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纔③④ | cái | ①能力: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②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才。奇才。奴才。蠢才。③副词。方,始: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④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⑤通“材”。本性,资质。《孟子·告子上》:“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
才蔽识浅 | cáibìshíqiǎn | 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请原谅我的才蔽识浅。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
才薄智浅 | cāibózhìqiǎn |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他才薄智浅,根本不能胜任。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
才出虎口 又入狼窝 | cáichūhǔkǒuyòurùlángwō | 比喻刚刚逃离一个险境,又陷入另一个险境。他心中升起无限感慨:唉,我伍次友也是命里多磨难,刚出虎口,又入狼窝。罗旋《梅》一四:“也是我命苦,才出虎口,又入狼窝。” |
才大难用 | cáidànányòng | 见“材大难用”。《书言故事·花木类》:“有才不遇,曰才大难用。” |
才大如海 | cáidàrúhǎi |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
才德 | cáidé | 才能德行。《列子·力命》:“东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於是矣。’”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
才德兼备 德才兼备 | cáidéjiānbèi décáijiānbèi | 指既具备才干能力,又具备思想品德。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
才调 | cáidiào | 犹才气。多指文才。《隋书·许善心传》:徐陵大奇之,谓人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晋书·王接传论》:“王接才调秀出,见赏知音,惜其夭枉,未申骥足。”唐 李商隐《读任彦升碑》诗:“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唐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访事的得了此言,回复荆公,说:“苏小姐才调委实高绝,若论容貌,也只平常。”《聊斋志异 仙人岛》念己才调,自合芥拾青紫,富贵后何求弗得。 |
才短气粗 | cáiduǎnqìcū | 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他是一个才短气粗的人。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
才短思涩 | cáiduǎnsīsè | 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
才多识寡 | cáiduōshíguǎ | 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三国魏·刘邵《人物志》:“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才干 | cáigàn | 干才,办事的才能。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篇》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
才高八斗 | cáigāobādǒu | 才,指文才、才华。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斗,器具名。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陈国凯《代价》:“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学富五车。唐 浩明《曾国藩》: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 |
才高七步 | cáigāoqībù | 形容才思敏捷。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西湖二集·七妓佐夫成名》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持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 |
才高气清 | cáigāoqìqīng | 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他才高气清,很有绅士风度。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
才高行厚 | cáigāoxínghòu | 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汉 王充《论衡 命禄》:“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迈。” |
才高行洁 | cáigāoxíngjié | 洁:清白。才能高;品行好。改革开放的大业,需要大批才高行洁的青年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汉 王充《论衡 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
才高意广 | cáigāoyìguǎng | 意:意愿;理想;广:广阔;远大。才学很高;志向远大;却难于成就大事业。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孔融)之徒。”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妖由人兴,象由心造。才高意广,翻以好异陨生。 |
才高运蹇 | cáigāoyùnjiǎn |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才高运蹇的痛苦无人能理解。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
才贯二酉 | cáiguànèryǒu |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
才广妨身 | cáiguǎngfángshēn | 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
才过屈宋 | cáiguòqūsòng |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
才华超众 | cáihuáchāozhòng |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
才华盖世 | cáihuágàishì | 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他20多岁时就写出了震惊文坛的小说,可称得上是才华盖世。 |
才兼文武 | cáijiānwénwǔ |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八回:“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识达古今。” |
才具 | cáijù | 才能。《老残游记第十二回》仁甫接了,说道:在下粗人,不懂衙门里规矩,才具又短,恐怕有累令兄知人之明,总是不去的为是。 |
才畯 | cáijùn | 同“才俊”。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原注:“畯,或作‘俊’。” |
才可 | cáikě | 恰好。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纔可颜容十五餘。” |
才夸八斗 | cáikuābādǒu | 耀才华出众。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
才力 | cáilì | ①才能,能力。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②财力。 |
才良 | cáiliáng | 指才士贤人。《隋书·高祖纪下》:“诛翦骨肉,夷灭才良。”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才良。”《新唐书·李石传》:“今四海夷一,唯登拔才良,使大小各任其职。” |
才略 | cáilüè | 才干和智谋。宋 司马光《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观其(慕容垂)才略,权智无方,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人之杰也。宋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
