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①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②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③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晋书·武帝纪》:“其条勤能有称尤异者,岁以为常。吾将议其功劳。”④代常棣。《诗·小雅·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参见“常棣”。⑤通“尝”。曾经。《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主父常游于此。《荀子·天论》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留侯世家》项伯常杀人,从(张)良匿。⑥姓。

常备不懈

chángbèibùxiè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常备不懈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保证。

常才

常材

chángcái

平庸的人。《旧唐书·裴延龄传》此是经义证据,愚儒常材不能知。宋 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二》如潘景珪,常才也,陛下(宋光宗赵惇)固亦以常人遇之,特以台谏攻之不已,致陛下庇之愈力,事势相激,乃至于此。

常参官

chángcānguān

常朝日参见皇帝的高级官员。唐文官五品以上及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参见皇帝,称常参官。宋神宗元丰改制后,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侍郎以上,御史台中丞以上,每日参见皇帝,为"常参官",亦称"朝官"。

常朝

chángcháo

①固定的朝廷。《晋书·李重传》:“然承魏氏彫弊之跡,人物播越,仕无常朝,人无定处,郎吏蓄於军府,豪右聚於都邑,事体驳错,与古不同。”②旧时臣子对皇帝的一般的朝见。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两省官文武百官,日赴文德殿,东西相向对立,宰臣一员押班,闻传不坐,则再拜而退,谓之常朝。”明 王鏊《亲政篇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洗象》:“凡大朝会,役象甚多,驾车驮寳皆用之。若常朝止用六隻耳。”

常道

chángdào

①一定的法则、规律;常有的现象。《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晋书·夏侯湛传》:“政有常道,法有恒训。”《魏书·食货志》:“有无通则民财不匱,劳逸均则人乐其业。此自古之常道也。” 宋 曾巩《兜率院记》:“古者为治有常道,生民有常业。”《元史·刘秉忠传》:“国灭史存,古之常道。”②通常的方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北史·恩幸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乃苟进之常道也。”③原来的轨道。《后汉书·襄楷传》:“臣窃见去岁五月,荧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门,不轨常道。”④任何情况下都对人具有指导意义的道理。《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常德

chángdé

谓始终不变的品德。《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復归於婴儿。”马王堆墓帛书老子“常德”作“恒德”。 宋 欧阳修《六一笔记·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宋 叶适《宋邹乡墓志铭》:“盖性有乐地,身有常德,质合道,器合仁,不教而自至也。”

常棣

chángdì

木名。《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wěiwě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序:“常棣,燕兄弟也。”后因以常棣喻兄弟。《新唐书·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 卷五》:“‘常棣之华’,小雅第四篇,宴兄弟之诗也。《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三》虽(旅)弘自取夷灭,亦由陛下无常棣之恩,当省已责躬以谢百姓。参见“棠棣”。

常调

chángdiào

官制用语。又叫"常调官"。宋朝判、司、簿、尉及其摄官,依不同出身、任数、考数、举主员数,是否流外,升转录事参军或下州令、录,称为常调。以此法升转之官,则称常调官。时有俗语说: "家常饭好吃,常调官好做"。《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九》同归常调,一无殿最,则能吏解体,必无成功。

常度

chángdù

①固定的规律或法度。②一定的标准、规格。《晋书 符坚载纪上》惧岁不登,省节谷帛之费,太官、后官减常度二等,百僚之秩以次降之。③指正常的方式。④常态。

常分chángfēn

①定分。三国魏 王弼《周易略例》:“故位无常分,事无常所,非可以阴阳定也。”《三国志·魏志·刘廙传》:“初以尊卑有踰,礼之常分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②本分。宋 李纲《论宣抚职事札子》:“见危致命,臣之常分,亦无足道。”

常服

chángfú

①古指军服。《诗·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载是常服。”毛传:“常服,戎服也。”《左传·闵公二年》:“帅师者受命於庙,受脤於社,有常服矣。”杜预注:“韦弁服,军之常也。”②通常之服。《汉书 王莽传》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欢心,备共养。《南史·齐纪下》:“戎服急装缚袴,上著絳衫,以为常服,不变寒暑。”宋 苏轼《赠写御容妙善诗》:“幅巾常服儼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常赋

chángfù

固定的赋税。《魏书·食货志》:"先是太安中,高宗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唐 孙樵《书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仗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至是悉罢使职,委所属县令佐与常赋俱征,随所租入,十分赐一以为禄廪,民稍休息。宋 范成大《寒亭》诗:"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

