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n

①狠,恶毒:惨毒。惨刻。惨虐。惨烈。惨无人道。②可悲伤,使人难受:凄惨。悲惨。惨淡。惨剧。惨案。惨景。惨象。惨不忍睹。惨绝人寰。③程度严重:惨重(zhòng)。惨败。

惨不忍睹

cǎnbùrěndǔ

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鲁迅《书信集·致周茨石》:“报上的记载,也无非是‘惨不忍睹’一类的含浑文字。”

惨不忍闻

cǎnbùrěnwén

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遥见何家坟中,树木阴森,哭声成籁,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丁未黄冈举义记》全城人民七八万,携男带女,各自逃生,肩摩踵接,路途挤拥,哭声载道,惨不忍闻

惨不忍言

cǎnbùrěnyán

惨:悲惨;言: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地震后的灾区真是惨不忍言。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惨惨

cǎncǎn

①忧闷;忧愁。《诗·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郑玄笺:“惨惨,犹戚戚也。”魏晋 徐干《室思》:“惨惨时节尽,兰华复凋零。”《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未尝吹篪,执管便韵,天性好杀,以此为欢,一日无事,辄惨惨不乐。唐 戴叔伦《边城曲》:“胡笳听彻双泪流,羈魂惨惨生边愁。”宋 苏轼《送李公择诗》:“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妻妾及婢,俱惨惨有离别之色。”清 黄景仁《别老母》:“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沈从文《边城十六》:“他惨惨的说:‘我有什么卓见可说,这是天意!’”②昏暗貌。惨,通“黲”。文选·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李善注:“通俗文曰:‘暗色曰驂。’惨与黲古字通。”唐 司空图《河上诗之一》:“惨惨日将暮,驱羸独到庄。”明 李梦阳《台寺夏日诗》:“积雪洞门常惨惨,炎天松柏转萧萧。”洪深《赵阎王第三幕》:“寂寂深夜,惨惨微月,层层古木,一株株危然耸立。”③引申为阴森萧瑟貌。《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内外惨惨,各怀怨毒。宋 范成大《白狗峡诗》:“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但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只闻鬼哭神号,不见天清日朗。”高长山《雪夜“拉驴”》:“森林中阴风惨惨,寒气逼人。”

惨恻

cǎncè

忧戚,悲痛。晋 陆机《序》衔恤哀伤……故作此赋,以纾惨恻之感。唐裴铏《传奇·颜浚》询之土人,乃陈朝宫人墓。浚惨恻而返。《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八》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元仁宗)孜孜为治,一遵世祖成宪云。

惨悴

cǎncuì

亦作“惨瘁”。 忧伤憔悴。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顇。”《南史·萧钧传》:“钧字宣礼,年五岁,所生区贵人病,便加惨悴。”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黯兮惨悴,风悲日曛。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 汤增璧《崇侠篇》:“草木惨悴,忽而清旷;剑戟森严,忽而游移。”

惨怛

cǎndá

忧伤,悲痛。惨怛无聊。《庄子·盗跖》:“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於体。”《汉书·元帝纪》:“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於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唐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弔伤色惨怛,唁失词劬愉。” 《聊斋志异 连城》惨怛无术,相对默默;而睹其愁颜戚容,使人肺腑酸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公见之,中心惨怛,痛不可忍。”徐迟《歌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在旧社会里,一些爱国的老一辈的地质工作者是怎样的孤独、寂寞、惨怛,而又何等地勇敢、坚强、有志气呵!”

惨黛

cǎndài

愁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顾(生)即导生旋转多所,见连城与一白衣女郎,泪睫惨黛,藉坐廊隅。”

惨淡/惨澹

cǎndàn

①光线暗淡。惨淡的月光,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②(筹划、构思等)艰苦地,苦费心力地。惨淡经营。唐 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唐 李商隐《韩碑》:“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③悲惨凄凉。惨淡人生。金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二首》:“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宋 吴文英《莺啼序词》:“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惨淡经营

惨澹经营

cǎndànjīngyíng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清 叶燮《原诗》:“杜甫七言长篇,变化神妙,极惨淡经营之奇。”

惨毒

cǎndú

①残酷狠毒。手段惨毒。《汉书·陈汤传》郅支单于惨毒行於民,大恶通于天。《水浒传 第一百回》虽是张雄等恶贯满盈,李俊这条计策,也忒惨毒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四》全子才诞妄惨毒,乃援刘子澄例,自陈改正。②悲痛怨愤。三国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窃不愿於圣代有不蒙施之物。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惨毒之怀。

惨棘

cǎnjí

严刻峻急。棘,通“亟”。《新唐书·严郢传》:“逮捕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下狱,楚掠惨棘,锻成其罪。”《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父兄共絷之,楚掠惨棘,几于绝气。

