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 chéng | ①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②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③变为:长成。变成。④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⑤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⑥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⑦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⑧十分之一:增产三成。⑨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周文 申胥谏许越成》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 ⑩《释名》:成,盛也。徐灏《说文段注笺》:“戊古读日茂,茂盛者,物之成也;丁壮亦成也。”《庄子·秋水》物有死生,不恃其成。11.姓。 |
成败 | chéngbài | 成功与失败;胜负。成败在此一举。汉 贾谊《过秦论》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刘备欲南济江,(鲁)肃与相见,因传(孙)权旨,为陈成败。《晋书 愍帝纪总论》善恶陷于成败,毁誉胁于世利。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
成败得失 | chéngbàidéshī |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 |
成败利钝 | chéngbàilìdùn | 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谓事情的结果好坏。三国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明 王守仁《答欧崇一》:“若云寧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者,亦是先有功利之心,较计成败利钝而爱憎取舍於其间。”陈毅《送旧友南归诗》:“爱国自卫赖吾人,成败利钝当可料。” |
成败论人 | chéngbàilùnrén | 论:评论,衡量,评定。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 |
成败荣枯 | chéngbàiróngkū | 指人在仕途或事业上的得失荣辱。 |
成败兴废 | chéngbàixīngfèi | 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有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宋·朱熹《牧斋记》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详矣。 |
成帮结队 | chéngbāngjiéduì | 犹成群结队。徐慎《四书记》:“同志,你们成帮结队,拉这沙子干啥用的?” |
成材 | chéngcái | 可用的材料。比喻成为有用的人才。天生的材质。《庄子·徐无鬼》天下马有成材,若卹若失,若丧其一。 |
成城断金 | chéngchéngduànjīn |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康有为《公民自治篇》以四五万万人之众,成城断金,谁能御之? |
成德 | chéngdé | ①盛德。《易·乾》:“君子以成德为行。”《左传·成公十三年》:“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唐 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宋 王安石《枢密使张昪父惠赠太师可赠中书令制》:“积仁之庆,实在其子,终有成德,为吾宗工。”②成年人应有的品德。《仪礼·士冠礼》:“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郑玄注:“既冠为成德。”贾公彦疏:“案冠义,既冠,责以父子君臣长幼之礼,皆成人之德。”③成就品德。《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王充《论衡·量知》:“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是以教諭而成德也。”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 上》:“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④标举建立个人功德。《庄子·田子方》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则诸侯无二心也。 |
成丁 | chéngdīng | 旧指男子达到服役的年龄。年龄规定,历代不同。《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新唐书·食货志一》天宝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四年》军户,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军,汉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签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与军户同。《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 |
成风斤 | chéngfēngjīn | 典出《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遂用“成风斤”比喻技艺高超。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安得 郢 中质,一挥成风斤。”严复《六十一岁生辰韩生以诗见寄斐然有怀次韵为答》:“淅米非前甑,成风少妙斤。”宋 黄庭坚《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傥无斵鼻工,聊付曲肱梦。” |
成风尽垩 | chéngfēngjìn’è | 同“成风斤”。《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清·刘大櫆《论文偶记》若行文自另是一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 |
成风之斫 | chéngfēngzhīzhuó | 同“成风斤”。 |
成佛作祖 | chéngfózuòzǔ | 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陈妙常也曾还俗过。”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强而后能者,毕竟是半路出家,止可冒斋饭吃,不能成佛作祖也。 |
