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嵾叅

cān I.

①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参见“笔参造化”②相间,夹杂:参杂。参半。③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④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晋书 符坚载纪上》坚以(涉)翼犍荒俗,未参仁义,令入太学习礼。⑤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聊斋志异 慧芳》入室参母,起拜尽礼。⑥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孽海花第五回》(仑樵)横竖没事,今日参督抚,明日参藩臬,这回劾六部,那回劾九卿…⑦并列,排列。《论语·卫灵公篇》立则见其(言忠信,行笃敬)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礼记·中庸(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注释:参天地:与天地并列为三。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⑧参与、参互、混同。《庄子·齐物论》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II.cēn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差不齐”、“参差错落”。III.shēn①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②中药名:人参。党参。IV.sān古同“叁”,三的大写。《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庄子·大宗师》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

参半cānbàn

两种成分在某一整体中各占50%半数;半。。汉 王粲《登楼赋》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宋书·刘道产传》:死伤参半,壮志不衰。·方苞《弟椒涂墓志铭》:日入诵书,夜参半不寐。各占一半。

参厕

cāncè

参与;置身。《魏书·乐志五》:“臣等以愚昧参厠问道,呈御之日,伏增惶惧。”《隋书·高祖纪下》:“上勑斥候,不得輒有驱逼,男女参厠於仗卫之间,逢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北史·李谔传》:“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参厠缨冕。”

参禅cānchán

佛教禅宗的修持方法。有游访问禅、参究禅理、打坐禅思等形式。《西游记第十二回》选集诸僧,参禅讲法。

参乘

骖乘

cānchéng

陪乘或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史记 孝文本纪》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资治通鉴 周纪一》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资治通鉴 周纪二》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太监)同子参乘,袁丝变色。《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王使寿成御,郎中令遂参乘。

参处

cānchǔ

指斟酌处理。《新唐书·戴胄传》:“参处法意,至析秋豪,随类指擿,言若泉涌。”《聊斋志异 一员官》某官虽微?亦受君命。可以参处,不可以骂詈也! ②加以弹劾和处分。《儒林外史 第二四回》:“况他这件事也还是敬重斯文的意思,不知可以求得大老爷免了他的参处罢?”《清史稿·刑法志三》:“限满不结……各级分限如前。如仍迟逾,照例参处。”加以弹劾和处分。

参弹

cāndàn

《淮南子·脩务训》:“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复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 高诱注:“参弹,并弦;复徽,上下手也。”

参定

cāndìng

参酌商定。《魏书·崔孝芬传》熙平中,澄奏地制八条,孝芬所参定也。宋 苏轼《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伏望陛下令君锡条具祖洽讥讪之言,下近臣参定,以明枉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先是诏造新历,以冯履参定。

参革

cān’gé

旧时官吏因受弹劾而被革职。《红楼梦 第三回》:“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微员食禄有定数》:“制军谓此等劣员,亟应参革。” 《聊斋志异 李司鉴》时总督朱云门题参革褫究拟,已奉俞旨,而司鉴已伏冥诛矣。

参光

cān’guāng

犹齐光,同光。《庄子·在宥》:“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成玄英疏:“参,同也。”《文子·下德》:“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

参劾cānhé君主时代上奏章揭发官吏的罪状;弹劾。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2篇》雍正五年(1727年)底,曹頫fǔ(曹雪芹的叔父养父)终于大难临头,他被参劾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

参怀

cānhuái

共同商议。宋书·恩倖传·戴法兴:“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戴)法兴、(巢)尚之参怀。”南齐书·文学传·贾渊:“永明中,卫军王俭抄次百家谱,与渊参怀撰定。” 《资治通鉴 齐纪四》(萧)子良善相毗辅,思弘治道,内外众事,无大小悉与(萧)鸾参怀,共下意!

