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即懂得适可而止,即要知足,见好就收。《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老子的《道德经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翻译成白话:“名望和生命谁更值得亲近呢?生命与财货谁更值得赞美呢?得到与失去谁更值得担忧呢?过分爱惜名声就要付出很大耗费,过多贮藏财物一旦损失也必然巨大。所以,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殆dài”义危险。唐宰相魏征告诫唐太宗为追求享受和气派而兴师动众大兴土木建筑时候要“思知止以安人”。李靖跟随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当患有足疾时就恳乞骸骨(退休),太宗对其评论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

知足不辱和“知止不殆”之所以成为人们普遍喜欢的两个成语就是因为人们无力抵制名利的诱惑进行追逐的时候必须有知足感,做到适可而止,方能确保长久,不辱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