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 | chàng | ①没有阻碍地:畅通。畅达。畅销。流畅。通畅。②痛快,尽情地:畅快。畅谈。畅游(a.畅快地游览:b.畅快地游泳)。欢畅。舒畅。畅所欲言。③姓。 |
畅达 | chàngdá | ①流畅。通顺。他的作品有版画的刚劲、水彩画的轻松、明快,点线畅达,给人以更多的想象余地。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②通行无阻。往来畅达。 |
畅好 | chànghǎo | 正好;甚好。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卷三》:“畅好台孩,举止没俗态。”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粧么大户。”清 黄景仁《月华清·十五夜因偕步灯市词》:“算年华畅好,忍教轻换。”冰心《寄小读者 七》:“我十分的恨这次舟中没有几个小孩子,使我童心来复的三天中,有无猜畅好的游戏。” |
畅叫扬疾 | chàngjiàoyángjí | 指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元 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痴,不辨个高低,畅叫扬疾。”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我可也不和你畅叫扬疾,谁共你磕牙抖嘴。 |
畅茂 | chàngmào | ①旺盛繁茂。《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旧唐书·德宗纪下》:“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山皆草石,至积石方林木畅茂。”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丞相府后园中的松涛馆,有苍松古柏甚为畅茂,花坛中芍药盛开。”②谓文笔通畅,感情充沛。宋 阮阅《诗话总龟·书事》:“刘太真与韦苏州书云:‘顾著作来,以足下郡斋燕集相示,云何情致畅茂遒逸之如此!’” |
畅遂 | chàngsuì | 畅茂顺遂。谓顺利而茁壮地生长。清 戴名世《书 咏兰诗后》:“﹝兰往往有虫嚙之……而众草蒙翳条达畅遂无有害之者。”清 朱之瑜 《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
畅所欲为 | chàngsuǒyùwéi | 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清 李渔《奈何天 总评》:“使之生于贵族,早历宦途,畅所欲为,更不知作何竖立。”陶成章《浙案纪略·秋瑾传》郡守贵福并赠瑾对联一,联曰:‘竞争世界,雄冠地球。’瑾于是益得畅所欲为。 |
畅所欲言 | chàngsuǒyùyán | 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熊司副开元请对,意在攻周辅延儒,故请屏人,诸臣请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请退,则谕止之,故开元不能畅所欲言。”清·李渔《笠翁偶集·词曲部》:填词一家,则恐其蓄而不言,言之不尽。是则是矣,须知畅所欲言,亦非易事。 |
畅通无阻 | chàngtōngwúzǔ | 畅:不停滞;畅利地。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运。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打通了安合公路,使北路的进军畅通无阻。”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铲除这两方面的祸根,才能使党在团结全党同志和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畅行无阻。 |
畅行无碍 畅行无阻 | chàngxíngwúài chàngxíngwúzǔ | 指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铲除路面上的积雪,才能使道路再度畅行无阻。清·梁章钜《浪迹丛谈·三谈·收铜器议》:“即百姓持此钱以完钱粮,亦一例收之,然后免其疑贰,可以畅行而无碍矣。” |
畅叙 | chàngxù | 尽情叙说。晋 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絃之盛,一觴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六六回》:“我们三个人,多年没有畅叙,今日又碰在一起,还是吃酒罢。”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贝廷立即请代理到船上作客,畅叙别情。” |
畅叙幽情 | chàngxùyōuqíng | 指尽情地叙谈,把内心深处的感情都表达出来。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畅远 | chànɡyuǎn | ①形容声音悠长。清·梅曾亮《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吐词流音,朗润畅远。”②畅晓。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岂谓暗塞必能穷微暢远乎,聊论其所先觉者耳。 |
玚 | chàng I. | 圭璧名。即鬯圭chàng guī。 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也叫玚圭。II. yáng ①玉名。 ②人名用字。汉代有应玚。 |
怅 | chàng | 失意,不痛快:怅然若失。怅恍(恍惚)。怅望(怅然怀想)。怅惘。怅惋。怅怅。惆怅。心中怅怅。怅怅不乐。怅怅离去。南朝齐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唐 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宋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宋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聊斋志异 鲁公女》(张)生怅怅而归,志时日于壁。 |
怅怅 | chàngchàng | 失意不快貌。《封神演义 第九十八回》老臣不日辞陛下,往昆仑山,见掌教师尊,请玉牒、金符,封赠众人,使他各安其位,不致他怅怅无依耳。 |
怅恨 | chànghèn | 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新唐书·敬晖传》:" 三思 浊乱, 晖 每椎坐怅恨,弹指流血。"《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六》乙酉,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独(李)欢然曰:“此吾计也!”宋 孟元老 《序》:"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 |
怅喟 | chàngkuì | 是指心情沮丧和叹息的状态。“怅”表示忧愁、不满意,“喟”表示叹息。因此,“怅喟”常用来形容因某事不如意而喟叹。 |
怅然 | chàngrán |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宝玉怅然无趣。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序》:“罔兮不乐,悵然失志。”《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汉《古诗 孔雀东南飞》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闻此怅然,深自刻怪。何者?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唐 王维《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唐无名氏《河东记·独孤遐叔》:“遐叔悵然悲惋,谓其妻死矣。”元 倪瓒《人月圆词》:“悵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清 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冰心《寄小读者八》:“读此使我恍然如有所得,又怅然如有所失。” |
怅然若失 | chàngránruòshī | 怅然:失意,懊恼。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
怅然自失 | chàngránzìshī |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 |
怅惋 | chàngwǎn | 悲伤惋惜。《晋书·孝友传·许孜》:“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 孜怅惋不已” 。唐 张怀瓘《书断·高正臣》:“高尝许人书一屏障,逾时未获。其人出使淮南,临别大怅惋” 。《聊斋志异 香玉》生始悟香玉乃花妖也,怅惋不已。 |
怅惘 | chànɡwǎnɡ | 惆怅迷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表达一种内心状态。 怅 (怅): 失意,不痛快:怅然若失。怅恍(恍惚)。怅望(怅然怀想)。怅惘。怅惋。怅怅。惘:不得意:怅惘。惘惘(心中若有所失)。迷惘。惘然若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值中秋,夫妻方狎宴,嫂招之, 珏意怅惘。” 《聊斋志异 陈云栖》(真毓)生殊怅惘,因问之。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两位妇人目注于地,现出困顿、怅惘、惊惧的神情。” |
怅望 | chàngwàng |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唐 杜甫《咏怀古跡之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六》上(德宗李适)曰:“卿(陆贽)所料极善。然李晟移军,(李)怀光不免怅望,若更遣(李)建徽、(杨)惠元就东,恐因此生辞,转难调息,且更俟旬时。”宋 张昪《离亭燕词》:“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宋 张元干《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
怅怏 | chàngyàng | 惆怅不乐. |
鬯 | chàng | ①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参见“匕鬯”“秬鬯jùchàng”。《汉书 王莽传》周公奉鬯立于阼阶,延登,赞曰:假王莅政,勤和天下。’②同“畅”。 |
鬯圭 | chàngguī | 指古代礼器,玉制,祭祀时用以酌鬯酒。《国语·鲁语上》:“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韦昭注:“鬯圭,裸鬯之圭,长尺二寸,有瓒,以礼庙。” |
瑒 | chàng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