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 | zū | ①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租房。租用。租借地。②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租佃。租价。租让。租赁(a.出租;b.租用)。③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租。地租。④田赋:租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
租布 | zūbù | 犹租调,古代税制。《晋书 孝武帝纪》三吴义兴、晋陵及会稽遭水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受振贷者即以赐之。《宋书·文帝纪》:“其蠲此县今年租布。” |
租赕 | zūdǎn | 以纳税赎罪。《南齐书·陈显达传》:“显达遣使责其租赕。” |
租赋 | zūfù | 租税。《史记·五宗世家》:“令吏毋得收租赋。”《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晋书 武帝纪》复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州送租赋诣京师,至潁川界为盗所夺。”宋 苏洵《上皇帝书》:“今不为之计,使姦人猾吏养为盗贼,而后取租赋以啖骄兵。”《明史·太祖纪一》:“今有司除租赋,皆顿首谢。” |
租更 | zūgēng | 指田赋和践更的钱。《后汉书·陈龟传》:“稼穑荒耗,租更空阙。”李贤注:“更,谓卒更钱也。”参见“卒更”。 |
租课 | zūkè | 指赋税。《南史·王玄谟传》新旧错乱,租课不时。宋 苏辙《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所得租课,岁入几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四川总领所请再借四路职田租课十年,充拣汰人请给。 |
租入 | zūrù | ①租税收入。《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封成武侯,邑户最大,租入倍宗室诸家。”《东观记·东海恭王强传》:“王兼食东海、鲁国二郡二十九县,租入倍诸王。”《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如其不然,则因西域租入之饶,兵马之众,以扰动缘边,是为富仇雠之财,增暴夷之势也。②缴纳的赋税。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唐 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赦死罪,复租入。” |
租税 | zūshuì | 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史记 孝文本纪》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唐·杜甫《兵车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
租庸 | zūyōng | 古代交纳谷帛的税制。 唐 杜甫 《岁晏行》之三:“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
菹 | zū | ①酸菜,腌菜。菹酱。参见“三臡八菹”。②多水草的沼泽地带:菹草。《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③ 剁成肉酱,切碎:菹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庄子·盗跖》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④ 肉:麋鹿为菹。⑤ 枯草:菹薪。 |
菹醢 | zūhǎi | 亦作“葅醢”。①肉酱。《仪礼·士昏礼》:“馔于房中,酰酱二豆,菹醢四豆。” 唐 参寥子《阙史 序》:“(阙史)共五十一篇……时或一览,犹味之有葅醢也。”②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后亦用以泛指处死。《楚辞·离骚》:“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战国策·韩策二》:“聂政之所以名施于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史记 吕太后本纪》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菑。《史记·吴王濞列传》:“臣卬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西汉·贾谊《治安策》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资治通鉴 唐纪十五》(韩)瑗又上疏谏曰:“使臣有以益国,菹醢之戮,臣之分也!”柳亚子《闻宁太一恶耗痛极有作诗》:“早识兴朝葅醢急,不应左袒倡亡秦。” |
柤 | zū I. | 中国春秋时楚地名,故址在今安徽省邳县西北。《晋书 宣帝纪》七年春正月,吴寇柤中,夷夏万余家避寇北渡沔。参见II.zǔ III.zh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