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u I

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II.①古同“”,匹配。“寡仇” 即“无比” 应读作guǎqiú②姓。

仇池

chóuchí

山名。在甘肃省成县西。山有东西两门,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晋书 孝武帝纪》苻坚陷仇池,执秦州刺史杨世。《晋书 符坚载纪上》初,仇池氐杨世以地降于坚,坚署为平南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

仇耻

chóuchǐ

①动宾复合词:痛恨蒙受耻辱。宋 叶适《应诏条奏六事》:“仇耻者必思报復,夏少康、越句践、武帝、唐太宗是也。”②名词组合复合词:仇恨和耻辱。期雪仇耻。《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至于克雪仇耻,宁济艰难,唯孝元(梁元帝萧绎)而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烈士吴樾君意见书:“进则不能为祖国洗濯仇耻,退亦不克得满洲信任。”

仇雠

chóuchóu

仇人。亦作“仇仇”。《晋书 武帝纪》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宋·欧阳修《伶官传·序》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资治通鉴 秦纪二》相攻击如仇雠。《资治通鉴 魏纪七》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臣子之心,闻仇雠之灭,义当如何?《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高祖陈霸先)或取士于仇雠,或擢才于亡命,掩其受金之过,宥其吠尧之罪。《明史 卷二十一 神宗二》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找他不共戴天的仇讎。”

仇牛

chóuniú

古代少数民族名。《汉书·王莽传中》:“自越巂遂久仇牛同亭邪豆之属反畔以来积且十年,郡县距击不已。”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遂久,县也。仇牛等越巂旁夷。”

仇人相见

分外眼红

chóurénxiāngjiàn

fènwàiyǎnhóng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元·李政远《还牢末第一折》:“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我领着大人的言语,拿李孔目去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那太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赶上一步,揪住乌云宝髻,大骂:“贱婢!你是何等之人?”

仇慝

chóutè

怨家对头。唐 陆贽《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意不亲则惧而阻之,虽骨肉结为仇慝有矣。”

仇饷

chóuxiǎng

谓杀饷者而夺其食物。饷,用食物等款待。《尚书·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 。” 孔传:“葛伯游行,见农民之餉於田者,杀其人,夺其餉,故谓之仇餉。仇,怨也。”说郛卷五六引安雅堂酒令:“要其有酒食, 葛伯遂夺之。善哉先师言,仇餉岂虚辞。”《孟子·滕文公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

chóu

①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策(a.古代计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计策)。算。码。略胜一筹。竹筹。酒筹。参见“觥筹交错”。《水浒传第十五回》直教七筹好汉当时聚,万贯资财指日空。②谋划;考虑:筹款。筹备。筹措。筹划。筹集。筹建。运筹。统筹。一筹莫展。半筹莫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蜀竟自无谋,如(孙)权所筹。

筹笔驿

chóubǐyì

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七律《筹笔驿》。

筹策

筹筴

chóucè

①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老子 第二十七章》:“善数不用筹策。”高亨正诂:“筹策,古时计数之竹筳也。”②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筴之臣无任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南齐书·祖冲之传》:“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心穷筹筴,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窃见诏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二》(张)浚有远志,数招诸将至台,讲论用兵筹策。《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然其进取之得失,守御之当否,筹策之疏密,区处兵民之方,形势成败之迹,若加讨究,有补国家。

筹画

chóuhuà

谋划。《汉书·王莽传上》:“受羣贤之筹画,而上以闻,不能得什伍。”《三国志·魏志·郭嘉传》:“潁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晋 干宝《晋纪总论》:“值魏太祖创基之初,筹画军国,嘉谋屡中。”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

筹回

chóuhuí

犹筹思。反复谋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公哀之益切。魏不得已,诺之。公又求其速理。 魏筹回虑无静所。公请为粪除宾廨,许之。”

筹略

chóulüè

谋略。《晋书·胡奋传》:“奋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及长,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资治通鉴 陈纪十》(高)忻然曰:“得君言成败之理,令人豁然。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唐 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诗》:“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筹思

chóusī

筹谋,思考,想办法。清 蒲松龄 :“上榻筹思,妻问之,不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筹思及此,热念都消,由是音息遂绝。”茅盾 《林家铺子 五》:“筹思半晌,林先生勉强应着,脸色像是死人。”

chóu

①田地:田。平。参见“西畴”。东汉 王粲《登楼赋》华实蔽野,黍稷盈畴。②类,同类的:范。《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四》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③古同“俦”。④使相等;继承;世代相传《汉书 霍光传》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汉书 王莽传》故大司马霍光有安宗庙之功,益封三万户,畴其爵邑,比萧相国。《晋书 文帝纪》惠襄之难,桓文以翼戴之劳,犹受锡命之礼,咸用光畴大德,作范于后。

