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āng

水”与“仓”联合起来表示“生产食物的河湖泽海”。暗绿色: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②寒,冷:参见“沧沧凉凉”。

沧波


cāngbō

碧波。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閲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澮。”唐 李白《古风》之十二:“昭昭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宋 张元干《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赵朴初《水仙子》词:“问归船载着情多重?托沧波消息通。


沧沧凉凉

cāngcāngliángliáng

沧凉。《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清 龚自珍《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曜人之新沐濯,沧沧凉凉。不炎其光,吸引清气。”

沧海


cānghǎi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古代通称今黄海、东海海域为沧海,南海海域则称南海或涨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唐 钱起《送僧归日本》:“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唐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当时已惘然。宋 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宋 宋祁《落花》:“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宋 叶梦得《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唐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诗》: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沧海横流


cānghǎihéngliú

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晋书·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沧海桑田



cānghǎisāngtián

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后人据此提炼出“沧海桑田”这则成语。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

沧海一鳞


cānghǎiyīlín

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沧海一粟


cānghǎiyīsù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沧海遗珠


cānghǎiyízhū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新唐书·狄仁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杜甫《暮秋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宋 苏辙《食鸡头》诗:“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嚥还成沧海珠。”

沧江


cāngjiāng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南朝梁 任昉《赠郭桐庐诗》:“沧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唐 陈子昂《群公集毕氏林亭诗》:“子牟恋魏闕,渔父爱沧江。”唐 杜牧《旅宿》“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唐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宋 曾觌《水龙吟》:“看沧江潮上,丹枫叶落,浸关山冷。”明 张含《己亥秋月寄杨升庵诗》:“比来消息风尘断,白首沧江学钓鱼。”清 吴伟业《毛子晋斋中读吴匏庵手抄宋谢翱西台恸哭记诗》:“子陵留高臺,西面沧江緑。”

沧海


cānghǎi

①大海。三国魏 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指渤海)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②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③神话中的海岛名。

沧海横流

cānghǎihéngliú

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晋书·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引《孟子》云:‘当尧之世,洪水横流。’言不复故道,喻百姓散乱,似水之横流;今以为沧海,是水之大者。沧海横流,喻害万物之大,犹言在上残虐之深也。”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四:“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郭沫若《满江红》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沧海桑田

cānghǎisāngtián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唐·储光羲《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明 刘基《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沧海一粟

cānghǎiyīsù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沧海遗珠

cānghǎiyízhū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杜甫《暮秋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宋 苏辙《食鸡头》诗:“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嚥还成沧海珠。”金·元好问《寄答飞卿》:“一首新诗一线书,喜于沧海得遗珠。”明 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格古要论当再增考》:“《枯古要论》考收似亦博矣,偶尔检阅,不无沧海遗珠之叹。”

沧浪

cāngláng

古水名。有水、水之别流、 水之下流、夏水诸说。《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又东为沧浪之水。” 孔传:“别流在荆州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夏水》:“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宋 姜夔《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沔,沧浪之烟雨,鸚鵡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②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李善注:“孟子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清 毕沅《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唐 韩愈《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宋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短髮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明 高棣《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清 龚自珍《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清 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华硕宣)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唐 寒山《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③形容头发斑白。唐 姚合《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关河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④《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沧浪老人

cānglànglǎorén

指隐者、渔父。《楚辞 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唐·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沧流

cāngliú

青色的水流;江水。南朝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山祇蹕嶠路,水若警沧流。”南朝齐 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唐 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束帛仍赐衣,恩波涨沧流。”

沧洲

cāngzhōu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三国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南朝齐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唐 杜甫《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唐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宋 陆游《诉衷情词》:“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清 林则徐《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