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古诗文中的使动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功。使动词总的表示“使…”,后边都有宾语,因此是及物动词,而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是不及物动词,略举数例:

“失”:使相形见绌,使黯然失色。唐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饮”:“使饮酒”。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 李颀《送陈章甫》: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其中的“饮君酒”、“饮归客”和“饮我曹”都是请人喝酒的意思。 

“浮”表示“使…浮”。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行当浮桂櫂,未几拂荆扉。”桂棹guìzhào指船,“浮桂櫂”使船行走。

chái”:表示使之同辈或使之同等。宋代词人刘克庄曰: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侪之伊吕伯仲间”中的“之”指诸葛亮,就是使诸葛亮与伊吕(伊尹、吕尚)同等,不相上下。 

“繁”:使增多。唐 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繁霜鬢”使白色鬓发增多。 

“淡/澹”:(使)恬静、安然的样子。唐 韦应物《东郊》:“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澹吾虑”:使我的担忧变轻。

“静”:使安静;使停止。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意思是“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使边境平定。

“来”:使来。《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说远方的人不服从,就通过修文德把他们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