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

①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②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③玷污。明 夏完淳《即事三首》:“东阁尘宾幕,西征愧赋才。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尘埃

chén’āi

①飞扬的尘土。尘埃传播病菌。唐 杜甫《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②比喻污浊的东西。蒙世俗之尘埃。《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判司卑官不堪説,未免捶楚尘埃间。”宋 苏轼《放鹤亭记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尘点

chéndiǎn

亦作“尘玷”。污染,玷辱。后书·杨震传:“阿母 王圣 ……外交属託,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元叹穆远,神和形检,如彼白珪,质无尘玷。”唐 怀素自叙:“鱼牋绢素,多所尘点。”

尘坌

chénbèn

①灰尘,尘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在班殿直刘归仁率众南奔,相继而溃。入塞者三万人,尘坌四起,居人骇散。"②尘俗;世俗之人。明 宋濂《兰隐亭记》:"华卿性清修,不与尘坌交,并皦皦然屹立物外。"③比喻卑下的处境或微贱之物。明 徐霖《绣襦记·厌习风尘》:"老身李大妈是也,本系剑南人氏,不幸夫主早亡,失身尘坌,流寓长安。"

尘黩

chéndú

犹玷污。尘,自谦之词。唐 元稹 论谏职表:“如或言不诣理,尘黷圣聪,则臣自寘刑书以谢谬官之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主上居高拱穆清之中,足下每以烦碎之事,奏请无度,尘黷颇多。”

尘饭涂羹

chénfàntúgēng

涂:泥。尘做的饭,泥做的羹。指儿童游戏。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第四卷:“宋人专意于词,实为精绝;诗其尘饭涂羹,故远不及唐人。”

尘氛

chénfēn

①犹言灰尘烟雾。《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是日也,尘氛蔽日, 金人初不测其多寡,遂相拒逾日。"②尘俗的气氛。犹言凡俗之貌。唐 牟融《题孙君山亭》诗:"长年乐道远尘氛,静筑藏修学隐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脂粉不施,有天然姿格;梳妆略试,无半点尘氛。"

尘封

chénfēng

尘世;放置时间较久,被尘土盖满。尘封鼠啃。语出《宋史·乐志十六》:“移眄俄空,宝鉴脂泽尘封。”晋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嫁女》:“此世传物,什袭已久。缘明府辱临,适取诸箱簏,仅存其七,疑家人所窃取;而十年尘封如故,殊不可解。”鲁迅《野草·风筝》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张友慈《五十年追忆之长联》拂去半世纪尘封,恍若长江大浪、淮河微波曾四面奔依。

尘根chén’gēn

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尘相接,便产生六识,致种种烦恼。《尘根》是水叶子写的一本风格趋于写实的古典仙侠类作品,这里没有满天乱飞的神仙,每一步提高都必然要付出必须的努力。阳物。贾平凹《废都 第一集》一进厕所关了门,那尘根已经勃起,却没有尿,闭了眼睛大声喘气,脑子里幻想了许多图象,兀自流出一些异物来,方清醒了些。

尘羹涂饭

chén’gēngtúfàn

解释见“尘饭涂羹”。清·钱谦益《答唐训导论文书》:“南宋以后之俗学,如尘羹涂饭,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弃之。”

