxiàzhǎng qiūshōudōngcáng |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鬼谷子·持枢·全篇》:“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
春事 | chūnshì | ①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唐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宋 王初寮《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②春色;春意。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宋 吴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明 刘基《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清 曹寅《菜花歌》:“四月吴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③特指花事。宋 陈师道《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④指男女欢爱。明 沉仕《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
春树暮云 | chūnshùmùyún |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南宋·赵汝腾《怀史计使》:“不到天风海涛地,空吟春树暮云诗。”元·于立《漫兴一首呈玉山主人》:"春树暮云迷远近,南山北斗自低昂。" |
春水 | chūnshuǐ | ①春天的河水。《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黄武元年,迁左将军”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唐 杜甫《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前蜀 韦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宋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诗》:“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宋 汪藻《春日》:“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宋 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元 杨维桢《雨后云林图诗》:“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餘春水生。”②喻女子明亮的眼睛。唐 崔珏《有赠诗》:“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③指帝王春季游猎。《金史·舆服志下》:“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鶻捕鹅,杂花卉之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盖朕尝有赏擢,故皆勉力。” |
春睡捧心 | chūnshuìpěngxīn | 《红楼梦》中用来形容晴雯的一个典故性表达,结合了两位历史美女的经典形象:杨贵妃的“春睡”和西施的“捧心”。杨贵妃以“海棠春睡”闻名,形容她醉酒后如海棠花般娇艳慵懒的美态。“捧心”:指的是西施因心口疼痛而捧心蹙眉,反而更显娇弱动人,成为后世形容女子病态美的典范。 |
春诵夏弦 | chūnsòngxiàxián |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唐 刘禹锡《许州文宣王新庙碑》入于门墙,如造阙里。春诵夏弦,载飏淑声。 |
春搜 春蒐 | chūnsōu | 帝王春季的射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杜预注:蒐,索,择取不孕者。唐 杜甫《冬狩行》春蒐冬狩侯得用,使君五马一马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金主(完颜景)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平章政事张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金主改容而止。 |
春笋怒发 | chūnsǔnnùfā |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
春苔 | hūntái | 春日的苔藓。引晋 陆机《婕妤怨》诗:“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南朝梁 江淹《别赋》:“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唐 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秋叶飞兮散红树,春苔生兮覆緑泉。” |
春透 | chūntòu | 南宋词人秦湛所作的《卜算子·春透水波明》中的一句词,意思是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丽。《孽海花第二七回》情长夜短,春透梦酣,一觉醒来,已是丑末寅初。 |
春蛙秋蝉 | chūnwāqiūchán |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
春晚 | chūnwǎn | ①犹春暮。宋 仲殊《诉衷情 宝月山作》:“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②春节联欢晚会。 |
春闱 | chūnwéi | 唐宋礼部试士和明清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犹春试。 |
春夏秋冬 | chūnxiàqiūdōng | 指四季或一年。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只见绿一团,红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万卉千花,尽皆铺缀。”钱钟书《围城》:“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装,做出支颐扭额、行立坐卧种种姿态,照成一张张送人留念的照相。” |
春纤 | chūnxiān | 形容女子的手指。元 李子昌《梁州令套曲》:“暗数归期将这春纤掐,动离情征雁呀呀。”清 洪昇《长生殿·窥浴》:“春纤十箇擂搥,玉体浑身糙漆。”《花月痕第四二回》只听嘤咛一声,春纤葛衫布裤,从屋后转出。(本句中的春纤是人名) |
春宵 | chūnxiāo | 春夜。唐 白居易《长恨歌》:“云鬢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 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宋 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元 柯九思《退直赠月》诗:“绣枕魂清踈雨暮,海棠银烛度春宵。”《白雪遗音·八角鼓·春宵一刻》:“春宵一刻,万金难夺。”清 汪懋麟《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步辇从容出复道,华灯的皪明春宵。参见“一刻千金”。 |
春宵一刻 | chūnxiāoyīkè |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白雪遗音·八角鼓·春宵一刻》:“春宵一刻,万金难夺。” |
春心 | chūnxīn | ①春景所引发的意兴或情怀。幽恨。唐·李白《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雪。”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宋 李清照《蝶恋花词》:“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清 姚鼐《赠郭昆甫助教》诗:“三月春心寄鸣雁,南来飞过岳阳楼。”②两性间相思爱慕的情怀,同“春意”。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春兴 | chūnxīng chūnxìng | ①春耕。晋 陶潜《登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逯钦立注:“春兴,春耕。”②春游的兴致。唐 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闕,春兴寄东山。”唐 张蠙《和崔监丞春游郑仆射东园》:“春兴随花尽,东园自养閒。”③犹春心。谓情欲。《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二女喜之不胜,停当了布疋等他,一团春兴。”《红楼梦 第六五回》:“那贾璉吃了几杯,春兴发作,便命收了酒果,掩门宽衣。”《白雪遗音·马头调·佳期》:“口啣衣襟,无端春兴倩贷谁办。” |
春烟 | chūnyān | 泛指春天的云烟岚气等。《魏书·常景传》:“长卿有艷才,直致不羣性,鬱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唐 张说《和张监游终南》:“春烟生古石,时鸟戏幽松。”元 赵孟頫《桃源春晓图诗》:“桃花源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緑萝。”清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春妍 | chūnyán | 春光妍丽。指春天妍丽的景色。春日般妍丽的姿容。宋 王休《清清堂赋》:“公门沉沉兮昼静,里閈熙熙兮春妍。”宋 陆游《天华寺前遇县令诗》:“堕絮飞花掠钓船,天华寺下赏春妍。”宋 陈师道《妾薄命诗》:“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宋 吴潜《江城子 示表侄刘国华》:“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 |
春衣 | chūnyī | 春季穿的衣服。北周 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唐 施肩吾《长安春夜吟》:“露盘滴时河微,美人灯下试春衣。”宋 贺铸《思越人/鹧鸪天 紫府东风放夜时》:“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宋 陆游《雨诗》:“纸帐光迟饶晓梦,铜炉香润覆春衣。” |
春意 | chūnyì | ①春天的气象。春意盎然。南唐 李煜《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宋 宋祈《玉楼春 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②春心。唐 沈佺期《杂诗三首 其三》“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
春意盎然 | chūnyìàngrán | 指春天生机勃勃,韵味正浓。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三章:“四月的北方还残冬未尽,四月的南方已春意盎然。” |
春蚓秋蛇 | chūnyǐnqiūshé |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
春游 | chūnyóu | ①春天到郊外游玩。②指帝王春天出巡。唐 白居易《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春雨 | chūnyǔ | ①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唐 方干《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唐 温庭筠《更漏子词》:“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宋 徐俯《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明 刘基《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②用以比喻恩泽。明 无名氏《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③曲名。苏曼殊《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浙江潮。”自注:“春雨,曲名。” |
春雨如油 | chūnyǔrúyóu |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开春以后下了一场喜雨,春雨如油,这对小麦生长大有好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
春月柳 | chūnyuèliǔ | 春季之柳。用以形容柔美的仪态。《晋书·王恭传》:“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花月痕第七回》:“(丽人)濯濯如春月柳,灩灩如出水芙蓉,比秋痕还好。” |
春云 | chūnyún | ①春天的云。宋 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清 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②喻女子的美发。元 徐再思《梧叶儿·春思曲》:“鸦鬢春云嚲,象梳秋月敧,鸞镜晓粧迟。”《花月痕第七回》:“春云低掠两鸦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