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ēng

①支着,支持:撑竿跳。支撑。撑持(勉强支持)。撑腰(喻给予有力支持)。撑拒。撑门面。②用篙使船前进:撑船。宋 徐俯《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③使张开:撑伞。撑口袋。④使保持张开状态的器物:撑子。撑圈(quān)。⑤饱胀到容不下的程度:吃撑着了。口袋破了。

撑岸就船

chēng’ànjiùchuán

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撑肠拄肚

撑肠拄腹

chēngchángzhǔ

chēngchángzhǔ

腹中饱满。比喻容受很多。唐·卢仝《月蚀诗》:“撑肠拄肚礌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宋 苏轼《试院煎茶》诗:“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朱子语类》卷十一:如吃物事相似,将甚么杂物事,不是时节,一顿都吃了,便被他撑肠拄肚,没奈何他。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这家子将酝下的杜茅酒不住的荡来,吃得东倒西歪,撑肠拄腹。

撑拒

chēnɡjù

撑持;支撑。清 吴伟业《雁门尚书行》:“战马嘶鸣失主归,横尸撑距无能识。” 抵抗;反抗。宋 岳珂《桯史·万春伶语》:“揖者不服,撑拒滕口。” 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 第四篇第十二章》倪克荣各部,小有撑拒,即冰消瓦解。《聊斋志异 萧七》徐(继长)遽起相逼,六姊宛转撑拒。《聊斋志异 葛巾》纤腰盈掬,吹气如兰,撑拒曰:“何遽尔!”生曰:“好事多磨,迟为鬼妒。”《聊斋志异 博兴女》至家逼淫,女号嘶撑拒,某缢杀之。③挣扎。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忽其人蹶然而走,以手作撑拒状。”《聊斋志异 潞令》后半年,方据案视事,忽瞪目而起,手足挠乱,似与人撑拒状。

撑目

chēngmù

睁大眼睛。形容发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三郎撑目曰:‘汝呜呜促我来,甫能消此胸中恶,又护男儿、怨弟兄,我不贯与婢子供指使!’”

撑天拄地

chēngtiānzhǔdì

犹言顶天立地。《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撑腰打气

chēngyāodǎqì

比喻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马烽《刘胡兰传·给敌人以打击》:“这也是给群众撑腰打气,让群众知道,咱们的人还在这里!”

撑拄

chēnɡzhǔ

①支撑;顶拄。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君独不见长城下,死者骸骨相撑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杨妙真谓郑衍德等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今事势已去,撑拄不行。汝等未降者,以我在耳。”②支持;维持。《上蔡语录 卷上》非孟子恁地手脚,也撑拄此事不去。宋 陆游《独夜》诗:虽云久置散,饥饱尚撑拄。③犹抵赖。《宋史·陈襄传》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数辈相撑拄。

chēng I.

①长出嘴外的犬牙。引申义:抵抗。转义:倾斜的柱子。②同“撑”。支撑,抵拒。II.chèng斜柱。也作“樘。《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枝牚杈枒而斜据。牚儿:桌椅等腿间的横木。

chēng

①木名。河柳,即柽柳。②古地名。春秋宋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

chēng

软体动物。俗称蛏子。介壳两扇,形状狭而长,外面蛋黄色,里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也可人工养殖,肉味鲜美。

chēng

玉相击声。《说文》琤,玉声也。陈造《听雨赋》非琴非筑,金撞而玉琤。物的相击声。《正字通》琤,凡物戛击有声皆曰琤。

琤琤

chēngchēng

象声词,玉器相击声、琴声或水流声,也指声音清脆明快。

琤瑽

chēngcōng

象声词,为金属撞击发出的声音。琴声。琤瑽的溪水。

琤琮chēngcóng

象声词。吴组缃《山洪》十七:“三官朦甩胧醒过来,听到那些玻璃条发出琤琮的鸣声。”《花月痕第十五回》听见檐溜铮琮,雨也稍住了。

chēng/cēng

象声词:的一声,火柴划着了。或火苗噌地一下蹿了起来。他的一下跳到墙上去了。味噌,又称面豉酱,是以黄豆为主原料,加入盐及不同的种麴发酵而成。

噌吰

chēnghóng

象声词。多用以形容钟鼓声。苏轼《石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chēng I.

烙饼用的平底锅:饼铛。唐 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聊斋志异 陕右某公》死后见冥王判事,鼎铛油镬,一如世传。《聊斋志异 阎罗薨》墀中置火铛油镬,数人炽薪其下。《聊斋志异 顾生》开目视之,则旅舍中狗舐油铛也,然目疾若失。II. dāng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钟敲得铛铛响。参见“铛dāng”。

chēng

瞪着眼看。瞠目:张大眼睛直视,形容受窘惊恐的样子。《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聊斋志异 张诚》别驾瞠而视,俯首若疑,疾趋入内。

瞠乎其后

chēnghūqíhòu

瞠:瞪着眼看;其:代词,他。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高阳《玉座珠帘上册》乾隆朝的“十全武功”固然瞠乎其后,就是康熙朝的平三藩之乱,论规模、论艰难,也都不如。

瞠目而视

chēngmùérshì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着。他乍听众人说话,也不甚解,只瞠目而视,不敢搀言。宋 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瞠目结舌

chēngmùjiéshé

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鲍德新,刚发过了一大篇的议论,弄得人家瞠目结舌,似懂非懂。

chēng

浅红色,红色。宋·陆游《过大孤山小孤山》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聊斋志异 水莽草》女赪颊微笑,(祝)生益惑。《聊斋志异 阿宝》或知其然,诱之来,使妓狎逼之,则赪颜彻颈,汗珠珠下滴。《聊斋志异 神女》有客馈苦糯,公子饮而美之,引尽百盏,面颊微頳。《聊斋志异 房文淑》娄(氏)以为真,颜作赪,女笑曰:“姊勿惧,妾来正为儿也。别后虑姊无豢养之资,因多方措十余金来。”

chēngyán

①犹红颜。指美色。 战国楚 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身,摛朱脣,曜皓齿,頳颜臻,玉貌起。” ②因羞愧或酒醉而脸红。 赪颜良久。唐 韩愈《朝归》诗:“顾影听其声,赬颜汗渐背。”清 洪昇《长生殿·见月》:“就是赬颜微怒,泪眼慵抬,便千金何处买。”《聊斋志异 黄九郎》郎无如何,赪颜复坐,挑灯共语,温若处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酣睡未醒,酒气犹芳,頳颜醉态,倾绝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