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ú I.

兵:士卒。小卒。兵卒。②旧称差役:走卒。③死亡:病卒。生卒年月。《后汉书 刘表传》“曹操闻(韩)珩节,甚高之,屡辟不至,卒于家。”④完毕,终了: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西汉·贾谊《过秦论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后汉书 刘表传》功绩未卒,太公殂陨,贤胤承统,以继洪业。三国蜀西晋·李密《陈情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祖母)侥幸,保卒余年。《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上复令委典领《五经》,卒父前业。⑤表示最终出现了某种结果,相当于“最终”。终于:卒胜敌军。《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之祭者,乞其余。《庄子·则阳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资治通鉴 周纪三》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资治通鉴 秦纪二》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资治通鉴 汉纪三》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卒填决河。《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资治通鉴 齐纪八》东宫官属多疑(元)勰有异志,密防之,而勰推诚尽礼,卒无间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⑥突然,仓促:《资治通鉴 汉纪八》当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来入厕。《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聊斋志异 莲香》李女歘入,卒见莲香,返身欲遁。莲以身蔽门,李窘急不知所出。⑦始终。《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四》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聊斋志异鬼妻》今乃质盟不卒,锺情者固如是乎?⑧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一卒之田,顷。是上大夫的俸禄。《周文 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尽力。明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⑩带领。《杨家将 第三十七回》令婆得计,卒八娘、九妹前进。II. cù 同“猝”,突然。《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三》昔陈婴之母以婴家世贫贱,卒富贵不祥,止婴勿王。III. cuì(文言)通“”。聚集。《管子·宙合》:“必有不可识虑之然,将卒而不戒。”《庄子·秋水》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卒暴

zúbào

急促;紧迫。《公羊传·襄公二十五年》“入巢之门而卒也”何休注:“吴子欲伐楚,过巢不假涂,卒暴入巢门。”《汉书·师丹传》:“诏书比下,变动政事,卒暴无渐。”唐 杜甫《雨诗》:“前雨伤卒暴,今雨喜容易。”

卒底于成

zúdǐyúchéng


卒:最后,终于。底:古同“抵”,达到。“卒底于成”:终于达到成功。参见“以底于成”

卒读

zúdú

尽读;读完。参见“不忍卒读

卒更

zúgēng

汉 徭役名称。谓践更、居更、过更三种徭役。史记·吴王濞列传》“卒践更”司马贞 索隐引《汉律》:“卒更有三,践更、居更、过更也。”一说卒更为更三品之一史记·游侠列传》“每至践更” 裴骃集解引 三国魏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有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为卒更也。”参见“践更”

卒哭

zúkū

古代丧礼。自死者死日起,哀至则哭,昼夜无时,行卒哭之祭。其后则改为朝夕哭。清制以百日为卒哭之期,今民间则以终七为卒哭之日。帝亲行卒哭之祭。《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令群臣居丧被诏起复者,须卒哭朝谒,其俸料自诏下日给之。

卒乘

zúshèng

士兵与战车。后多泛指军队。《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杜预注:“步曰卒,车曰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是故循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益部新復,卒乘不和,若闻使者骤至,易其戎伍,虑或猜惧,变生不测。” 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为之卒乘之赋以防其乱。”

卒岁

zúsuì

①度过年终。了此一生。《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新唐书·辛替否传》:“今计仓廪,度府库,百僚共给,万事用度,臣恐不能卒岁。”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申氏》:“邑有贫民某乙,残腊向尽,身无完衣。自念:何以卒岁?” 黄遵宪《邻妇叹诗》:“饥寒将奈卒岁何,哭声呜呜往以复。”②度过岁月。后汉 郭泰《答友劝仕进者》:“未若岩岫颐神,娱心彭老,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唐 戴叔伦《抚州对事后呈上姊夫诗》:“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苏门孙先生言行》:“老而学易,欲探厥旨,聊以卒岁,如斯而已。”程善之《春日杂感诗》:“材力日苦弱,意气徒纵横;优游幸卒岁,已有妻孥情。”③终年,整年。《管子·大匡》:“行此卒岁,始可以罚矣。”《淮南子·主术训》:“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唐 李白《赠友人诗之一》:“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明 夏完淳《春雪怀不识诗》:“卒岁守藜藿,短褐苦不完。”④度过一年。《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鲁国大夫叔向被囚后“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苏轼《沁园春》: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卒徒

zútú

①徒众;兵众。《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成玄英疏:“强盛卒伍,多结徒伴,斟量平安,然后敢去。” 唐 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尔之部曲,即镇之卒徒。”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张循王老卒》:“募紫衣吏,轩昂闲雅,若书司客将者十数辈,卒徒百人。”②服劳役的人;差役。桓宽《盐铁论·复古》:“卒徒衣食县官,作铸铁器,给用甚众,无妨于民。”《汉书 王莽传下》带高增下,功费数百巨万,卒徒死者万数。《后汉书·梁统传》:“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只见起初同来这个公吏,手执一符,引着卒徒数百,多像衙门执事人役。”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忠勤公黔志列传》:“水涨,有巨木阁滩头, 朝 (张朝)、 之屏 (王之屏)先卒徒入水,掀拨巨木,溺死。”

卒伍

zúwǔ

①古人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礼记·郊特牲》:“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历其卒伍。”②泛指军队,行伍。《国语·周语中》:“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卒伍治整,诸侯与之。”《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等身充卒伍,忝预军官。”③指士兵。《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性又知人,拔士于卒伍之中,惟其才效所长,不论本末。《北齐书·清河王岳传》:“今所翻叛,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贰。”宋 苏洵《兵制》:“三代之时,闻有诸侯抗天子之命矣,未闻有卒伍叫呼衡行者也。”《聊斋志异 采薇翁》刘(芝升)喜之,于是纠察卒伍,有掠取妇女财物者,枭以示众。④乡间。汉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宋 苏轼《范增论(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卒业

zúyè

①完成未竟的事业或工作。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之年 ,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吏,略无卒业者。②完成学业;毕业。宋 祝穆《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谓全部诵读完毕。已成之事。

卒章

zúzhāng

诗、词、文章结尾的段落。左传·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謡,亦仿佛乎汉武也。” 唐 白居易《新乐府序》:“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宋 梅尧臣《暮雪 :“采薇歌卒章,霏霏沾车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古时同“卒”。卒为兵、终了之意。

zú I.

①山峰高耸险峻:“崒岩断岸。”②山顶。③突兀。又指高超,出类拔萃。II.cuì古通“萃”。聚集。

崒嵂zúlǜ

高峻貌。指高山。《水浒传第四回》嵯峨仿佛接天关,崒嵂参差侵汉表。

崒律律zúlǜ亦作崒嵂嵂。①形容高峻陡峭。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遮莫他虎嘯風崒律律的高山直走上三千遍,那龍噴浪翻滚滚的長江也經過有二百遭。”②象声词。《水浒传》第十七回:“禪杖起如虎尾龍筋,朴刀飛似龍鬐虎爪。崒嵂嵂,忽喇喇,天崩地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