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àng I.

首先提出;带头发起:提倡。首倡。倡议。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②古同“”,唱和()。II.参见chāng。

倡酬

chànɡchóu

①亦作"倡詶"。②谓以诗词相酬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时诸王之禁犹严,(金越王永功之子)璹shú潜与士大夫吟咏倡酬,不敢明白往来。

倡而不和

chàng’érbùhè

倡:同“唱”。和:响应。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倡工

chànggōng

谓带头破土动工。《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帝命丞相以下皆备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

倡和chànghé

①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②指以诗词相酬答。③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④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倡乐chànglè

倡导欢乐、宣扬快乐的精神我们应该倡导倡乐的精神,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一直以倡乐的态度面对生活,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

倡率

chànɡlǜ

率先从事;引导。《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宗惠乃即所居筑堂曰闻义,日与学士大夫讲肄其间,以身倡率宗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一》耳目之司既不能为吾纠击,二三执政又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谋,接踵宵遁。

倡始

chàngshǐ

首先提议,首倡。《汉书 王莽传》殚尽旧业,为众倡始。

倡条冶叶

chāngtiáoyěyè

倡:通‘娼’;冶:妖艳。原形容杨柳的枝叶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赏攀折的花草枝叶。借指妓女。宋 欧阳修《玉楼春》词:“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当然是‘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子花上絮’。”

倡情冶思

chàngqíngyěsī

冶思指相思。冶荡轻佻的情思。清 戴名世《吴他山诗序》:“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谣,虽其辞为方言鄙语,而亦时有义意之存。”

倡言

chàngyán

①提出倡仪;建议。《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於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②扬言,公开提出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四》敢倡言者即捕之,妖卒不兴。《宋史·岳飞传》:“俊疑飞漏言,还朝,反倡言飞逗遛不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林儿意益肆,倡言丛众中,诬主人妇与私。”

倡议chàngyì

首先提出建议;发起做某事,倡议召开国际会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这里的族长……倡议要众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两银子。

倡引

chàngyǐn

荐引。宋 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何澹、胡紘疏(赵)汝愚倡引伪徒,谋为不轨。

倡优chàngyōu

①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②娼妓及优伶的合称。倡,指乐人;优,指伎人。古本有别,后常并称。《花月痕第四六回》方其未败,锦衣玉食,倡优歌舞,其厮养贱纨绮,吸洋烟,莫不有桑中之喜,志溺气惰…

chàng

①依照乐(yuè)律发声:唱歌。唱腔。唱段。唱功。唱和(hé)。歌唱。②高呼,大声叫:唱名。唱收。唱票。《资治通鉴 陈纪六》齐主至洪洞,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乱,唱贼至,于是复走。③歌曲:唱个唱儿。④古同“倡”,倡导。汉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⑤姓。

唱酬

chàngchóu

亦作“唱酧”。亦作“唱詶”。以诗词相酬答。唐 白居易《因继集 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金 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明 唐寅《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清 吴伟业《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稷下高贤共唱酬。”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唱筹量沙

chàngchóuliángshā

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清·赵翼《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又接来书再次寄答》诗:“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唱第

chànɡdì

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亦指进士及第。唐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唱第听鸡集,趋朝忘马疲。宋 何薳《春渚纪闻·毕渐赵谂》毕渐为状元,赵谂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传报。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诗之十四:何处深春好,春深唱第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陛下(宋孝宗)注意将臣,然武举唱第名在一二者,固蒙褒擢,馀皆任以榷酤、征商之事。清 徐士銮《宋艳·果报》魁后唱第,为天下第一。

唱独角戏

chànɡdújiǎoxì

独角戏:一个人演的戏。比喻一个人单独做某件事或坚持某种意见或道理,出自张恨水《春明外史》。也作“唱独脚戏”。老舍《四世同堂八四》:那时候,我急,我怒,所以我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凡是与我主张不同的,我便把他们看成仇敌。那时候,我是唱独角戏。张恨水《春明外史八二回》:史科莲道:“看医院外面,很大一个门面,倒不料里面就是一个大夫唱独脚戏。杨先生打算怎样?”

唱对台戏

chàngduìtáixì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毛主席说,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

唱反调

chàngfǎndiào

为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向春《煤城激浪》“后悔自己笨,一味的唱反调”。

唱高调

chànggāodiào

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形容光说不练。茅盾《茅盾选集·雷雨前》:“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

唱和chànghè歌唱时此唱彼和。指音律相合。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以诗词相酬答。《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唱喏chàngrě

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俗。指男子作揖,并口道颂词。宋代已流行。用于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即给人作揖同时扬声致敬。原为应答之声,东晋时王氏子弟用以为礼,当时人颇以为异。后乃遍用之。唐裴铏《传奇·崔炜》:“女酌醴饮使者曰:崔子俗归番禺,愿为挈往,使者唱喏。”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今所谓喏,乃始于江左诸王。《水浒传第三回》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

唱沙作米

chàngshāzuòmǐ

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宾白》:“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

唱首

chàngshǒu

犹创始;领头。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封禅》:“观相如封禪,蔚为唱首。”《南史·蔡廓传》:“殿内将帅,正听外间消息;若一人唱首,则俯仰可定。”

唱于

chàngyú

《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成玄英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后比喻起带领或倡导作用。 清 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诸公以名行显闻,世伟居其前为唱于焉。” 清 姚鼐《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诗》:“从风道后学,才杰实唱于。”

唱喁

chàngyú

应和声。《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成玄英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参见“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