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ān

①河流:名山大川。川流不息。南北朝 乐府诗集《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七》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宋 温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②平原,平地:平川。米粮川。③川资:旅费。④特指中国四川省:川剧。川菜。川贝。

川阜

chuānfù

犹山川。《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太后与高祖游於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南朝梁 任昉《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虯书》:“卜居郊郭,縈带川阜。”

川谷

chuān’gǔ

河流。河谷。《老子·第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唐 储光羲《过新丰道中诗》:“雷雨杳冥冥,川谷漫浩浩。”宋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羊桃》:“羊桃生山林、川谷及田野。”

川流

chuānliú

河水流动;喻层见叠出,盛行不衰;河流。《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浮云。”唐·柳宗元《邠宁进奏院记》:“川流环运,以达政令。”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川流不息

chuānliúbùxī

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北宋《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千字文语乞社》引《启颜录》:“酒则川流不息,肉则似兰斯馨。”南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张栻字敬夫:“夫岂别有一物拘于一时限于一处而名之哉。夫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川流之不息,天运之不穷耳。”

川禽

chuānqín

指水生动物。《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於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韦昭注:“川禽,鳖蜃之属。”文选·张衡《东京赋》:“内阜川禽,外丰葭菼。”薛综注:“阜,多也;丰,饶也。内多鱼鳖,外饶芦薍也。”

川薮chuānsǒu川泽。明 李东阳《刘平妻诗》:“妾身与夫争虎口,生同道路死川藪。”《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周匝百里之内,田圃池塘、山林川薮,尽是姚氏之业。

川壅必溃

chuānyōngbìkuì

壅:堵塞。溃:决口,堤岸崩坏。堵塞河流,会招致决口之害。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国语·周语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川泽

chuānzé

河川和湖沼。泛指江河湖泊。可指地势低洼。《诗·大雅·韩奕》:“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逸周书·大聚》:“夏三月,川泽不入罟,以成鱼鳖之长。”《孟子·离娄上》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宋 秦观《财用下》:“风霆雨露之发生,山林川泽之滋养,财之所从出也。”

川资

chuānzī

盘缠,旅费:食宿川资。

chuān

氢的同位素之一,符号T(tritium)或31H。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有放射性,用于热核反应。也叫超重氢。

穿

chuān

①破,透:穿透。揭穿。穿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穿凿。磨穿。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通过,连通:穿过。穿行(xíng)。③着(zhuó)衣服鞋袜:穿衣。穿鞋。

穿鼻

chuānbí

①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②比喻操纵,控制。《南史·张弘策传》:“徐孝明才非柱石,听人穿鼻。”《资治通鉴 梁纪十》因戒(尔朱)兆曰:“尔非其(高欢)匹,终当为其穿鼻。”《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天子愚暗,听人穿鼻。” 胡三省注:“諭之以牛,为人穿鼻旋转,前却一听命於人,以鼻为所制也。”

穿敝

chuānbì

同“穿弊”。①洞穿;破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冠虽穿弊,必戴於头;履虽五采,必践之於地。”《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御服穿敝,唯以枣栗为粮。”《魏书·胡叟传》:“见其二妾,并年衰破眇,衣布穿弊。”《聊斋志异 宫梦弼》比至,黄闻其衣履穿敝,斥门者不纳。②弊病。《新唐书·杨绾传》:“綰素痼疾,居旬日寝剧,有詔就中书疗治。每对延英殿,许挟扶。于时釐补穿敝,惟綰是恃。”

穿壁引光

chuānbìyǐnguāng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穿壁引光的故事一直鼓励着我。《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穿耳

chuān’ěr

佩戴耳环而在耳垂上扎眼儿。《庄子·德充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

穿方

chuānfāng

挖土为立方,用以计算定量。《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分襄阳郡之鄀叶县属义阳郡 ” 裴松之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今陛下既尊羣臣……而使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了鸟。” 元 李冶《敬斋古今黈 卷四》:“穿方者,穿土为方也……穿土为方,则穿空作立方以程功也。”

穿复

chuānfù

掘地累土。指营建。《汉书 霍光传》发三河卒穿复士,起冢祠堂。《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况山陵初制,穿復未央,土木工匠,必资徒役。”《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发三河卒穿复土,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

穿红着绿

chuānhóngzhuólǜ

形容衣着鲜艳华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颜俊虽丑陋,最好妆扮,穿红着绿,低声强笑,自以为美。”巴金《小人小事·夫与妻》:“那些女人,一天穿红着绿,贪吃好耍,又有哪点好?”

