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 | chōu | ①把中间的取出:把信抽出。②从事物中提出一部分:抽签。抽调(diào)。抽查。抽头。抽薪止沸。③吸:抽烟。抽水。抽泣。抽咽。④概括:抽象。抽演。⑤减缩:抽缩。⑥引出,长出:抽青。抽芽。抽穗。抽纱。⑦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用鞭子抽。⑧痉挛:抽搐。抽风。 | |
抽抽搭搭 | chōuchōudādā | 形容抵声哭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平儿听了,越发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六回:平儿听了,越发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 | |
抽抽噎噎 | chōuchōuyēyē | 形容低声哭泣。他抽抽噎噎一整晚,还是止不住忧伤。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 |
抽搐 | chōuchù | 肌肉不随意地收缩。 | |
抽刀断水 | chōudāoduànshuǐ | 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销愁愁更愁。” | |
抽肥补瘦 | chōuféibǔshòu | 比喻抽有余,补不足。 | |
抽分 | chōufēn | 宋元明对外国货物以及国内土货征收的实物税。亦称"抽解"。宋代与海外互市,根据外国货物的粗细,定有不同的税率,通常是十分抽一,也有抽二、三、四的。《元史·世祖纪八》商贾市舶物货已经泉州抽分者,诸处贸易,止令输税。《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六》罢通州、河西务等处抽分。 | |
抽丰 | chōufēng | 亦作“抽风”。 旧时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人索取财物。《红楼梦 第39回》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 | |
抽筋拔骨 | chōujīnbágǔ | 比喻非常勉强。 | |
抽筋剥皮 | chōujīnbāopí | 形容剥削压迫非常残酷。他干尽抽筋剥皮的坏事。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可知那州县老爷们比娼妓还要下贱!遇见驯良百姓,他治死了还要抽筋剥皮,锉骨扬灰。” | |
抽厘 | chōulí | 抽取厘金。《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咸丰)九年奏准,山东省在登、莱、青三府属海口,举办抽厘。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利权二》厥后天下多故,饷无所出,始创为抽厘之法。《清史稿卷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前府尹庄琦龄应召,陈崇正学,疏通正途,限制津贴、抽釐,筹军实等十二策。参见“厘金”。 | |
抽梁换柱 | chōuliánghuànzhù | 比喻暗中捣鬼;以假代真。他居然把别人的作品拿来,抽梁换柱,变成自己的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一回:“我不会说笑话,只好行个抽梁换柱小令。” | |
抽裂 | chōuliè | 崩裂;割裂。三国魏 曹操《善哉行之二》:“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晋书·愍帝纪》:“朕以冲昧,纂承洪绪,未能梟夷凶逆,奉迎梓宫,枕戈烦寃,肝心抽裂。”《魏书·刘子业传》:“子业出兵诛义恭,遂刳剔支体,抽裂心藏,挑其眼睛,投之蜜中,谓之鬼目粽。” | |
抽丝剥茧 | chōusībōjiǎn | 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 |
抽薪止沸 抽薪去火 | chōuxīnzhǐfèi chōuxīnqùhuǒ | 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
抽咽/抽噎 | chōuyè/chōuyē | 哭泣的一吸一顿的样子。抽泣。《红楼梦第三四回》:(黛玉)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这会丽日上窗,见秋痕面黄于蜡,目肿如桃,没命的抽咽… | |
抽擢 | chōuzhuó | 拔擢;提拔。《急就篇卷四》:“抽擢推举白黑分。”颜师古注:“贤者升擢,不肖退黜,是为白黑有分别也。”《南史·王镇恶传》:“吾等因託风云,并蒙抽擢,今 咸阳不剋,誓不济 江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清 唐孙华《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每荷品题称国士,多由抽擢作名卿。” | |
紬 | chōu/chóu | ①理出丝缕的头绪。缀集。《史记 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②拔掉。《汉书 王莽传中》或断其右臂,或斩其左腋,或溃其胸腹,或其两胁。II.chóu古同“绸”。《说文》紬,大丝缯也。注:“大丝缯即左闵二传所谓大帛之冠。”又如:紬布(粗丝织成的绢)《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后(忽必烈皇后鸿吉哩氏)自是率宫人亲执女工,拘诸旧弓弦练之,缉为以制衣。 | |
紬绎 | chōuyì | 理出头绪。也作“抽绎”。 | |
搊 | chōu I. | ①弹拨:搊筝。搊琵琶。《聊斋志异 仙人岛》女乃舒玉腕,如搊筝状,其亮数倍于琴,烈足开胸,柔可荡魄。②束紧:搊腰带。③方言,扶:把爷爷搊来起吃药。《西游记第四十回》行者大惊,走近前,把唐僧搊着脚,推下马来,叫:“兄弟们,不要走了,妖怪来矣。”④方言,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把倒的凳子搊起来。把石头搊下山坡。II.zǒu①执持。②一种扇子的名称,即摺叠扇。 | |
犨 | chōu | ①牛喘息的声音。②突出:“南家之墙犨于前而不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