尘垢

chén’gòu

①灰尘和污垢。《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之尘垢者。”韦昭注:“言尘垢不敢当盛也。”《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庄子·达生》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唐 柳宗元《马室女雷五葬志》:“家贫,岁不易衣,而天姿洁清脩严,恒若簪珠璣,衣紈縠,寥然不易为尘垢杂。” 曹禺《雷雨 第一幕》:“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②犹世俗。《庄子·齐物论》:“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明 王廷相《近海集 序》:“其蓬莱、方丈、扶桑、灵槎、瑶草、羽人之属,虽非真有,亦足以寄兴於超旷。凡以使我忘夫弃斥之琐尾而乐於尘垢之外者,非兹乎哉?”章炳麟《原学》:“冀脱离尘垢,死而宴乐其魂魄。”③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淮南子·俶真训》:“以利害为尘垢,以死生为昼夜。” 高诱注:“尘垢,喻轻也。” 三国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盖将以名位为赘瘤,资财为尘垢也。” 清 刘大櫆《郭昆甫时文 序》:“有临大节不夺之心,而后其见於言者,辉光洁白,而不受世俗尘垢之污。”④犹污染;污损。汉 庄忌《哀时命》:“务光自投於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 唐 韦应物《答令狐侍郎 诗》:“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 宋 苏轼《与温公书》:“虽高风伟度,非此细故所能尘垢。然某思之,不啻芒背尔。”⑤佛教谓烦恼。 宋 苏轼《小篆 般若心经 赞》:“举足动念皆尘垢,而以俄倾作禪律。”

尘垢粃糠

chén’gòubǐkāng

灰尘和污垢,谷粃和米糠。喻卑微无用之物。《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五》:“夫老子曰:‘身与名孰亲?’况於荣贵外物,有道之士,盖视为尘垢粃糠。” 郭沫若《浴海诗》:“我有生以来的尘垢粃糠,早已被全盘洗掉。”亦省作“尘粃”。《宋书·王弘传》:“小民自非超然简独,永絶尘粃者。”

尘海chénhǎi

谓茫茫尘世。清 曹寅《引镜谢客诗》:“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紆。”《花月痕第三十一回》尘海知音今日少,情场艳福古来难。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茫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尘寰chénhuán

同义词:凡间,尘间,尘世,人间,世间,人世,阳间,阳世,红尘,尘凡。亦作“尘闤”。人世间。《水浒传第二十一回》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寰。

尘灰

chénhuī

灰尘,尘土。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吴组缃《山洪 十六》:“地图上面蒙着尘灰,纸也泛成老黄色。”②同尘与灰,表示苦在一起,表示夫妻关系。唐 李白《长干行 其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尘秽

chénhuì

①犹污秽。《后汉书·列女传·班昭》:“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取香美豉,别以冷水,淘去尘秽。” 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露西)一面笑说:‘来,来,念出来让我们听听,让我也洗一洗行旅的尘秽’。”②污染,沾污。《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子烈嗣” 南朝宋裴松之注:“烈二弟京楷,皆二千石。楷子权 …… 权作左思吴都赋敍及注。敍粗有文辞,至於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魏书·释老志》:“其於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③用作谦词。唐 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復以文字有闻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摘蒭芜,尘秽尊重。”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尘襟chénjīn

世俗的胸襟。《封神演义 第十九回》万壑松涛,清婉欲绝,今人尘襟顿爽,恍如身在瑶池凤阙

尘笼

chénlóng

谓尘世的羁束。唐 李栖筠《张公洞诗》:“我本道门子,愿言出尘笼。”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宋 苏舜钦《宿终南山下百塔院诗》:“驱马山前访古踪,僧居萧洒隔尘笼。”

尘泥

chénní

①犹尘土。唐 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宋 苏辙《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②喻卑下。宋 苏舜钦《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尘情

chénqíng

指凡心俗情。唐 王勃《七夕赋》:“鄙尘情於春念,拟仙契於秋诺。” 明 陈汝元《金莲记·证果》:“早见了瑶华儿女貌,凡心难咽,尘情顿起,归去路迢迢。” 清 陈维崧《红林擒近·咏佛手柑》词:“雪山花瓣曾拈,自尘情未断;佛犹如此,合掌长思伴玉纤。” 《聊斋志异 胡四姐》女曰:“妾今非昔比,不可以尘情染,后当复见耳。”

尘容

chénróng

尘俗的容态。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唐 卢纶《得耿湋司法书因呈河中郑仓曹畅参军昆季诗》:“尘容带病何堪问,泪眼逢秋不喜开。”清 魏源《武夷九曲诗之五》:“尘容愧濯缨,咏归闻扣榜。”

尘软

chénruǎn

源见“东华软尘”。形容繁华热闹。宋 汤恢《倦寻芳》词:“记旧日、西湖行乐,载酒寻春,十里尘软。”