穿结

chuānjié

谓衣服洞穿和补缀。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簞瓢屡空。”宋 王禹偁《休粮道士传》:“復能不食累月,一裘穿结数十年矣。”

穿荆度棘chuānjīngdùjí穿越荆棘丛生处。喻多经艰难路途。《西游记第六四回》:“原来那孙大圣与八戒、沙僧,牵着马,挑着担,一夜不曾住脚,穿荆度棘,东寻西找。”

穿井得人

chuānjǐngdérén

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我们经常会碰到“穿井得人”之类的谣言。汉·王充《论衡·书虚》:“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穿决

chuānjué

缺损;破裂。王充《论衡·自纪》:“閲钱满亿,穿决出万。”《后汉书·耿恭传》:“衣屨穿决,形容枯槁。”

穿连裆裤

chuānliándāngkù

俗语,比喻相互串通、勾结。陶尔夫《伐木者的旅行》:“我们暂时利用把头,是因为他们掌握和控制了一些工人,甚至有少部分工人和他们穿连裆裤呢!”

穿山越岭

chuānshānyuèlǐng

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亦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穿望

chuānwàng

切盼。望穿眼睛的意思。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此去定早还,无烦穿望。”

穿小鞋

chuānxiǎoxié

指比喻暗中打击或刁难别人。柳青《狠透铁》:“他早知道副队长总给他穿小鞋,故意看他的笑话。”韦君宜《老干部别传》:“请他万万不要把自己的姓名泄漏了,以免万一被人家穿小鞋。”

穿杨chuānyáng

①谓射箭能于远处命中杨柳的叶子。极言射技之精。《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 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杨家将 第十四回》太宗喜曰:“吾侄技擅穿杨,真可御武。”②泛指技艺高超。《北史·隐逸传·崔赜》:“况復桑榆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引》:“故章句有焦心之人,声律至穿杨之妙。”

穿窬

穿踰

chuānyú

①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赵岐注:“穿墙踰屋,姦利之心也。”《资治通鉴 秦纪一》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遂夜出,小为穿窬。为主所觉,缚送邑宰。②指小偷。《北史·隋纪下·炀帝》:“穿窬无所厝其姦宄。”元 杨暹《西游记第二出》:“公事问明如彻底,一生只怕问穿窬。”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中丞》:“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穿窬之盗

chuānyúzhīdào

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何晏集解:“穿,穿壁;窬,窬墙。”清·钱彩《说岳全传 第七十三回》伤残犹剽掠之徒,贪鄙胜穿窬之盗。

穿云裂石

chuānyúnlièshí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宋·苏轼《水龙吟 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宋 朱熹《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武夷山中之隐者刘君)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水浒第八十一回》:锦袋内掣出那管凤箫,李师师接来,口中轻轻吹动,端的是穿云裂石之声。

穿凿

chuānzáo

①开凿,挖掘。"穿凿道路,为君除舍。"《汉书·沟洫志》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高昂之田。指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某种意思。穿凿太深。《汉书·礼乐志》以意穿凿,各取一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近来掌文衡者,主王安石之说,则专尚穿凿;主程颢之说,则务为虚诞。虚诞之说行,则日入于险怪;穿凿之说兴,则日趋于破碎。《红楼梦 第一回》不敢稍加穿凿,徒供人耳目而反失之真也。第四十八回: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穿凿附会

chuānzáofùhuì

生拉硬扯的解释,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孟子·离娄下》用一个“凿”字表示了这个意思。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宋·洪迈《容斋续笔·义理之说无穷 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但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却往往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嚼;这一咬嚼,便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了。同“牵强附会”。

穿札chuānzhá

射穿铠甲。札,铠甲的叶片。形容射箭功力之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韩诗外传卷八》:“此弓者,太山之南,乌号之柘,燕 牛之角,荆麋之筋,河鱼之胶也。四物者,天下之练材也,不宜穿札之少如此。”《世说新语·方正》“杜预之荆州”刘孝标 注引晋 王隐《晋书》:“预无伎艺之能,身不跨马,射不穿札。”

穿针chuānzhēn

将线穿入针孔。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不觉已是穿针过期,又值六月半盂兰盆大斋时节。

穿针引线

chuānzhēnyǐnxiàn

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汉·刘向《说苑·善说》:“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一二:“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穿着打扮

chuānzhuódǎbàn

穿戴的服饰形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身份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