成服 | chéngfú | ①旧时丧礼大殓之后,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上不同的丧服,叫“成服”。与三周年以后的“脱服”、“除服”相对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戊戌,帝(宋高宗)成服于几筵殿。②制好并出卖的服装。《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 |
成规 | chéngguī | 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指现成的规则、办法。墨守成规。《晋书 元帝纪》昔汉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晋)武帝时,凉州覆败,诸为奴婢亦皆复籍,此累代成规也。 |
成化 | chénghuà | 完成教化。《文子·道原》:“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班固《西都赋》:“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流大之愷悌,盪亡秦之毒螫。”《旧唐书·睿宗纪》:“尝谓自我作则,感而成化;痛乎迷俗忘返,不威罔惩。”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清 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照得星辉云烂,人文乃成化之基;圣域贤关,黌宇实程材之藪。” |
成吉思汗 | chéngjísīhán | 成吉思汗一般指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大蒙古国可汗(1206年—1227年8月25日在位),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毛泽东《沁园春 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成己成物 | chéngjǐchéngwù | 指的是自身有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出自《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
成家 | chéngjiā | ①建立家庭。结婚成家之时。②今指男子结婚。他已二十五岁,还没有成家。③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成名成家。④古义,安家。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成家立计 | chéngjiālìjì | 犹言成家立业。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父母与子孙成家立计,是父母尽己之心,久以后成人不成人,是在于他,父母怎管的他到底。 |
成家立业 | chéngjiālìyè | 指建立了独立的家庭,创立了事业。通俗来说,就是男女双方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有职业,可以给家人安定的生活。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拣了个上吉的日期,五日前方对浑家说知,道:‘常言:坐吃山空,我夫妻两口,也要成家立业,终不然抛了这行衣食道路。’”清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卷七》:此行所得合来有五十万,今当悉以付彼,使其成家立业。 |
成精鼓捣 | chéngjīnggǔdǎo | 俗语,意思是兴妖作怪;捣乱生事。《金瓶梅词话三九》:嗔道恁弄的鼻儿乌、嘴儿黑的,成精鼓捣来听什么经。《红楼梦七七》: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 |
成就 | chéngjiù | ①完成;成功。②造就;成全。③成材,成器。④成为。⑤业绩;作出的成绩。⑥提拔。东汉 班固《苏武传》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
成均 | chéngjūn | ①古之大学。《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礼记·文王世子》:“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郑玄注:“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②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南朝宋 颜延之《宋武帝谥议》:“国训成均之学,家沾抚辜之仁。” 唐 杨炯《崇文馆宴集诗序》:“齿於成均,所以明其长幼;通於博望,所以昭其宾客。”《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中书舍人京兆常衮上言:“成均之任,当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领之。”丁未,命宰相以下送(鱼)朝恩上。明 何景明《送林利正同知之潮阳诗》:“忆在成均共携手,泉山门下相知久。” |
成狂 | chéngkuáng | 如痴如狂。宋 刘辰翁《西江月 新秋写兴》:“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指欢度七夕的景象。) |
成劳 | chéngláo | 成功。《国语·吴语》:“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韦昭注:“劳,功也。”《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先是,运关东穀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 |
成礼 | chénglǐ | ①使礼完备。行礼完毕。《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於淫,仁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若陛下(宋孝宗)之心严恭兢畏,常如奉祠之际,则君子、小人终可分,治道终可成,强敌终可灭,当如祀事终得成礼。②规定的礼仪。《后汉书·侯霸传》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帝乃追赠钱谷,以成礼葬之。③完婚。《南齐书·公孙僧远传》兄姊未婚嫁,乃自卖为之成礼。《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打点就是今日迎娶,少不得还借重一个媒妁。而今就烦兄与弟做一做,小弟成礼之后,代相恭敬,也只在小弟身上撮合就是了。《聊斋志异 甄后》母爱之,议聘;更不索资,坐待成礼而去。 |
成立 | chénglì | ①指创立,建立,设立。是指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②在古代,成立也有成人,自立的意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有子基、谌,皆已成立,而再娶王氏。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聊斋志异 曾友于》而(曾)孝年四十六,生五子:长继业,三继德,嫡出;次继功,四继绩,庶出;又婢生继祖。皆成立。 |
