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i

指野兽名。形似犬而残猛如狼,俗名豺狗,比喻贪婪残忍的人。唐 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嶸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豺狐之心

cháihúzhīxīn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他的心肠就像豺狐之心一样。《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豺虎

cháihǔ

①豺与虎。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晋 张载《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明 李东阳《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清 陈鹏年《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②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东汉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唐 杜甫《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明 王鏊《震泽长语·国猷》:“当时燕蓟沦于契丹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清 徐昂发《铁岭关诗》:“缅昔豺虎鬭,百战争要害。”邓中夏《过洞庭诗》:“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豺虎肆虐

cháihǔsìnüè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汉·孔融《卫尉张俭碑铭》中常待同郡侯览,专权王命,豺虎肆虐,威震天下。

豺狼

cháiláng

豺和狼;比喻贪婪残忍的人。《晋书 武帝纪》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宋书 本纪武帝上》忠臣碎于虎口,贞良弊于豺狼。唐 杜甫《哀王孙》:“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豺狼成性

cháilángchéngxìng

凶残的野兽。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当路

豺狼当涂

cháilángdāngdào

cháilángdānglù

cháilángdāngtú

本指豺狼横在路中间(当道:横在路中间),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亦作“豺狼横道”“豺狼当路”。东汉·班固《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成语“豺狼当道”最早出自于此。东汉·荀悦《汉纪·平帝纪》宝问其次,文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宝默然不应。《三国志 魏志 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晋书 熊远传》:“孝怀皇帝宫未反,豺狼当涂,人神同忿。”南朝陈·沈炯《为王僧辩等劝进梁元帝第三表》豺狼当路,非止一人;鲸鲵不枭,倏焉五载。

豺狼横道

cháilánghéngdào

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汉书 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豺狼虎豹

cháilánghǔbào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庐隐《东京小品》:“豺狼虎豹怎样凶狠恶毒,你们是想象得出来的。”

豺狼野心

cháilángyěxīn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南齐书·谢超宗传》寻超宗植性险戾,禀行凶詖,豺狼野心,久暴遐迩。

豺狼之吻

cháilángzhīwěn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chái

①等辈,同类的人们:类。辈。吾(我们这些人)。使动词表示使之同辈或使之同等。《资治通鉴 魏纪一》虽有王侯之号而侪于匹夫,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资治通鉴 隋纪七》(翟)让谢曰:“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资治通鉴 唐纪一》行至显福宫,虎贲郎将麦孟才、虎牙郎钱杰与(沈)光谋曰:“吾侪受先帝厚恩,今俯首事雠,受其驱帅,何面目视息世间哉!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先是(王)安石纠察在京刑狱,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府案其人罪当死。此诗(指杜甫《咏怀古迹其五》侪之(指诸葛亮)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②婚配:“男女使莫违”。

侪辈

cháibèi

①同辈;朋辈。《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与(韩)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儕辈。” 《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鱼)朝恩明日见上曰:臣子官卑,为侪辈所陵,乞赐之紫衣。唐 蒋防《霍小玉传》:“生之儕辈,共聆斯语更相叹美。”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李子金》:“尝与儕辈聚饮。”鲁迅《文学史纲要第一章》:“踊跃吟嘆,时越儕辈,为众所赏,默识不忘,口耳相传,或逮后世。”②犹辈分。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起初大约以年龄为限,就是侪辈同一的男女彼此配合。” 

侪偶

cháiǒu

同辈;同类的人或伙伴;伴侣。《明史·文苑传二·程敏政》:“敏政,名臣子,才高负文学,常俯视侪偶,颇为人所疾。”清 叶燮《原诗·内篇上》:“鲍照之才,逈出侪偶,而杜甫称其俊逸。”明史·萧廪传》:“境内回回部常羣行拾麦穗……令拾麦毋带兵器,侪偶不得至十人。” 《聊斋志异 八大王》仆虽不齿于侪偶,顾未敢以无赖之行,施之长者,何遂见拒如此?

侪俗

cháisú

①投合于世俗。《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参见“卑论侪俗”。②指世俗之人。清 支机生《珠江名花小传》:“性高尚,不与儕俗伍。”

chǎi I.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广雅》山茝,藁本也。《汉书·礼乐志》茝兰芳。注:“即今白芷。”《史记·礼书》侧载臭茝。《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II. zhǐ香草名。即白芷。如:茝若(茝若。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茝药(即白芷)

茝兰chǎilán

白芷与兰草的合名,通常泛指具有香气草本植物在这幽静的山谷中,茝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吸引着远方的蝴蝶前来翩翩起舞。“茞兰竟被芟鉏”的意思是白芷和兰草竟然被当作杂草铲除。《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表达了作者对晴雯的深情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