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 chá | ①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秋末开花,白色;种子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茶树。茶农。②特指“茶叶”:绿茶。红茶。花茶。沱茶。龙井茶。乌龙茶。③用茶叶沏成的饮料:茶水。茶饭。茶点(茶水、点心)。茶话会。茶博士(善于烹茶的人,亦指卖茶的人或茶馆侍者)。茶余饭后。④泛指某些饮料:茶汤。面茶。果茶。⑤特指“茶点”:早茶。晚茶。 |
茶博士 | chábóshì |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后世因以称卖茶人或茶坊伙计为“茶博士”。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便叫:“茶博士,将两杯茶来。”没多时,茶到。 |
茶饭无心 | cháfànwúxīn | 没有心怀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忙得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九回》:原来黛玉立定主意,自此以后,有意遭塌身子,茶饭无心,每日渐减下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眼看着一分节礼要被人夺去,更是茶饭无心,坐立不安。 |
茶褐 | cháhè | 赤黄而略带黑的颜色。宋 李觏《送黄承伯诗》:“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天地落梅香。”《水浒传第十四回》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明 陶宗仪《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茶褐,用土黄为主,入漆緑、烟墨、槐花合。”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黄黑色则曰茶褐。” |
茶课 | chákè | 茶税。《宋史·程之邵传》元和中,复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缗。《续资治通鉴卷 元纪六》禁沮挠江南茶课。 |
茶来伸手 饭来张口 | fànláizhāngkǒu cháláishēnshǒu | 形容什么也不干,坐享其成。张孟良《儿女风尘记一部九》他在儿子家里住了几日,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倒也快乐!可是几天以后,就腻烦了。 |
茶马 | chámǎ | 唐宋时期负责管理茶马生意的官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初,吴玠第四子揔。尝提举四川茶马,坐事贬秩,旋与祠。 |
茶马古道 | chámǎgǔdào | 茶马古道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间,从云南、四川进入西藏,一直延伸到尼泊尔、印度,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 |
茶马互市 | chámǎhùshì | 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
茶茗 | chámínɡ | 泛称茶。《尔雅·释木》“檟,苦荼” 晋 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唐 陆羽《茶经·事》:“昙济道人设茶茗,子尚谓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聊斋志异 乐仲》从此不复饮市上,惟日对琼华饮。华茹素,以茶茗侍。 |
茶筅 | cháxiǎn | 点茶 |
茶烟鬓丝 | cháyānbìnsī | 茶烟飘忽,鬓发成丝。感慨时光易逝。宋·苏轼《安国寺寻春》诗:“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多用于抒发人生感慨。 |
茶余饭饱 茶余饭后 | cháyúfànbǎo cháyúfànhòu |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套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难道还只当作亭子间“茶余饭后”谈天的资料吗。章以武《邢编辑轶事》:“在文艺界,传为茶余饭后的美谈。” |
搽 | chá | 本意是指用粉末、油类等涂(在脸上或手上等)。引申为粉饰美化。敷粉于脸。引申为粉饰美化。 陈登科《风雷 第一部第四七章》:“你这是朝黄龙飞脸上搽粉,朝敌人脸上搽粉。” |
搽脂抹粉 | cházhīmǒfěn | 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九回:“每日起来,搽脂抹粉,那脸上的烟色,还可遮得过去。”丁玲《水》:“是一些参观的人,还有一些搽脂抹粉的太太在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