成殓 | chéngliàn | 入殓。举尸之前,整理服装,以绸掩面,古时死后约经24 小时而殓,既殓入棺,丧主等凭棺而泣,而后盖棺叫“柩”。《红楼梦 |
成练 | chéngliàn | 罗织成罪。《资治通鉴·宣帝地节三年》:“盖奏当之成,虽皋陶听之,犹以为死有餘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 |
成梁 | chéngliáng | 修建桥梁。《国语·周语中》:“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韦昭注:“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涉也。” 清 曾国藩《新宁刘君墓碑铭》:“乡里除道成梁,捐金钱惟恐不赡,施药疗病,惟恐不周。” |
成列 | chéngliè | 形成队列;排成行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史记·淮阴侯列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唐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唐 冯翊《桂苑丛谈·张绰有道术》:“索纸剪蛺蝶三二十枚,以气吹之,成列而飞。” |
成龙配套 | chénglóngpèitào | 将零部件搭配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整体。这个成龙配套的方案十分可行。 |
成美 | chéngměi | ①成就美善之事。《庄子·徐无鬼》:“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郭象注:“美成於前,则伪生於后,故成美者乃恶器也。” 王先谦集解:“凡欲成美名者,恶其滞於器也。”亦指已成之美事。唐 韩愈《处州孔子庙碑》:“后之君子,无废成美,琢词碑石,以赞攸始。”①完美,完善。《史记·夏本纪》:“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
成名成家 | chéngmíngchéngjiā |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黄宗英《大雁情》她:个人主义、成名成家思想严重。 |
成命 | chéngmìng | ①指既定的天命;已形成并实施的决议,已下达的号令。成命难违。《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人劝战,弗敢从;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汉书 王莽传》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晋书 武帝纪》皇天鉴下,求人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让所得距违。《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又山陵之节,亦有成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帝(宋孝宗)虽感悟,尚未寝成命。②命名。《国语·鲁语上》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韦昭注:命,名也。 |
成年古代 | chéngniángǔdài | 犹言长期以来。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这灶成年古代不烧火,埋上这银子,扒上些灰儿盖着,谁知道灶窝里有银子?” |
成年累月 | chéngniánlěiyuè | 成:整;累:积聚。是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他的高超的技术,是成年累月积累出来的。清·文康《儿女英雄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
成千成万 成千累万 成千上万 | chéngqiān chéng wàn chéngqiānlěiwàn chéngqiānshàngwàn | 形容数量极多。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清·文康《儿女英雄第三十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九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万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郁达夫《玉皇山》:“所以你若想去一游,不会遇到成千成万的下级游人。”老舍《神拳》第二幕:做假事骗得了几个人,骗不了成千上万的人。 |
成禽 | chéngqín | 被擒,就擒。《后汉书·袁绍传》:"若分遣轻军,星行掩袭,许拔则操成禽。"《晋书·宣帝纪》:"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五》九月,壬辰,金使李孝和等以天祚(耶律延禧)成擒来告庆,诏宇文虚中、高世则馆之。清·侯方域《颜真卿论》:"设不审时度力,而一旦成擒,则逆贼之气弥振,而天下之志以挫,而威以消沮矣。" |
成趣 | chéngqù | ①成为散步的场所。趣,同“趋”。文选·陶潜《归去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李善注:“尔雅曰:‘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郭璞曰:‘此皆人行步趋走之处,因以名。’”逯钦立校注:“成趣,成趋,成了散步塲所。” ②谓自成佳趣。明 叶盛《水东日记·庄公瑾书画》:“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临山水,所至成趣,遇知己,觴咏竟日。”阎纲《论陈奂生》:“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成群打伙 | chéngqúndǎhuǒ | 解释见“成群结队/伙”。杨朔《雪花飘飘》:“桃树爷爷吹唢呐也真吹得好,不但会用嘴吹,还会用鼻孔眼,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六章:“而且迎宾旅馆也只有这一帮成群打伙的学生。” |
成群集党 成群结党 | Chéngqúnjídǎng chéngqúnjiédǎng | 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就有那一班意气相投的人,成群集党,如兄若弟往来。”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茅盾《子夜》十八:你们成群结党的来这里干什么? |
成群结队 | chéngqúnjiéduì |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来也比喻团结一致。《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来偷吃谷粟,才赶得东边的云,又向西边来吃。”明 施耐庵《水浒第一○四回》:更有村姑农妇,丢了锄麦,撇了灌菜,也是三三两两,成群结队,仰著黑泥般脸,露著黄金般齿呆呆地立著。 |