才貌兼全 才貌俱全 才貌双绝 才貌双全 | cáimàojiānquán cáimàojùquán cáimàoshuāngjué cáimàoshuāngquán | 才学相貌都好。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
才敏 | cáimǐn | 才思敏捷。《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瞻)工书画,彊识念, 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宋 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王)刚峭善议论,才敏过人,临事敢决无所屈。”清 昭槤《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 |
才名 | cáimíng | 才华与名望。兼有才华与名望。《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北齐书·文襄纪》:“至於才名之士,咸被荐擢。”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宋 陆游《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清 黄景仁《夜坐述怀呈思復诗》:“似水才名难疗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
才墨之薮 | cáimòzhīsǒu | 指文人聚集的地方。清 龚自珍《书金伶》:“噫!江东才墨之薮,楼池船楫之观,灯洒之娱,春晨秋夕之游,美人公子,怜才好色,姚冶跌逿之乐,当我生之初,颇有存焉者矣。” |
才谋 | cáimóu | 才能和谋略。《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君运其才谋,官方任贤,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宋 范仲淹《依韵酬益利钤辖马端左藏》:“滥登清显遇公朝,岂有才谋可致尧。” |
才器 | cáiqì | 才气格局。《曾国藩家书》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郭沫若《楚霸王自杀》:我看他的才器,最好是做一员大将。 |
才气过人 | cáiqìguòrén | 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他虽然是才气过人的诗人,但英年早逝。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才气横溢 才华横溢 | cáiqìhéngyì cáihuáhéngyì | 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与锋芒毕露不同。清·廖全孙、吴昌绶《嘉业堂藏书志·清别集》:“迓亭经纪淹通,识见明达,散文郁勃崎,才华横溢而仍就绳墨,骈体轶丽,雅近四杰。” |
才气无双 | cáiqìwúshuāng | 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宋 苏泂《雨中花》词: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 |
才情 | cáiqíng | 才思,才华。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 :‘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於所闻。’”唐 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才情百巧鬪风光,却关雕花刻叶忙。”宋 杨无咎《柳梢青 词》:“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明 唐寅《过秦楼·题莺莺小象词》:“瀟洒才情,风流标格,脉脉满身倦。” 许地山《慕》:“你说过他底才情、相貌和举止都不象平常人。” |
才然 | cáirán | 刚刚。《西游记第二十五回》清风道:“果子不少,只因树高叶密,不曾看得明白。才然又去查查,还是原数。” |
才人 | cáirén | ①才子,有文学才能的人。清·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②宫中女官名。对轻薄文人的贬称。《晋书 武帝纪》出后宫才人、妓女以下三百七十人归于家。唐 杜甫《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唐时正四品女官,婕妤正三品)唐 杜甫《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道“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其中的“才人”是宫中女官名,为魏晋南北朝时设置,通常兼作妃嫔。清 龚自珍《咏史》:“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
才识 | cáishí | 才能与识别力。才识过人。《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孙)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 |
才识过人 | cáishíguòrén |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
才士 | cáishì | 有才德之士;有才华的人。《庄子·天下》:“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盗跖》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晋 葛洪《抱朴子·尚博》:“百家之言,虽有步起,皆出硕儒之思,成才士之手。”宋 范仲淹《上张右丞书》:“天下才士,莫不稽顙,仰望光明。”清 赵翼《瓯北诗话·七言律》:“自古诗十九首以五言传,柏梁以七言传,於是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章炳麟《辨诗》:“魏文侯听今乐则不知倦,古乐则卧;故知数极而迁,虽才士弗能以为美。” |
才疏学浅 | cáishūxuéqiǎn | 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于自谦)。亦“学浅才疏”。《汉书·谷永传》:“臣材朽学浅;不通政事”。 |
才疏意广 | cáishūyìguǎng |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宋·苏轼《孔北海赞》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且谓“才疏意广”,岂不悲哉! |
才疏志大 | cáishūzhìdà | 见“志大才疏”,志向很大而学识和才能浅薄。《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有些年轻人才疏志大,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
才属 | cáishǔ | 仅能连续。形容声气微弱乏力。《晋书 宣帝纪》帝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 |
才思 | cáisī | 指才气和思致。才思敏捷。才华和能力。《后汉书·文苑传·祢衡》:“(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唐 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宋 王巩《王氏谈录·经史》:“经书养人根本;史书开人才思。”《聊斋志异 仙人岛》王勉,字黾斋,灵山人。有才思,累冠文场。 |
才望高雅 | cáiwànggāoyǎ |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先生才望高雅,人人景慕。《旧唐书 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
才秀 | cáixiù | 犹才俊。《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晋书·张天锡传》:“观朝荣,则敬才秀之士。”唐 李白《泽畔吟序》:“公代业文宗,早茂才秀。” |
才秀人微 | cáixiùrénwēi | 秀:优异。微:卑微,低微。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
才学 | cáixué | 才华和学识。饱有才学。《颜氏家训·杂艺》平氏县令,才学快士,而画绝伦。 |
才学兼优 | cáixuéjiānyōu |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
才艺 | cáiyì | 亦作“才蓺”。才能。《列子·周穆王》:“万物滋殖,才艺多方。”《后汉书·仲长统传》:“表德行以厉风俗,覈才蓺以叙官宜。”唐 韩愈《石鼓歌》:“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唐 韩愈《原毁》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卷一》:“平日春闱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 |