惨嗟

cǎnjiē

悲叹。《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二》(达奚)抚惶遽,书白其父曰:“彼(杨国忠)恃挟贵势,令人惨嗟,安可复与论曲直!”遂置(杨)暄上第。

惨沮

cǎnjǔ

忧伤沮丧。唐 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自伤魂惨沮,何暇思幽玄。”《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四》顷之,十人至。十人还,复易十人去。其去而还者皆色惨沮,若尝涕泣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张)邦昌亦变色,惟时雍及吴幵、莫俦、范琼等,欣然以为有佐命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程宰兄弟两人因是做折了本钱,怕归来受人笑话,羞惭惨沮,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不思量还乡去了。”《聊斋志异 棋鬼》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萧军《八月的乡村》五:“那个俘虏叫喊着,两只手高高遮起自己的眼睛,声音是惨沮的。”

惨绝人寰

cǎnjuérénhuán

人寰:人世。人世间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了。形容悲惨或残暴到极点。1960年峻青《故乡杂忆》:“指挥着几百万美械装备的大军,向解放区进行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惨刻

cǎnkè

凶狠刻毒。后书·和帝纪:“今秋稼方穗而旱,云雨不霑,疑吏行惨刻,不宣恩泽,妄拘无罪,幽闭良善所致。”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监察御史李嵩、 李全交,殿中王旭,京师号为‘三豹’……皆狼戾不轨,鴆毒无仪,体性狂疎,精神惨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殷家女子……惯会唆那丈夫做些惨刻之事。”清史稿·刑法志序:“治狱者虽不尽仁恕,然如唐之张汤、赵禹、周兴、来俊臣辈,深文惨刻,无有也。”

惨酷

cǎnkù

极其残酷;极其刻薄。《史记·酷吏列传论》其廉者足以为仪表……虽惨酷,斯称其位矣。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其为政也……或苛猛惨酷,或纯威无恩。《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自今士卒有犯,并依军法,不得剜眼、刳心,过为惨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国家法令之设,所以与天下公共者也,而惨酷之吏,非理用刑,或残人之肢体,或坏人之手足,或因微罪而陨其性命,或罹非辜而破其家业。

惨栗

cǎnlì

悲痛之极。 汉 王褒《九怀·思忠》:“感余志兮惨栗,心怆怆兮自怜。”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公一夜梦父来,颜色惨栗。” 寒极貌。《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 王冰注:“惨栗,寒甚也。”《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凝冰惨栗,而不能凋欵冬之华。”

惨懔

cǎnlǐn

亦作“惨廪”,“惨凛”。寒冷;阴寒危惧。唐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惨懔,毛发萧条。” 宋 陆游《绍熙辛亥九月四日雨后》诗:“发毛惨凛谁复支,性命么微不禁赫。”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跳神》:“赫气惨凛,尤能畏怖人。”

惨绿cǎnlǜ

“惨”通“黪”,意为暗淡。惨绿,黪绿、深绿色。《花月痕第四十回》卷施不死亦无生,惨绿空留一段情。

惨绿愁红

cǎnlǜchóuhóng

指经风雨摧残的绿叶红花。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緑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 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词》:“惨緑愁红,憔悴都因一夜风。”

惨绿年华

cǎnlǜniánhuá

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清 龚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七:“十年提倡受思身,惨绿年华记忆真。”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上:喜狎俊少,见有翩翩白袷惨绿年华者,纡望连而不置。

惨绿少年

cǎnlǜshàonián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唐 张固《幽闲鼓吹》:“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

惨目

cǎnmù

犹言惨不忍睹。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邪!”《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军务记》:“是日也,内外居民,目愴有天,穴钻无地,衢路徬徨,庭堂瞻企,竹杖老羸,弓鞋幼女,莫不惨目伤心,摧肝切齿。”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五章三》:“沿途的情景真是惨目。”

惨虐cǎnnüè

残酷暴虐。残酷虐待。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冯为浚仪尉,多肆惨虐,巡察以为强。”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诸将军专事烧杀掠夺,做尽惨虐行为,以取笑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惨虐孤遗,离间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

惨慽

惨戚

cǎnqī

悲伤凄切。汉·苏武《答李陵诗》:“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西游记第三十七回》那太子闻言,心中惨慽明·王錂《寻亲记·应试》:“娘在家中,莫为儿惨戚。”