成群结伙 | chéngqúnjiéhuǒ | 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料着安老爷家办过喜事,一定人人歇乏,不加防范,便成群结伙而来,想要下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四回:在下的和光同尘,成群结伙,他就有什么不好,狐兔相为,怎能吹到主人耳朵? |
成群逐队 | chéngqúnzhúduì | 解释见“成群结队”。《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 |
成群作队 | chéngqúnzuòduì | 解释见“成群结队”。《水浒传》第一○四回:“更有那村姑农妇,丢了锄麦,撇了灌菜,也是三三两两,成群作队……呆呆地立着,等那粉头出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一回:“牛魔王成群作队谋蒸猪元帅的,处处皆然。” |
成然 | chéngrán | 犹俄然。片刻,顷刻。《庄子·大宗师》:“成然寐,蘧然觉。”陆德明释文:“成然……本亦作俄然。”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故震他国之强大,慄然自危,兴业振兵之説,日腾于口者,外状固若成然觉矣,按其实则仅眩于当前之物,而未得其真諦。” |
成人 | chéngrén | ①达到完全发育(尤其是在身材、体力或智力方面)的人。②成年的人。成人专场。③完美无缺的人。《论语·宪问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
成人之美 成人之善 | chéngrénzhīměi chéngrénzhīshàn | 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愿望。成全别人为善。《论语·颜渊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魏书·礼志四》:“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魏书·阳固传》:“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远,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 |
成仁取义 | chéngrénqǔyì | 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先秦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姚雪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成仁取义之理,略知一二。 |
成日 | chéngrì | 整天;一天到晚。《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宋孝宗)诏:淮东万弩手,候秋成日,依淮西路一体教阅。《金瓶梅词话 第七五回》你成日守着他,怎么不晓的?《儿女英雄传 第三五回》成日里卧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将如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十七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氊上一般。 |
成日成夜 | chéngrìchéngyè | 整日整夜,日日夜夜。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成日成夜爆破声不断,好像这里在进行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战。” |
成室 | chéngshì | ①成婚,成家。清 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明年予成室后,至省再寻旧约。” ②新居落成。《礼记·檀弓 晋献文子成室》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唐 韩愈《进学解》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
成事 | chéngshì | 办好某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已成之事。《论语 八脩》成事不说。 |
成事不说 | chéngshìbùshuō | 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八佾篇》“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六回》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 |
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 chéngshìbùzú bàishìyǒuyú | 指事情越来越糟 ;多用来责怪人或埋怨人,就是一件事情交给你去做,你不但没把它做好,反而越做越糟。他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什么事都不能放手让他干。 |
成双 | chéngshuāng | ①构成一对。宋 周邦彦《虞美人 疏篱曲径田家小》:“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②结为夫妻。 |
成算 | chéngsuàn | 已定的计划;打算。《隋书·柳彧传》至于镇抚国家,宿卫为重。俱禀成算,非专己能。留从事同,功劳须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金主召布萨揆赴阙,密授以成算,俾还军,分兵为九道南下。 |
成算在心 | chéngsuànzàixīn |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索……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
成汤 | chéngtang | 亦作“成商”。商开国之君。契的后代,子姓,名履,又称天乙。夏桀无道,汤伐之,遂有天下,国号商,都于亳。陆德明释文:“汤伐桀,武功成,故号成汤;一云:成,謚 shì也。”《资治通鉴 周纪一》 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故曰:礼莫大于分也。《汉书 王莽传》昔殷成汤既没,而太子蚤夭,其子太甲幼少不明,伊尹放诸桐宫而居摄,以兴殷道。 |
成王败寇 | chéngwángbàikòu |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