才藻 | cáizǎo | 才思文采。《三国志·魏志·阮籍传》:“籍才藻艳逸,而倜儻放荡。”《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曹)植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曹)操爱之。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清 赵翼《哭刘瀛波总戎诗》:“儒将风流铃阁静,郎君才藻笏床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欲于小说见其才藻之美者,则有屠绅蟫史二十卷。” |
才章 | cáizhāng | 文才,才华。《后汉书·仲长统传》:“友人东海繆袭常称统才章足继西京董、贾、刘、杨。”《晋书·葛洪传》:“洪传(鲍)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南史·夷貊传上·天竺迦毗黎国》:“(慧琳)有才章,兼内外之学。” |
才子 | cáizǐ | ①才华出众的人。才子佳人。宋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②长于文艺创作的人。③方言,刚才。《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才子在他肚里,轮起拳来,送他一个满肚红,扒开肚皮钻出来,却不了帐? |
才子佳人 | cáizǐjiārén | 才华出众的男子和姿容美丽的女人,泛指有才貌的男女。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隣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荒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如今单说前代一个公卿,把几个他州外族之人,认做至亲骨肉,撮合了才子佳人,保全了孤儿寡妇,又安葬了枯骨枯骸,如此阴德,又不止是完人夫妇了。”清 孔尚任《桃花扇 第五出》:“才子佳人,难得聚会。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二八回》:“我们风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 |
材 | cái | ①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材料。教(jiào)材。素材。题材。就地取材。②能力,资质:材干(gàn)。大材小用。因材施教(jiào)。《周文 敬姜论劳逸》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今下僚岂无人材!但在上者不为汲引,恶其材胜己故耳。③棺木:寿材。 |
材薄质衰 | cáibózhìshuāi | 指才情资质薄弱。有时用为谦词。清 吴敏树《上曾侍郎书》:“敏树材薄质衰,不敢图附青云。” |
材大难用 | cáidànányòng |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亦才大难用。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唐 杜甫《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
材高知深 | cáigāozhìshēn |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汉 王充《论衡 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
材技 | cáijì | ①才能与技艺。《六韬·练士》:“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司马法·天子之义》:“德义不相踰,材技不相掩。”三国魏 曹植《王仲宣诔》:“材技广宜,强记洽闻。”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平定教匪总论》:“其头目必材技过人,众乃共推之。”①卓越的武艺。《荀子·王制》:“案谨募选閲材技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杨倞注:“材技,武艺过人者,犹之材官也。”技,一本作“伎”。唐 韩愈《祭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鱷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宋 曾巩《亡兄墓志铭》:“世有成事业就功名之时,则贤臣、谋士、材技之人同世并出。”③使用有技术的人。《荀子·君道》:“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
材剧志大 | cáijùzhìdà | 指才智多,志向大。《荀子 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
材力 | cáilì | ①勇力,膂力。《列子·汤问》:“(魏黑卵)负其材力,视来丹犹雏鷇也。”《史记·殷本纪》:“帝紂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新唐书·窦建德传》:“(竇建德)材力絶人,少重然许,喜侠节。” 宋 苏轼《代李琮论京东盗贼状》:“故凶愚之人,常以此藉口,而其材力心胆,实亦过人。”《荡寇志第一○三回》:“原来嵇仲有两个儿子,长名伯奋,次名仲熊,都是天生英雄,材力过人。” ②才能,能力。《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宋 王安石《上曾参政书》:“某闻古之君子立而相天下,必因其材力之所宜,形势之所安,而役使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岳武穆》:“正以玄之材力,非元子、寄奴比也。”程善之《春日杂感诗》:“材力日苦弱,意气徒纵横。” ③财力。材,通“财”。 王符《潜夫论·考绩》:“富者乘其材力,贵者阻其势要。” |
材茂行洁 材茂行絜 | cáimàoxíngjié |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汉书 薛宣传》:“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
材能 | cáinéng | ①才智和能力。汉 贾谊《过秦论》:(陈涉)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史记·佞幸列传》:“至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閎孺。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唐 杜牧《送沉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下马此送君,高歌为君醉,含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垒。” 清 侯方域《蹇千里传》:“(千里)尝曰:‘彼僨辕而破犂者,乌足与共事哉!’然无他材能,以资叙层累坐取卿相,同列轻之。”②指有才智和能力的人。 唐 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迸书》:“次之未能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於民,垂不灭之声。” |
材能兼备 | cáinéngjiānbèi | 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培养得材能兼备。” |
材轻德薄 | cáiqīngdébó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
材士练兵 | cáishìliànbīng | 犹言勇士精兵。银雀山 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击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期其中极。” |
材疏志大 | cáishūzhìdà | 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材行 | cáixíng | 才质行为。《韩诗外传 卷五》:“材行反时者,死之无赦,谓之天诛。是王者之政也。”宋 曾巩《送丁琰序》:“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王莽荐中垒校尉刘歆有材行,为侍中 |
材性 | cáixìng | 资质,本性。《荀子·荣辱》:“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汉 贾谊《新书·连语》:“故材性乃上主也,贤人必合,而不肖人必离,国家必治,无可忧者也。” |
材雄德茂 | cáixióngdémào | 指才德杰出。唐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
材朽行秽 | cáixiǔxínghuì | 谓无才无德。有时用为谦词。杨恽《报孙会宗书》:“惲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 |
材优干济 | cáiyōugànjǐ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