常经

chángjīn

①固定不变的法令规章。《战国策·赵策二》:“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管子·问》:“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清会事例·户部·考覈》:“国家设关榷税,定其则例,详其考覈,凡以崇本抑末载诸会,著为常经,由来已久。”②永恒的规律。《汉书·谷永传》:“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宋 秦观《陨星石诗》:“俯仰一气中,万化无常经。”宋 陈亮《祭章孟容文》:“盛衰生死,固天地之常经,而悲喜哀乐遂出乎其间者,亦情之正也。”③通常的行事方式,常规。汉 刘向《说苑·奉使》:“不得擅生事者谓平生常经也。”鲁迅 《二心集 序言》:“所以含血喷人,已成了中国 士君子的常经,实在不单是他们的识见,只能够见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钱的势力。”④谓习见的经书,普通的经书。《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门生在家闭户读书,凛遵庭训,不过守着几句‘入孝出弟’的常经,那里有什么阴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时试虑熟题有蹈袭弊,力反常经,题纸下,七艺皆符。”⑤犹经常。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盖和善飞梯,为仪鸞司第一手,常经入禁闥供奉,颇知曲折。”

常来常往

chángláichángwǎng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王大老爷放了湖州府,在杭州还有差使,常来常往,总有用得着你船的时候。”

常例chánglì

①常规;惯例。《北齐书·樊逊传》:“才高不依常例。”《水浒传第三八回》:“往常时,但是发来的配军,常例送银五两。”②“常例钱”的略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说岳全传第七回》:“他们可有常例送来么?”

常鳞凡介

chánglínfánjiè

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俦也。”

常流

chángliú

①长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司马贞索隐:“常流,犹长流也。”②河流的正道。《史记·河渠书》:“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司马贞索隐:“言河之决,由其源道延长弛溢,故使其道皆离常流。” ③凡庸之辈。《晋书·习凿齿传》:“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旧唐书·陆元方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金 王若虚《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高氏世居畎亩,没没于常流,殆与草木共腐。”《明史·费震传》:“资格为常流设耳,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 ④常例。唐 刘知几《史通·惑经》:“斯岂非国之大事,不可限以常流者耶?” 

常满仓

chángmǎncāng

王莽所建仓名。《汉书·王莽传上》:“是岁,莽奏起明堂、辟雍、灵臺,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晋书·食货志》:“永平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於城东,粟斛直钱二十。”参见“常平仓”。

常名

chángmíng

①永恒之名。可以用来指称所有一切事物的名称。《老子 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魏书·太祖纪》:“官无常名,而任有定分。”《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无为观大象,冲用体常名。”②通常的名称。唐 黄滔《以不贪为宝赋》:“以玉为寳兮,寳之常名。”

常平仓

chángpíngcāng

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宣帝时耿寿昌首先倡建,以谷贱时用较高价籴入,谷贵时减价粜出,平衡米价而名。《汉书·食货志 上》:“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穀贱时增其贾而糴,以利农,穀贵时减贾而糶,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晋书 武帝纪》(咸宁二年九月)丁未,起太仓于城东,常平仓于东西市。《资治通鉴 齐纪二》汉置常平仓以救匮乏。《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三》(宋仁宗)诏:“荆湖北路民因灾伤,所贷常平仓米免偿。”

常期

chángqī

一定的期限。《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三国魏 曹丕《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唐 聂夷中《短歌》:“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唐 元结《贼退示官吏》:“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清史稿·礼志十》:“凡贡期,朝鲜岁至,琉球间岁一至……餘道远贡无常期。”

常然chángrán

①自然之性;常态。《庄子·骈拇》:“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后汉书·王符传》:“存亡以之迭代,政乱从此周復,天道常然之大数也。”②一向如此。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常然矣。”

常人

chángrén

①守常道不变的人。《尚书·立政》:“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蔡沉集传:“常人,常德之人也。”②平常的人。《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周书·韩盛传》:“德舆姿貌魁杰,有异常人。”唐 杜甫《哀王孙诗》:“高帝子孙尽隆準,龙种自与常人殊。”《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老爷乃万民之主,况又护持佛法,一念之诚,便与天地感通,岂是常人之可比。”鲁迅《华盖集·题记》:“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能够交着‘华盖运’。”③固定的人。《周书·异域传上·高丽》:“是俗好淫,不以为愧,有游女者,夫无常人。”《旧唐书·西戎传·拂菻国》:“其王无常人,简贤者而立之。”

