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 | jì | 静,没有声音:寂静。寂寞。孤寂。寂寂。寂灭。寂默。寂寥(寂静空旷)。 |
寂寂 | jìjì | ①寂静无声貌。三国魏 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唐 王维《寒食汜上作》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唐 朱庆馀《宫词/宫中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宋 姜夔《暗香词 旧时月色》:“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宋 黄升《清平乐 宫怨》:“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明 高攀龙《枕石》:“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②孤单;冷落。汉 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唐 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宋 苏轼《纵笔三首》诗之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鬚萧散满霜风。”唐 齐浣《相和歌辞·长门怨》:“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
寂寂无闻 | jìjìwúwén |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清 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徐特立《读书日记·日本战败的原因》许多人过去有大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今日却寂寂无闻。 |
寂历 | jìlì | ①凋零疏落。文选·江淹《王徵君微 诗》:“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鸡悲。” 李善注:“寂歷,彫疏貌。”一说闲旷貌。宋 陆游《游万里桥南刘氏小园诗》:“我归门復掩,寂歷挂斜阳。”黄药眠《黄花岗的秋风暮雨》:“寂历的黄花夹着细雨飘零,守墓的园丁深锁园门何去?”②犹寂静;冷清。南朝梁 江淹《灯赋》:“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连冬心,寂歷冬暮。” 唐 孟郊《过彭泽诗》:“扬帆过彭泽,舟人讶嘆息。不见种柳人,霜风空寂歷。”金 边元鼎《晚行诗》:“隔浦行闻晚寺鐘,断坡寂歷对寒松。”明 汤显祖《江宿》:“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清 钱谦益《梅圃谿堂 诗》:“梅花村落傍渔庄,寂歷繁英占草堂。” |
寂寥 | jìliáo | ①寂静冷清;空旷高远。空廓:寂寥无人。《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唐 杜甫《阁夜诗》:“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唐 刘禹锡《秋词二首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 李商隐《无题诗》:“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巖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李宗闵党羽京兆尹杜)再三与约,乃诣(李)德裕。德裕迎揖曰:“公何为访此寂寥?”宋 欧阳修《秋声赋》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宋 苏轼《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宋 谢枋得《武夷山中》:“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清 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②根据《易经》所涉的义项,意谓沉寂、死气沉沉、毫无反应等。《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一》臣(御史中丞王畴)屡尝论奏,愿陛下(宋英宗)拨去疑贰,日与二府讲评国论,明示可否;而迄今言动寂寥,中外未有所传。 |
寂灭 | jìmiè | ①消灭;消逝。楼下的人声渐渐寂灭了。②佛教用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唐 韩愈《原道》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
寂寞 | jìmò | ①空虚无物。《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风尘不起,囹圄寂寞。”吕向注:“寂寞,言空虚也。”②寂静无声;沉寂。默默无闻。没有了,不存在了。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王逸注:“寂寞,无人声也。”唐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唐 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唐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唐 杜甫《梦李白 其二》:“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唐 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南唐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宋 张先《青门引词》:“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宋 苏轼《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宋 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宋 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宋 黄公绍《青玉案》:“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老舍《微神》:“﹝小房子﹞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好像它是寂寞的发源地。”③引申指辞世。唐 杜甫《凤凰台 诗》:“西伯今寂寞,凤声已悠悠。”唐 元稹《赠吴渠州从姨兄士则》诗:“宁氏舅甥俱寂寞,荀家兄弟半沦亡。”明 方孝孺《上巳约友登南楼诗》:“古人已寂寞,继者应在今。”④清静;恬淡;清闲。《文子·微明》:“道者,寂寞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淮南子·原道训》:“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漻寂寞,为天下枭。”高诱注:“寂寞,恬淡也。”唐 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⑤稀少。南朝梁 沉约《齐明帝哀策文》:“纪事寂寞,龟书可循。”⑥冷清;孤单。三国魏 曹植《杂诗 之四》:“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孟浩然《留别王维诗》:“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宋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宋 毛滂《惜分飞词》:“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北朝 江淹《别赋》“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水浒传 第十一回》:“(林冲)蓦然想起:‘我先在京师做教头,每日六街三市游翫吃酒,谁知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 |
寂漠 | jìmò | ①同“寂寞”。空虚。《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吕延济注:“寂寞,空虚也。”②同“寂寞”。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颜原,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③同“寂寞”。清静;恬淡。《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成玄英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班固《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南朝梁 僧顺《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④同“寂寞”。冷落;凄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
寂然不动 | jìránbùdòng | 寂:寂静。寂静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周易·系辞下》:“《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命导入寝室,见病者卧床上,寂然不动。” |
寂然无声 | jìránwúshēng | 寂静没有声音。近义词:鸦雀无声、万籁俱寂。《淮南子·泰族训》:“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这残盘剩饭,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为何寂然无声?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自始至终,寂然无声。乃使执法往报吴王曰:‘兵已整齐,愿王观之,惟王所用。虽使赴汤蹈火,亦不敢退避矣。’” |
寂若无人 | jìruòwúrén | 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笺本·德行下》:“傅茂远泊然静处,不妄交游民,袁司徒第经其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得非名贤。’” |
寂天寞地 | jìtiānmòdì | 比喻人没有能力或没有什么作为。明 王守仁《传习录》下卷:“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1回:“半夜三更,为什么寂天寞地地坐起堂来?” |
妓 | jì | ①以卖淫为生的女子:妓女。娼妓。妓院。②古代称歌女,表演歌舞的女子:歌妓。舞妓。歌舞妓。 |
妓籍 | jìjí犹乐籍。借指入乐籍的妓女。《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我闻你与继母流落于外,寻觅多年,竟无消耗,不期邂遇于此。却为何失身妓籍? | |
妓乐 | jìlè | ①指妓人表演的音乐舞蹈。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及辅政,而修室第园馆,丽车服,虽朞功之惨,不废妓乐。《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昼夜妓乐欢宴,指天画地。②乐妓,舞妓。《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庄宗初闻崇韬欲留蜀,心已不平,又闻全有蜀之妓乐珍玩,怒见颜色。③犹声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二胡暴贵不终》宗宪在江南亦恣情妓乐,自负嫪毐之器。 |
妓女 | jìnǚ | ①女歌舞艺人。②以卖淫为业的女子。《晋书 谢安传》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 |
妓妾 | jìqiè | 侍姬。《晋书 武帝纪》诏选孙皓妓妾五千人入宫。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虽造宾不沐嘉旨之俟,飢士不蒙升合之救,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资治通鉴 宋纪六》妹及妓妾来别,(范)晔悲涕流涟。《北史·杨素传》:“家僮数千,后庭妓妾曳綺罗者以千数。” 宋 王銍《补侍儿小名录》:“宠姐,寧王爱姬。王宴客,妓妾皆在,独宠姐无得见者。” |
妓媵 | jìyìng | 姬妾。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吾有疏亲,家饶妓媵。诞育将及,便遣閽竖守之。”《新唐书·段秀实传》:“室无妓媵,无赢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