参校cānjiào

参与校订。参考。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②参照同名的另一种版本校订某一部书。 

参决

cānjué

①商酌决策。《魏书·高颢传》:“军机取舍,多与参决。”《新唐书·刘祎之传》:“高宗又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②参与决策。《魏书·李訢传》:“訢既宠於显祖,参决军国大议,兼选举,权倾内外。”《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元史·欧阳玄传》:“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③指参与决策的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十六》:“孝宗之末,詔皇太子参决庶务,杨诚斋时为宫僚,上书太子曰:‘民无二主,国无二君,今陛下在上,又置参决,是国有二君也。’”

参军

cānjūn

①官名。东汉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晋书 元帝纪》诸参军拜奉车都尉,掾属驸马都尉。《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累迁随王镇西谘议参军。②唐宋时“参军戏”的脚色名。③参加军队。④猿和猪的别名。

参狼羌

cānlángqiāng

古代少数民族羌族中的一支。《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参狼羌寇武都,陇西太守马援讨降之。”李贤注:“参,音所今切。”

参寥

cānliáo

①庄子中虚拟的人名,寓意虚空高远。《庄子·大宗师》:“玄冥闻之参寥, 参寥闻之疑始 。” 陆德明释文引李颐云:“参,高也。高邈寥旷,不可知也。” 邓溥《玄想诗之二》:“秋魂逍遥游,梦见居兜率。参寥闻疑始,乃入寥天一。”②泉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智果寺,宋僧参寥子卜居于此,故称。宋 苏轼《喜刘景文至诗》:“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 六一岂念吾。”清 孙枝蔚《新岁寄怀王季鸿游浙中诗》:“泉水他时照鬢鬚,参寥、六一肯忘吾。”自注:“参寥、六一,皆泉名。”

参论cānlùn参与讨论。《后汉书·张衡传》:“永初中,謁者僕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记,因定家礼仪,上言请衡参论其事。”弹劾追究。《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今青苗法行,果然不好,以致百姓受害生怨,王安石却归罪到东坡身上,説是他的祸根,因叫门下人寻他的过失参论他。”

参前倚衡

cānqiányǐhéng

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论语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明·唐顺之《答王遵岩书》然以为有物,则何睹何闻;以为无物,则参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卦世间一物。

参商之虞

cānshāngzhīyú

参、商:星宿名。参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虞:忧虑。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参实

cānshí

验证,核实。晋 袁宏《后纪·桓帝纪》:“臣以会日促迫,故先举所闻,其未审者,方当参实,以除凶类。”《宋史·天文志一》:“至唐僧一行,改大衍历法,始復用浑仪参实,故其术所得,比诸家为多。”

参天

cāntiān

高耸到空中。参天古树。唐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唐 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参天贰地

参天两地

cāntiānèrdì

cāntiānliǎngdì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参透机关

cāntòujīguān

参:检验,察看。机关:阴谋或秘密所在。看透了阴谋和秘密。她已经参透机关,就不再说什么了。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知孙寡妇已先参透机关,将个假货送来。”

参详

cānxiáng

①参酌详审。梁书·徐勉传:“天监元年,佟之(何佟之)启审省置之宜,敕使外详。时尚书参详,以天地初革,庶务权舆,宜俟隆平,徐议删撰。”《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唯明主参详,使白黑分别!粤剧关卿第六幕:“且将朱帘秀收监,待我参详定谳。”②思量;琢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变文》:“心头託首细参详,世事从来不久长。” 明 袁宏道《送武冈州判张子之任诗》:“胥徒勤检点,蛮语细参详。” 峻青《海啸 第四章四一》:“这个嘛, 赵司令你自己慢慢参详去吧。”③犹端详。元 孟卿《魔合罗第三折》:“正行中举目参详,见雄纠纠公人如虎狼。”

参星礼斗cānxīnglǐdǒu

也称为朝真礼斗,是道教独有的一种仪式,旨在为人消灾、解厄、祈安、转运延寿。这种仪式源于对星宿的崇拜,与人的生死祸福密切相关。《红楼梦第六十三回》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等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

参省

cānxǐng

参验省察。《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参墟

cānxū

参星的分野。当今山西、河南一带。《晋书 文帝纪》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公崇位相国,加于群后,启土参墟,封以晋域。

参玄

cānxuán

宗教语。犹参禅。参究玄理。玄,深奥、神秘。明 于颍《暑中偕文将泛湖谒牧雪师》诗:“参玄过白社 ,破浪狎清流。《聊斋志异 紫花和尚》时有僧善参玄,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讲《楞严》。泛指探究哲理。唐 杨炯 《<王勃集>序》:“扬子云之暮年,遂起参玄之叹。” 扬雄晚年曾仿《易》著《太玄》,故云。

参夷

cānyí

封建王朝诛灭三族的酷刑。《晋书 武帝纪》古设象刑而众不犯,今虽参夷而奸不绝,何德刑相去之远哉!《晋书 王羲之传》殆同秦政,惟未加参夷之刑耳,恐(陈)胜(吴)广之忧,无复日矣。