常日

chángrì

①平日;往日。《南齐书·高帝纪》:“常日乃可屈曲相从,今不得也。”唐 韩愈《贺太阳不亏状》:“虽隔阴云,转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觉有殊。”明 王鏊《亲政篇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红楼梦第七七回》:“再或有咱们常日积攒下的钱,拿几吊出去。”②固定的日子。《南齐书·礼志上》:“虽郊有常日,明堂犹无定辰。”《魏书·礼志一》:“祭有常日,牲用少牢。”《宋史·礼志四》:“祀天神於冬至,祀地神於夏至,乃有常日,无所事卜。”

常身

chángshēn

佛学术语。为常住之佛身;即指如来之真身法身。盖常身为涅槃常住之理体,无有生老病死等之生灭变易现象,故称为常身。无常身,为方便之应化身;即指如来之应身、化身、生身。无常身系为接化众生而方便示现者,有生老病死之生灭变易现象,故称无常身。晋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其一》:“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常胜将军

chángshèngjiāngjūn

指每战必胜的指挥官。《后汉书·臧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自古以来就很少的。

常师

chángshī

固定的老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晋 袁宏《后纪·灵帝纪》:“蟠学无常师,博览无不通。”唐 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

常时chángshí固定的时间。王粲《务本论》:“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平时。 唐 杜甫《天河诗》:“常时任显晦,秋至转分明。”《红楼梦第一○一回》:“常时我见你不象今儿回来的快,问你一声儿,也没什么生气呢。”时常,常常。西游记第八十回》三藏道:也罢,也罢。八戒啊,你师兄常时也看得不差。《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俺家的常时打搅这里,多蒙看顾。”《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听见他这些话,也就常时请他来吃杯酒。”

常侍

chángshì

官名。皇帝的侍从近臣。秦汉有中常侍,魏晋以来有散骑常侍,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貲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常心

chángxīn

①犹成见。《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②平素的心迹。《庄子·德充符》:“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晋 张协《杂诗之六》:“感物多思情,在险易常心。”③通常的见解。王充《论衡·自纪》:“论説辩然否,安得不譎常心,逆俗耳?”④恒心。宋 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盖无常产而有常心者,古之所谓士也。”宋 苏轼《谢观音晴祝文》:“民无常心,固何知於帝力。”

常形

chángxíng

固定的形态或形状。《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史记·太史公自序》:“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宋 秦观《李训论》:“难无定势,易无常形,惟其人也。”

常性

chángxìng

①一定的规律。《逸周书·常训》:“天有常性,人有常顺。”②本性。《庄子·马蹄》:“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周德。”明 冯琦《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代周》:“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勿讶。”③持久性。刘厚明《小雁齐飞第一幕》:“五分钟热气--干什么都没常性!”

常旸

常阳

chángyáng

指长期干旱不雨。《尚书大传》卷三:"厥罚常阳。"《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刑罚妄加,羣阴不附,则阳气胜,故其罚常阳。"宋 苏轼《五岳四渎等处谢雨祝文》:"乃者常旸为灾,历时愈炽。"

常雩

cháng

礼制名。中国古代帝王祈雨的制度。我国自汉代即建雩坛,历代相沿。清代雩祀分为常雩与大雩。乾隆七年(1742) 定,孟夏择日于圜丘行常雩礼。初,常雩例为中祀,乾隆朝改为大祀。《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咸丰二年夏四月壬午,常雩,祀天於圜丘,恭奉宣宗成皇帝配享。详见“雩祀”。

常职

chángzhí

固有的职务。《左传·文公六年》:“宣子於是乎始为国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孔颖达疏:“续常职者,职有废闕,任贤使能,令续故常也。”《孟子·万章下》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晋书·华谭传》:“无为罢武库之常职,鑠锋刃为佃器。”

常准

chángzhǔn

①定法;原则。《后汉书·梁统传》:“臣窃见元哀二帝轻殊死之刑以一百二十三事,手杀人者减死一等,自是以后,著为常準,故人轻犯法,吏易杀人。”《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论》:“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準也。”②指一定的标准。《魏书·礼志一》:“圆丘之牲,色无常準,览推古事,乖互不一。”

常足

chángzú

永远满足。《老子·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张衡《东京赋》:“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晋 葛洪《抱朴子·知止》:“盖知足者常足也,不知足者无足也。”

cháng

①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神话中为了不让羿的一个心术不正的弟子拿到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民间多有其传说以及诗词歌赋流传。唐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②后比喻美女。③嫦娥卫星。

嫦娥奔月

cháng’é bēnyuè

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嫦娥奔月,龙宫探宝。”

cháng

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