成物 | chéngwù | ①指地。地养育万物,故云。《史记·乐书》:“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著大始而礼居成物。” 裴駰集解:“成物谓地也。” 司马贞索隐:“言地能成万物,故成物谓地也。”②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参见“成己成物”。 ③成品,物品。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工既涨,则成物价亦涨。”段荃法《杨老固事略十二》:“有用无用,安起来放屋里,总是一件成物。” |
成务 | chéngwù | 成就事业。《易·系辞上》:“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晋书 景帝纪》(何)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晋书 文帝纪》世宗(司马师)以睿略创基,太祖(司马昭)以雄才成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康有为《大同书 辛部第十二章》:“所奖励者惟智与仁而已;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自智仁以外无以为荣。” |
成仙 | chéngxiān | 成为神仙。南朝陈 伏知道《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人慙萧史,相偶成仙。”唐 王维《桃源行》:“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唐 王绩《游仙诗之一》:“蔡经新学道,王烈旧成仙。”许地山《女儿心三》:“她还想着,他们把她带到那里也许是为教她们也成仙。” |
成宪 | chéngxiàn | 原有的法律、规章制度。《尚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宋·王安石《庙议》:"求之前载,虽或有然,考合於经,乃无成宪,因情制礼,实在圣时。"《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程颐学术颇僻,素行谲怪,劝讲经筵,有轻视人主之意,议法太学,则专以变乱成宪为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闻比来囚禁锁闭,甚于配隶,可令遵守成宪。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之二:"成宪具存,旧章森列。" |
成心 | chéngxīn | ①存心;故意地。成心用含糊和使人误解的语言。老舍《骆驼祥子 十五》:“这两天我不打算跟你拌嘴,你可也别成心气我!”陈建功 《丹凤眼》:“想买饭,又不想碰上那一位,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辛小亮 根本没有想到孟蓓会成心治他。”②有了自己的思想,即成见、定见之心。成见;偏见。《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成玄英疏:“夫域情滞著,执一家之偏见者,谓之成心。”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二》:“可见有了成心,虽是晦庵大贤,不能无误。” |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 chéngyěxiāohé, bàiyěxiāohé | 民间对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策,用以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由同一人造成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恁的反复勾当。”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一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 |
成一家言 | chěngyījiāyán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元史·苏天爵传》:“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 |
成衣 | chéngyī | 缝制好了的衣服。服装加工,成衣店。《老残游记第三回》又买了一件大呢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个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马褂。 |
成埶 | chéngyì | ①一成不变之势。《史记·太史公自序》:“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埶,一本作“势”。 ②发展的趋势。《后汉书·耿弇传论》:“淮阴廷论项王,审料成埶,则知高祖之庙胜矣。” |
成章 | chéngzhāng | ①乐竟为一章。引申之,凡积渐生变,自成格局,皆可称成章。成文章。下笔成章。出口成章。《孟子·尽心上》:“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达。”《庄子·在宥》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②谓积辞成篇,作成诗文。有文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结交辞》句:“间色方起彩,错纹始成章。合金有胜纯金时,结交所贵在用长。”③成条理。顺理成章。 |
成则为王 败则为寇 | chéngzéwéiwáng, bàizéwéikòu | 成王败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
成者英雄 败者贼 | chéngzhěyīngxióng bàizhězéi | 源自《庄子·盗跖》: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
成竹在胸 | chéngzhúzàixiōng | 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成竹在胸”。参见“胸有成竹”。 |
成住坏空 | chéngzhùhuàikōng | 指的是四劫。此系佛教对于世界生灭变化之基本观点。于佛教之宇宙观中,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时期,称为四劫。宋 陆游《道院偶述》诗:“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
成资 | chéngzī | ①指任职满期。宋 曾巩《襄州乞宣洪二郡状》臣今任至今年九月成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帝(宋高宗)谓宰执曰:“此论切中时病。近亦有因事移易者,今非甚不得已,且令成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知县成资,始听监司荐举。②指现成的基业。《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冉闵乘石氏之乱,奄有成资,是宜天下服其强矣,而祸乱方始,固知天命不可力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