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是初唐神童王勃《滕王阁序》里的一句名言。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三晃两晃本翁已经驰骋在奔八道上,莘莘学子也已经到了顺耳和悬车之年。拙篇首先要表达的意思是,进入桑榆之秋是否意味着痛苦伴随。根据著名的美国民意机构盖洛普咨公司三十四万成年人的电话访发现当人们到了五十岁以后会生活得比以前更加快乐,减少了忧愁和烦恼。事实上,八十五岁的耄耋老人要比十八岁的黄毛丫头或毛头小伙生活得更加开心。我们这些上了年岁的老者一定也会有同感。短篇想要表达的第二层意思是,翁媪们能否做点增添人生价值的的事情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桑榆非晚的真谛。老者们没有了追逐名利的烦恼,无需上山修炼就能六根清净,可以静心做一点青壮年时期未能做成的事情。世上难事最怕十年功,十年磨一剑,兵器之刃,白如霜。如今不少老者退休以后的时长甚至与上班的年数相侔,磨成两把霜刃也不在话下。结论:警惕白白浪费掉漫长的老年时光,临近必然结果到来之际悔恨碌碌无为又何益。

神童王勃写出了滕王阁.jpeg

           神童王勃写出了《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