尘沙

chénshā

①尘埃与沙土。东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疾风千里兮吹尘沙。”唐 王昌龄《塞上曲 其一》:“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宋 陈师道《春怀示邻里诗》:“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鬢着尘沙。”元 虞集《城东观杏花诗》:“緑水满沟生杜若,暖云将雨少尘沙。”李季《玉门儿女出征记诗十七》:“寒流随风漫大地,午夜里风怒号飞卷尘沙。”②喻污浊,战乱。清 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遥望天寿山,犹在浮云间。长叹未及往,尘沙没中原。”蔡有守《送陈树人居若明之日本诗》:“乡邦回首尘沙恶,一往夷嵎欲几年。”③犹尘世。宋 梅尧臣《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不嗟门外尘沙苦,只觉壶中岁月长。”宋 王安石《蒙城清燕堂诗》:“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尘世

chénshì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宋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 序》: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尘土

chéntǔ

细小的土灰。宋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谩暗涩,铜华尘土。”宋 岳飞《池州翠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宋 吴文英《莺啼序词》:“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宋 王清惠《满江红 词》:“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尘网

chénwǎng

人世。把人世看作束缚人的罗网。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指仕途罗网)

尘雾

chénwù

①尘土和烟雾;尘土飞扬如雾。唐 白居易《长恨歌》:“迴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清 宋之绳《戊子人日寄怀陈南士诗》:“尘雾荒村合,田庐鬼国邻。”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晴朗的秋收时节,镐河上村庄弥漫着扬粮食的尘雾。”②喻浊世;污浊。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宋 苏轼《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之一》:“呼来径山下,试与洗尘雾。”

尘香

chénxiāng

①指一种粉末状的香料。唐 冯贽《南部烟花记·尘香》:“陈宫人卧履,皆以薄玉花为饰,内散以龙脑诸香屑,谓之尘香。”②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宋 李清照《武陵春 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尘心

chénxīn

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唐 白居易《冯阁老处见与严郎中酬和诗因戏赠绝句》:“纵有旧游君莫忆,尘心起即堕人间!”唐 王维《桃源行》:“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宋 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红楼梦 第一一八回》:“寳玉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据你説来,我是有造化的。’”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红尘观念很重,尘心很重。”

尘缨

chényīng

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李周翰注:“尘缨,世事也。”唐 白居易《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明 朱鼎《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尘缘

chényuán

佛教、道教谓与尘世的姻缘。世俗的关系。宋 刘仙伦《贺新郎(赠建康郑玉脱籍)》:郑玉非娼女。叹尘缘未了,飘零被春留住。肠断胭脂坡下路。成甚心情意绪。明 陈汝元《金莲记·赋鹤》:“端只为爱河欲海起波涛,名韁利锁不能逃,这尘缘怎消?”《聊斋志异 粉蝶》我固谓婢子尘缘未灭,汝必欲收录之。今如何矣,宜鞭三百!《红楼梦芙蓉女儿诔》在卿之尘缘虽浅,而玉之鄙意尤深。 ②人的去世清 洪升《长生殿·情悔》写到:“虽谢尘缘,难返仙庭。”

尘杂

chénzá

人世间的繁琐事。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尘甑

chénzèng

形容清贫。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载,桓帝时以冉,字史云,为莱芜长,因遭母忧,不到官,结草室而居。“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后因以“尘甑”为形容清贫之典。《聊斋志异 一员官》逾六七日,夫人从容曰:“君尘甑犹昔,何老悖不念子孙耶?”

尘障/尘涨chénzhàng

①指飞扬障目的尘土。 宋 秦观《晚出左掖诗》:“出门尘障如黄雾,如觉身从天上归。”②尘世的烦恼。犹尘世、人间。《花月痕第十一回》:“偶有烦闷,便邀心印煮茗清谈,禪语诗心,一空尘障。”

尘滓chénzǐ

①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②比喻卑贱。③喻污秽或污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