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ǎn

急促地呼吸:气。息。咳。苟延残

喘喘

chuǎnchuǎn

①呼吸急促。气息微弱。《庄子·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梁祖怒谓敬翔曰:‘李太原喘喘餘息,犹气吞宇宙,可詬駡之。’”②指苟延微弱的喘息。《旧唐书·萧遘传》:“吾等报国之心极矣,战贼之力殫矣,安能垂头叠翼,喘喘於閽寺之手哉。”

喘息未定

chuǎnxīwèidìng

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立寨甫毕,喘息未定,忽闻寨后一声炮响,火光连天。”钱钟书《围城》:“兵法上有名的‘敌人喘息未定,即予以迎头痛击’。”

喘息之间

chuǎnxīzhījiān

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后汉书·张纲传》:“若鱼遊釜中,喘息须臾之间耳!”

喘月吴牛

chuǎnyuèwúniú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五代 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柳亚子《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诗:吠尧桀犬浑多事,喘月吴牛苦问天。

chuǎn

①错误,错乱:舛驳。命途/运多舛。本末相舛。西汉·贾谊《治安策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孽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唐伯虎一生道路坎坷多舛(chuǎn),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舛错即差错:《资治通鉴 汉纪六》此臣所谓舛也。《聊斋志异 霍女》向言无家,何前后之舛?《红楼梦 第48回》我同他去,怎么得有舛错?参见“命途多舛”。②意想不到的事件;出乎意料的变故,真的有什么舛错,大家都不好交待。③参差错杂。舛错不齐。见“乖舛”

舛驳

chuǎnbó

乖谬,庞杂。《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舛驰

chuǎnchí

①异道而驰。《淮南子·说山训》:“江出岷山,河出昆仑,济出王屋,潁出少室,出嶓冢,分流舛驰,注於东海。所行则异,所归则一。”《汉书·扬雄传下》:“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颜师古注:“舛,相背。”唐 辩机《大唐西域记 赞》:“然尚羣言纷糺,异议舛驰,原始要终,罕能正説。”②交互。《淮南子·俶真训》:“方其为虎也,不知其尝为人也;方其为人,不知其且为虎也。二者代谢舛驰,各乐其成形。”高诱注:“舛,互也。”

舛错chuǎncuò

错乱,不正常。错杂;交错。差错,不正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非唯音韵舛错,亦使其儿孙避讳纷纭矣。

舛讹百出

chuǎnébǎichū

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这本手抄本真是舛讹百出。

舛戾

chuǎnlì

错误;悖谬。《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九》辛巳,提举司天监陈绎等言《崇天厉》气后天,《明天历》朔后天,浮漏、浑仪亦各有舛戾。宋史·律历志十五》:“其馀不过递相祖述,依约乘除,舍短取长,移疏就密而已,非有卓然特达之见也;一时偶中,即复舛戾。”《明史·周冕传》:“臣观其藁,率诞谩舛戾,请得一一折之。”

舛令

chuǎnlìng

命。《宋史·儒林传七·王应麟》况(留)梦炎舛令慢諫,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

舛逆

chuǎnnì

颠倒;悖逆。《汉书·贾谊传》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唐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 书》尝读《国语》,病其文胜而言尨,好诡以反伦,其道舛逆,而学者以其文也,咸嗜悦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此政令刑赏多所舛逆也。

舛谬

chuǎnmiù

①差错;错误。除去舛谬。晋 郭璞 《山海经 叙》:“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北史·韩麒麟传》:“抄百餘人名,各读一徧,随即覆呼,法抚犹有一二舛谬,显宗了无误错。”《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晋陵尉杨相如上疏言时政,其略曰:“炀帝自恃其强,不忧时政,虽制敕交行,而声实舛谬,言同尧、舜,迹如桀、纣,举天下之大,一掷而弃之。”②悖谬;荒谬。宋 赵与时《宾退录 卷五》:“虽间有小疵,多不害大体;惟东西二周 一节极其舛谬,深误学者。”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其间意气之骄盈,议论之舛谬,概难枚举。”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停止闰月》:“然光先实於历法毫无所解,所言皆舛谬。”《清史稿·高宗纪三》:“左副都御史孙灝奏请明年停止巡幸,上斥其识见舛繆。”

舛午

chuǎnwǔ

亦作“舛忤”。亦作“舛迕”。①抵触;违背。《汉书·刘向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 颜师古注:“言志意不和,各相违背。” 晋 葛洪《抱朴子·塞难》:“真伪有质矣,而趣舍舛忤,故两心不相为谋焉。” 清 黄宗羲《答忍庵宗兄书》:“宗兄谓先师於易欲另出头地,故其説类与先儒舛迕,亦非也。”②差错。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第十五篇》:“此种故事,当时载在人口者必甚多,虽或已有种种书本,而失之简略,或多舛迕。”

舛误

chuǎnwù

①舛错,错误,错乱。差错,谬误。《隋书·王劭传》:“ 劭具论所出,取书验之,一无舛误。”蔡元培《致 新青年 记者=》:“政学会演说,报纸所载有漏脱,有舛误。”②违背。

舛杂

chuǎnzá

驳杂;错乱。《资治通鉴 齐纪一》帝(萧道成)以建康居民舛杂,多奸盗,欲立符伍以相检括,…南朝梁 沉约《佛记序》:“神迹昭然,咸有文注。繁芜舛杂,实须裁整。”清 方苞书《孟子荀卿传 后》:“自公孙龙至吁子则舛杂鄙近,视衍奭而又下矣。”

chuàn

同“舛”,相违背;相矛盾。踳落(舛误杂乱);踳驳(错误杂乱);踳乱(乖错杂乱)

chuàn

①多个同类东西连贯在一起:串讲。贯串。②连贯起来的东西:串珠。串铃。③错误地连接:串行(háng)。串味。串换。④互相勾通、勾结:串气。串供。串通一气。⑤由这里到那里走动:串乡。串门儿。⑥扮演戏剧角色:串演。客串。⑦量词,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串儿葡萄。

串铃chuànlíng

①用中空的金属环,内装金属丸,套在手上摇动发声的响器。旧时走江湖给人算命、看病的人常用以招揽顾客。《老残游记第一回》:“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説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 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②连贯成串的铃铛。舒展《复婚》:“三匹枣红马全挂着彩绸子和串铃。”

串亲访友

chuànqīnfǎngyǒu

走亲戚,看朋友。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六章:“像个平常串亲访友的人,不紧不慢地朝东北的黄庄走去。”张天民《路考》农民都愿意在春耕开始前赶集进城,串亲访友。

串通一气

chuàntōngyīqì

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文明小史》第四十三回:“只因时常听见人家说起,说维新党同哥老会是串通一气的。”

chuàn

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金钏。玉钏。手镯。唐 徐惠《赋得北方有佳人》:“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聊斋志异 水莽草》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客艳绝,指环臂钏,晶莹鉴影。《聊斋志异 霍女》乃为挽髻,自摘髻上花代簪之;出金钏束腕上。

钏镯chuànzhuó

臂镯。《水浒传第四六回》:“娘子许我一副釧鐲,一套衣裳,我只得随顺了。”《水浒传第一○四回》异样钗枪插一头,时兴钏镯露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