畴曩

chóunǎng

往日;旧时。晋 葛洪《抱朴子·钧世》:“盖往古之士,匪鬼匪神,其形器虽冶鑠於畴曩,然其精神布在乎方策。”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跡,安敢不尽於君侯哉?”王琦注:“畴曩,犹畴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周克昌》:“及教以读,慧悟倍於畴曩。”

畴昔

chóuxī

①往日,从前。《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资治通鉴 周纪三》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资治通鉴 魏纪一》假令太祖(曹操)防遏(曹)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资治通鉴 魏纪九》(司马昭)宠(文)鸯葬(文)钦,忘畴昔之隙。《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二》卿今弃旧交,结新援,忘王恭畴昔陵侮之耻乎!《资治通鉴 唐纪二》府掾柳燮曰:“明公(李密)与唐公(李渊)同族,兼有畴昔之好;虽不陪起兵,然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公不战而据长安,此亦公之功也。”唐 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②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怀。《北史 郎茂传》:“及隋文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永言畴昔,良用怃然。唐 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且过王生 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仇兆鳌注:“慰畴昔,慰己宿愿也。”清 袁枚《随园诗话 补遗卷五》:“今年,渡江与赵伟堂学博游焦山,见其徒孙巨超 以诗见示,追忆畴昔,不觉悽愴。”

畴咨

chóuzī

访问、访求之意。畴咨之忧:指人才难求的忧虑。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晋书 文帝纪》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公崇位相国,加于群后,启土参墟,封以晋域。《晋书 武帝纪》肆魏氏弘鉴于古训,仪刑于唐虞,畴咨群后,爰辑大命于朕身。《晋书 元帝纪》肆群后三司六事之人,畴咨庶尹,至于华戎,致葺大命于朕躬。《资治通鉴 晋纪七》朝之大事,废兴损益,每辄畴咨。

畴咨之忧

chóuzīzhīyōu

畴咨:访问、访求。指人才难求的忧虑。《尚书 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駰传》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

chóu

同辈,伴侣:俪(同辈,同一类的人物)。侣。列。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及后息民重农,而赵过之俦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资治通鉴 魏纪十》左典军万尝为乌程令,与乌程侯(孙皓)相善,称“之才识明断,长沙桓王之俦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资治通鉴 晋纪一》吾独立于世,顾影无俦。《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杨)亮曰:“(姚)襄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 唐 韩愈《送穷文》:“携朋挈俦,去故就新。”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聊斋志异 三生》毛角之俦,乃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然者,王公大人之内,原未必无毛角者在其中也。②同类、同辈。《文选•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③匹敌、相比。《文选•嵇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俦伍

chóuwǔ

同类之人;同等之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自古小人复出,其害必惨,将逞其愤怒,啸其俦伍,颠倒宇宙,陛下之威神,有时而不得自行,甚可畏也!明 沈榜《宛署杂记·三婆》诸婆中有一经传宣者,则出入高髻彩衣如宫粧,以自别于俦伍。

chóu

①踌躇:a.犹豫,拿不定主意,如“他踌躇了半天才决定去一趟”;b.从容自得,如“踌躇满志”。②踌佇:踌躇不前。③(

踌躇

chóuchú

①犹豫不决:踌躇不前踌躇不决。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三国魏 曹操《蒿里行》:“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夜谭随录》崔秀才:主人好施与,挥霍无踌躇。《聊斋志异 王成》王(成)祖为衡府仪宾,家中故物,多此款式,因把钗踌躇。一妪来寻钗。王虽故贫,然性介,遽出授之。得意的样子:踌躇满志: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即悠然自得,心满意足。③思量,考虑。《庄子·田子方》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关汉卿《鲁斋郎》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 ④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痛心,心情不愉快。唐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唐 白居易《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元 张养浩《山坡羊》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不决

chóuchúbùjué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回》:景公口虽不唯唯,终以田陈同族为嫌,踌躇不决。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三回:“但恐贵妃与虢夫人不舍他,因此踌躇不决。”

踌躇不前

chóuchúbùqián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决,不敢前进。干事情不能踌躇不前,坐失良机。东汉·班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踌躇满志

chóuchúmǎnzhì

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这在胡景伊自然是踌躇满志,而在尹昌衡则会义愤填膺了。

chóu I.

①刚木,木材坚硕的树:梼树。青梼。②古同“”,数码。II.táo①梼杌:a.古代传说中的恶兽;b.古代传说中的恶人;c.中国春秋时楚国的史书。②梼昧:愚昧无知。III.dào棺。

chóu I.

①帐子:“何必同衾,然后展殷勤”。②车帷:“大路之素也”。II.dào覆盖:《左传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