惨凄

惨悽

cǎnqī

悲惨凄凉。《楚辞·九辩》:“心閔怜之惨悽兮,愿一见而有明。”《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东汉 刘桢《赠从弟 其二》:“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三国魏 嵇康《琴赋》:“是故怀慼者闻之,则莫不憯懍惨悽,愀愴伤心。”宋 林逋《途中回寄闾丘秀才诗》:“极目半秋色,此情聊惨悽。”明 王錂《寻亲记·就教》:“爹何处未归,嘆家贫教娘惨凄。”老舍《月牙儿二》:“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

惨切

cǎnqiè

①悲惨凄切。汉 刘桢《黎阳山赋》延首南望,顾瞻旧乡,桑梓增敬,惨切怀伤。元 关汉卿《单刀会 第四折》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范)祖禹之词深至,以为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②指天气萧瑟凄厉。南朝梁 江淹效阮公诗 之八》仲冬正惨切,日月少精华。

惨然

cǎnrán

①心里悲痛的样子。《史记·外戚世家》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第五十三回》庄王惨然曰:“吾当复封汝国,汝可迎陈君而立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六》张浚迎谒道左,见帝(宋高宗)谢曰:“秦桧盛时,非陛下保全,无此身矣。”帝惨然曰:“桧,娼嫉之人也。”②惨淡昏暗貌。明 梁辰鱼《步步娇·秋日别情 套曲》洞房虚孤灯惨然,似枯枝泣露蝉,似风花泣杜鹃。

惨伤

cǎnshāng

悲伤;惨痛忧伤。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姐妹分别之时,你我不忍分捨,好不惨伤!”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儿女之事粗能了了,但分离至此,令人终觉惨伤耳。”鲁迅《彷徨·孤独者》:“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惨舒

cǎnshū

汉 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后以“惨舒”指忧乐、宽严、盛衰等。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矣。”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国忠恃势倨贵,使人之惨舒,出於咄嗟。”宋 王禹偁《送廖及序》:“戎车未息,民赋且繁。惨舒之权,虽制於郡国,字育之道,亦系於令长。”《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文彦博言于帝曰:“诸路帅臣、转运使,职任至重,一道惨舒系焉,所宜择人久任。”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九》:“此於民情之休戚,世道之惨舒,君子可以观变矣。”

惨惕

cǎntì

悲伤。《魏书·李彪传》:“无情之人,父兄繫狱,子弟无惨惕之容。”

惨无人道

cǎnwúréndào

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五十二回》:“将妃、主等人,一一剖心致祭,惨无人道。”

惨无天日

cǎnwútiānrì

犹言暗无天日。他们过着惨无天日的日子。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以希腊、罗马之文明,而其下级社会之民,被虐待者惨无天日,其所沐文明之膏泽者,不过国中一小部分耳。”

惨颜

cǎnyán

谓表情悲伤。宋 张耒《春日》:“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宋 陆游《鹧鸪天·葭萌驿作词》:“惯眠古驛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惨雨酸风

cǎnyǔsuānfēng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cǎn

稴穇,穗不实。见齐民要术。《正字通》穇子生水田下湿地,山东河南五月种苗如茭黍,八九月抽茎,有三稜,结穗如粟,分数岐,内细子如黍粒,赤色。稃最薄,擣米为麫,味涩。一名龙爪粟,俗呼鸭爪𥟑。

cǎn

昏暗或灰黑色。黪黩:昏暗,如“何时通舟车,阴气不黩?”灰黑色:“以衣蒙之”。

cǎn I.

出乎意料,用作副词。II. qián 用作“于朁”,又作“于潜”,古县名,在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又通“僭”,表虚假。III. jiàn古同“僭”,虚假。

cǎn

古同“惨”。万分悲怜,凄惨。《说文》憯,痛也。《淮南子·人间训》怨之憯于骨髓。注:“犹痛也。” 《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残暴。③锋利:《庄子·庚桑楚》“兵莫于志,镆铘为下。” ④竟然:“胡宁瘨我以旱?不知其故。” ⑤忧伤:“故其风中人状,直悽惏慄。” ⑥速疾之意。    

憯恻cǎncè

悲痛。《楚辞·九辩》:中憯惻之悽愴兮,長太息而增欷。汉 王粲《登楼赋》: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憯懔

cǎnlǐn

忧惧貌。凄凉貌。三国 魏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愀怆伤心。” 明刘基《述志赋》:“气勃欝以凭中兮,心恻伤以憯懔。”晋 陆机《感时赋》:“悲夫!冬之为气,亦何憯懔以萧索。” 

憯然

cǎnrán

栗然,瑟缩貌;忧伤貌;痛切貌。《庄子·天运》:“夫仁义,憯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锺泰发微:“‘憯’读惨。‘憯然’,痛切貌。”《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乃者诏下,止诸侯朝者,寡人憯然不知所出。”清·方苞《书考定后》:“惟尊同者不降,时憯然不得於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