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 chuāng I. | 伤:创伤。创口。创巨痛深(喻遭受重大的损失)。《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聊斋志异 珊瑚》过数日,探知珊瑚创渐平,登王氏门,使勿留珊瑚。II.chuàng开始,开始做:创造。创制。首创。开创。创立。创演。创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置湖南飞虎军,帅臣辛弃疾所创也。 |
创巨痛深 | chuāngjùtòngshēn | 创:创伤。伤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极其沉痛的损失。十年浩劫的中国,创巨痛深,百废待兴,举步维艰。南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 |
创痍 创夷 | chuāngyí | ①创伤。《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高帝蒙霜露,沬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创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三国志·吴志·程普传》:“攻城野战,身被创夷。”②指受伤之人。《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於幽冥,创痍被於草棘。”③指战祸造成的破坏。《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摇动天下。”《新唐书·冯盎传》:“天下初定,创夷未復,大兵之餘,疫癘方作。”王闿运《胡公祠碑》:“创夷在侧,兵革不息。” |
创艾 | chuāngyì | 亦作“创刈”。谓因受惩治而畏惧;戒惧。《汉书·冯奉世传》:“羌虏破散创艾,亡(逃)出塞。” 颜师古注:“创艾谓惩惧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北单于创刈南兵,又畏丁令、鲜卑,遯逃远去。” 宋 苏轼《与朱鄂州书》:“有神山乡百姓石揆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清 侯方域《壮悔堂记》:“呜乎!以古人学成行立之年,而余始稍稍知自创艾,日其餘几!”《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今平定未久,人民创艾战斗。 |
刅 | chuāng | 古同“创”,创伤。《说文》伤也。从刀从一。《徐曰》一刀所伤。指事也。《韵会》本作刅,或作创。 |
疮 | chuāng |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疮疤。疮口。冻疮。痔疮。 |
疮痏 | chuāngwěi | ①疮疡;伤痕。指生疮疡。②(民生)凋敝困苦;凋敝困苦的景象。③指灾苦之民。祸害。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疮痏未复,纵得免死,莫不破家,然后噬脐,亦复何及。④疵毁;贬抑。 |
疮痍满目 | chuāngyímǎnmù |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亦“满目疮痍”。唐·杜甫《北征》诗:“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清史稿.卷二七四.王骘传》:且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疮痍。《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民国通俗演义》:“尸骸满地,疮痍满目,商业凋敝,人民流离。 |
窗 | chuāng | 房屋通风透气的装置:窗子。窗户。窗口。窗友(即同学)。窗花。窗台。窗纱。窗帘。窗幔。窗明几净。 |
窗扉 | chuāngfēi | 窗户和门,也专指窗户。宋 陆游《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
窗稿 | chuānggǎo | 指平时习作的文稿。读书人惯常在窗下写文章,故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献窗稿,陆輙红勒之,都言不佳。”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既有窗稿,盍出之,一惊老眼?”《平山冷燕 第十二回》:“再抄人几篇好文字,好诗词,刻作兄的窗稿,送与山小姐去看,他在闺中,那里便知是假的,若看得中意,这事便有几分稳了。” |
窗隔/窗格 | chuānggé | 窗上的格子。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宋·杨万里《荔枝堂夕眺》诗:“迎寒窗隔重糊遍,只放书边数眼明。”宋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水浒传》第九十回:“童子点上灯来,闭了窗格,掇张桌子,铺下五六碟菜蔬。”《红楼梦》第七九回:“偺们如今都系霞彩纱糊的窗槅。” |
窗户 | chuānghù | ①古义:窗和门。清 魏禧《大铁椎传》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②今义:单指窗。 |
窗间过马 | chuāngjiānguòmǎ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元 吴弘道《醉高歌 叹世》曲:“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
窗槛 | chuāngkǎn | 窗下的栏杆。《水浒传第二十七回》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 |
窗课 | chuāngkè | 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荆公(王安石)命童子取出一卷文字,递与老泉(苏洵)道:‘此乃小儿王雱窗课,相烦点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又积窗课廿馀篇,待质名流。” |
窗棂 | chuānglíng | 窗棂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使窗成为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成为建筑的审美中心。有板棂窗、格扇、隔断、支摘窗、遮羞窗等。《水浒传第五十六回》时迁溜下来,去身边取个芦管儿,就窗棂眼里只一吹,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
窗明几净 | chuāngmíngjījìng | 几:小桌子。形容房间明亮,陈设整洁。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华而实《汉衣冠·序幕》窗明几净,是一间雅洁的书房。亦“明窗净几”。 |
窗外有耳 | chuāngwàiyǒuěr | 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清·石玉昆《三侠五义》小心窗外有耳,我们得注意保密。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九回:“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 |
窗纸 | chuāngzhǐ | 亦作“窓纸”。糊在窗上的纸。唐 白居易《和微之自劝之二》:“身饮数杯妻一醆,餘酌分张与儿女。微酣静坐未能眠,风霰萧萧打窗纸。”宋 范成大《初秋诗之一》:“急雨过窓纸,新凉生簟籐。”《隋唐演义第七四回》:“怪底小姑垂劣甚,俏拈窗纸背奴看。”宋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
摐 | chuāng | ①敲击:“摐金鼓,吹鸣籁。”②高耸:“乔木维摐,飞鸟过之或降。”③纷错:万象摐然。 |
摐金 | chuāngjīn | 撞击金属乐器。唐 高适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
摐金伐鼓 | chuāngjīnfágǔ | 敲锣打鼓。唐 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元 揭傒斯《大信晚泊呈舟中诸公》诗:“连樯大舰集日昏,枞金伐鼓海上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