参用

cānyòng

①间杂而用;兼用。南朝梁 沉约《南郊赦诏》:“军政国容,事绪非一。刑礼参用,未臻和简。”《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闻有以君子小人参用之说告陛下者,此乃深误陛下也。自古君子小人无参用之理,圣人但云君子内小人外则泰,君子外小人内则否。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佐领官不宜部选》:“臣闻古者,计户以贡士,量官而署吏,故官不乏吏,士不乏官,士吏官员,必相参用。”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七:“王仰之先生处置讲演一课,有两种方法,交互参用。”②参酌使用、任用。宋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三代学校劝教之具,汉代郡国太常察举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参用。”《明史·湖广土司传·施州》:“命以施州宣慰司为从三品,东乡诸长官司为正六品,以流官参用。”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读此知学政一差,本非翰林所应预,仁皇帝特破格参用之。”

参云cānyún高耸入云。江淹《别赋》:“辽水无极,雁山参云。”
参谪cānzhé

弹劾贬谪。《镜花缘第六回》:“百花仙子道:‘小仙身获重谴,今被参謫,固罪所应得。’”

参知政事

cānzhīzhèngshì

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简称“参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宋仁宗时范仲淹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参知政事秦桧。

参注

cānzhù

谓列入名册,斟酌录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张邦昌、刘豫僭号背国,原其本心,实非得已,其子孙亲属,并令依旧参注,无官者仍许应举。"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高琪定制省部寺监官,参注进士吏员。"

参酌

cānzhuó

参考;酌定。商讨。《后汉书·曹褒传论》:" 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 颇采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说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宋威)迹状如此,不应复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一》除参酌到罪恶深重不可复用人外,并许随材选任。《聊斋志异 口技》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

参咨

cānzī

参与商讨。《后汉书·袁绍传》:“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参佐

cānzuǒ

①部下;僚属。《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以淮南初定,转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基上疏固让,归功参佐。”《晋书 元帝纪》西阳王羕及群僚参佐、州征牧守等上尊号,帝不许。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 《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八》(司马)农不应,敕备假版,以(眭)邃为高阳太守,参佐家在赵北者,悉假署遣归。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及兵兴之后,始立使额,参佐既众,簿书益繁,百弊之源,自此而始。” 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所以当水陆军提督者,皆老成谋略,优长之选。犹备有参佐数员,常与运筹决策以资歷练而审机宜。”②辅助。 唐 赵元一《奉天录 卷四》:“参佐幃幄,大兴王师。” 黄侃《新方言 后序》:“盖以大海荡荡,不择细流;不贤识小,所以参左笔削。” 

骖  

cān

①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左骖殪兮右刃伤”。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战(占)梦。史记·管晏列传》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②驾驭,驾三匹马:“载骖载驷”。王勃《滕王阁序>:俨骖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明 王守仁《瘗旅文》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③泛指马。《聊斋志异 娇娜》细视,则皇甫公子也。揽辔停骖,悲喜交至。《聊斋志异柳生》曩受解骖之惠,旦夕不 忘。

骖騑

cānfēi

驾在服马两侧的马。《墨子·七患》:“彻驂騑,涂不芸。”后指驾车之马。蔡邕《协和婚赋》:“车服照路,驂騑如舞。”王勃《滕王阁序》:俨骖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

骖风驷霞

cānfēngsìxiá

指仙道者云游四方。元 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公诚能高卧空山,远引遐微,则为巢、许、务、涓之徒可,为严陵、鲁连之徒亦可,虽欲骖风驷霞,诙诡变眩如偓佺、安期、羡门、卢敖、徐福之徒亦可。”

骖鸾

cānluán

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南朝梁·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宋 曾觌《水龙吟》:“吹箫仙子,骖鸾归路,一襟清兴。”

骖鸾驭鹤

cānluányùhè

驾驭鸾凤仙鹤。喻成仙。

骖乘cānshèng

古代乘车礼仪中的重要职位,特指在车右位置负责陪乘的人员。古代乘车制度中,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骖乘处右承担警卫职责。“乘”在古汉语中作职官称谓时多读shèng音。《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四回》范匄曰:“我当亲往,看汝用力。”即时命驾车,使斐豹骖乘,同至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