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u

①劝酒:酬酢。②用财物报答:酬劳。酬谢。酬金。报酬。《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明 夏完淳《即事三首》:“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③交际往来:应(yìng)酬。酬对。酬和()(用诗词应答)。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聊斋志异 红玉》妾酬君作,勿笑:“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④实现愿望:壮志未酬。《聊斋志异 向杲》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

酬答

chóudá

酬报;报答。以财物或行动答谢。《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年给衣粮,月赐廪禄,用兹酬答,以慰汝心。②以言语、文字酬和作答。以诗文相互应答。《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七》(金兵完颜宗弼)乃求与(韩)世忠语,世忠酬答如响,时于所佩金瓶传酒纵饮示之。

酬功给效

chóugōngjǐxiào

赏赐有功劳者。《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子胥随帝部卒入城,检纳干戈,酬功给效。”

酬和

chóuhè

酬对奉和;用诗词应答。乘兴酬和五言诗一首。《西厢记》自寺中一见,隔墙酬和,迎风待月,受无限之苦楚。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其夫妇酬和之诗甚多,不能详述。

酬接

chóujiē

应酬,接待。《资治通鉴 晋纪八》时军国多事,每会议,自长史潘滔以下,莫知所对,(刘)舆应机辨画,(司马)越倾膝酬接,即以为左长史,军国之务,悉以委之。元 揭傒斯四友诗之一:“酬接虽靡盬,讲习日多闻。” 明 李东阳《北上录 序》:“独以久劳卷牘,继困於酬接,触口纵笔,如梦寐中语。”清 刘大櫆伯兄奉之先生墓志铭:“及长,与众酬接,以至居官蒞民,皆出其天怀以相赋与,不知人世有机巧之事。”

酬纳

chóunà

①应酬接待。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接纳;采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邵坐在雍州营私蓄聚,赃满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当死。左卫将军谢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帝手詔酬纳,免邵官,削爵土。”

酬劝

chóuquàn

劝酒。亦作“酧劝”。明 吴承恩《宿田家》诗:“徘徊竟日夕,酬劝礼数拙。”明 王玉峰《焚香记·会合》:“人意煖,寒威减,看冰霜景色春晖散,同话旧,谩酧劝。”清 侯涵《送别鹭宾感家朝宗往事》诗:“阊阖门边酒共倾,依依酬劝忽分征。”《聊斋志异 二班》罗浆具酒,酬劝谆切。

酬赛

chóusài

祭祀酬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蕃族之情,最重酬赛,因此衅隙激怒之,可复得其用。”

酬赏

chóushǎng

酬劳赏赐。《宋书 本纪武帝下》其酬赏复除之科,以时论举。

酬神chóushén

指祭谢神灵。《笑林广记 正夫纲》正在酬神饮酒,不想众妇闻知。一齐打至盟所。

酬许

chóuxǔ

答应;允许。《宋书 本纪武帝上》(刘)迈外虽酬许,内甚震惧。宋书·沉攸之传》:“时四方皆已平定,徐州刺史薛安都据彭城请降,上虽相酬许,而辞旨简略。”《南史·后妃传上·齐高昭刘皇后》:“年十七,裴方明为子求婚,酬许已定,后梦见先有迎车至,犹如常家迎法,后不肯去。”

酬应

chóuyìng

应答,应对。应酬,交际往来。酬应如流。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僧大汕》:“一日向吴自述,酬应杂遝,不堪其苦。”《聊斋志异 鸦头》王闻言俯首,默然痴坐,酬应悉乖。

酬庸

chóuyōng

犹酬功;酬劳。封爵酬庸。南朝 梁 江淹封江冠军等诏:“开历阐祚,酬庸为先。” 清 陈大章王文成纪功碑诗:“改元兆讖实天启,酬庸锡爵开禎期。” 廖仲恺<全民政治论>译本序:“考其千八百二十年所颁法案,规定数种文官任期为四年,其目的在总统选举获胜,可举数千受国家俸给之地位,为政客酬庸之具。”

酬愿

chóuyuàn

亦作“酧愿”。犹还愿。《元典章·刑部十九·杂禁》:“或因父母,或为己身,或称祈福以烧香,或托赛神而酧愿。” 清 李渔《奈何天·逃禅》:“但愿他早入户,容我卸肩,办炷清香,代伊酬愿。”《聊斋志异 褚遂良》日相寻觅,今始得见,夙愿可酬矣,《红楼梦 第九八回》:“一来酬愿,二则喒们吃杯喜酒。”

酬证chóuzhèng

对证。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被发奸私,面相酬证,事途回穴,翻惧愆尤

酬志

酧志

chóuzhì

实现志愿。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怕你得官酬志漢相如,倒做了好色荒淫魯秋胡。”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四折:“十年黄卷難酧志,二百青蚨却立身。《杨家将 第十回》不如从众孩儿之言,弃河东而归顺大朝,上酬平生之志,下立金石之名,岂不胜幽沉于夷俗,致万古只是一武夫乎?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常言道科發少年郎,俺如今酧志了春秋邁。

酬酢

chóuzuò

①宾主互相敬酒(酬:向客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泛指交际应酬。《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八》(李)好义与之(刘昌国)酬酢,欢饮达旦,好义心腹暴痛死,昌国遁去。《十二笑·第二笑》:若纵容妇女与男子们殷勤酬酢,瓜田李下,毫无避忌,分明是开门揖盗,被人说是活鸟儿。《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严嵩)为人外装曲谨,内实猜刻。”当日宾主酬酢,无非说些感慨时事的说话。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彼酬此酢,不觉日红西斜,酒阑兴尽②应对,应付。《易·系辞上》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韩康伯注:“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宋 苏轼《叙》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八》天下之大,兆民之众,事有万变,日有万机,人君以一身一心而酬酢之,欲言之无失,岂易能哉?

chóu

古同“酬”。《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其显效未詶,各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朕将差而录之。古同“筹”,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