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ōng

①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庙。祠。②家族: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族。室(帝王的宗族)。兄。《周文 叔向贺贫》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③派别:派。禅(佛教的一派)。④主要的目的和意图:旨。开明义。⑤尊奉;宗祭:仰。《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史记·孔子世家赞》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汉书 王莽传》建万世策,功德为忠臣宗,化流海内,远人慕义。《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淑少博学有高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皆师宗之。宋 苏轼《方山子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王仔昔倨傲而戆,帝待以客礼,故遇宦者若僮奴,又欲群道士宗己。林灵素忌之,与宦者冯浩诬以言语怨望,下狱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朱熹)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自经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为学者所宗。⑥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师。⑦可引申为主宰。《庄子·田子方》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⑧量词,指件或批:一心事。⑨姓。

宗臣

zōngchén

①与君主同宗之臣。《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饗其宗老…… 师亥闻之曰:‘善哉!男女之饗,不及宗臣;宗室之谋,不过宗人。’”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文忠答赵履常》:“赵公啟文忠曰:‘当思所以谋当路者,毋徒议之而已。’文忠答以‘公为宗臣,固当思所以谋,如某不过朝廷一议事之臣尔。’”清 李渔《玉搔头·弄兵》:“屈原今日投江死,我向潢池盗弄兵,同一宗臣心事别,此求实事彼求名。”②世所敬仰的名臣。《汉书·萧何曹参传赞》:“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颜师古注:“言为后世之所尊仰,故曰宗臣也。”《汉书 王莽传》:“其在人臣,则生有大赏,终为宗臣。”“故宗臣有九命上公之尊,则有九锡登等之宠。”《南史·袁昂传》:“昂在朝謇諤,世号宗臣。”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惟神宗日月之明,知公愈深。公虽请老,有大政事,必手詔访问,又追论定策之勋,以告天下,宠及其子孙,然后小人不敢復议,雍容进退,卒为宗臣。”明 方孝孺《尚友五赞·韩忠献公》:“堂堂魏公,宋之宗臣。”

宗道

zōngdào

宗法的原则。南朝梁 陶弘景《真诰·运象二》:“宗道者贵无邪,栖真者安恬愉。”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有若问于孔子曰:‘国君之于百姓,如之何?’孔子曰:‘皆有宗道焉。’”

宗藩

zōngfān

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亦作“ 宗蕃 ”。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故称。《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谲谋,禽信於陈;越荆剽轻,乃封弟交为楚王 ,爰都彭城 ,以彊淮泗,为汉宗藩。”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目下宗藩跋扈,阉寺弄权,指日即有萧墙之变。”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42篇》朱元璋应其之请,于洪武三年遣使持金印文诰,封王颛zhuān高丽国王,从而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

宗姬

zōngjī

①指周王室。因其姬姓,故称“宗姬”。三国魏 曹冏《六代论》:“吴楚凭江,负固方城,虽心希九鼎,而畏迫宗姬。”晋 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虽有夏之遘夷羿,宗姬之离犬戎,蔑以过之。”②北宋末,郡主改称宗姬。《宋史·礼志十八》:“徽宗改公主为姬,下詔曰:‘……可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

宗匠

zōngjiàng

造诣高深、成果卓著、为众人所宗仰的巨匠。《隋书·包恺传》于时《汉书》学者,以萧(该)包(恺)二人为宗匠。宋张戒 《岁寒堂诗话 卷上》:“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虽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唐以诗取士,而诗之宗匠必推李杜。” 《聊斋志异 何仙》李(固)以太史海内宗匠,心益壮,乩语不复置怀。

宗老

zōnglǎo

同族的老长辈。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余宗老涂山。许廷桢《永思祠碑记》在里者曰故庙,桢尝随宗老后皆辑而新之,不敢祀于祠僭也。

宗盟

zōngméng

①天子与诸侯的盟会。《左传·隐公十一年》:“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杨伯峻注:“宗盟者,犹言会盟也。”三国魏 曹冏《六代论》:“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 ②同宗;同姓。家属和党羽。唐 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君之爱子,幽之於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旧唐书·李密传》:“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復封於唐,斯荣足矣!”唐 无名氏《异闻集·韦仙翁》:“韦君访老父何姓,答曰:‘姓韦 。’韦君曰:‘相与宗盟,合有继叙。’邀与同席。”清 吴伟业《读端清郑世子传诗》:“贤如郑世子,宗盟堪表率。”

宗庙

zōngmiào

①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论语 先进篇》:(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晋书 元帝纪》赖先后之德、宗庙之灵,皇帝嗣建,旧物克甄。晋 刘琨《劝进表》上尉宗庙乃顾之怀,下释普天倾首之勤。《宋书 本纪武帝上》宗庙歆七百之祜,皇基融载新之命。《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又于后宫,与皇后等列坐,用宗庙礼器罇彝圭瓚之属。唐 韩愈《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唐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佑助。”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②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论语·乡党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汉书 王莽传》先帝委政于君而弃群臣,朕得奉宗庙,诚嘉与君同心合意。《后汉书·伏湛传》:“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羣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 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宗庙社稷

zōngmiàoshèjì

宗庙指帝王或士大夫祭祖之处。社稷为祭土神及谷神之处。借指国家。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史记 吕太后本纪》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三回》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宗器

zōngqì

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礼记·中庸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国语 晋语》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官不备其宗器。

宗亲

zōngn

同宗的亲属。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

宗社

zōngshè

宗庙和社稷的合称。借指国家。《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而宗社任重,黎庶务殷,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越州上虞县丞娄宗亮赴行在,以其言宗社大计也。

宗师

zōngshī

为众所崇仰,堪称师表之人。尊崇;效法,以之为师。③明清时对提督学道、提督学政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子文又到馆中,静坐了一月有余,宗师起马牌已到。④官名,置,晋沿之,属宗正卿,掌管宗室子弟的训导。《晋书 武帝纪》今以卫将军、扶风王亮为宗师,所当施行,皆咨之于宗师也。《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明帝(宇文毓)即位,迁柱国,授蒲州刺史,入为大司空,行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⑤佛教尊称传其宗法者为宗师。

宗师案临zōngshīànlín

指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贱姓严,舍下就在咫尺。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旧?

宗祏

zōngshí

①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左传·庄公十四年》:“(原繁)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孔颖达疏:"宗祏者,虑有非常火灾,于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于石室。"《聊斋志异 段氏》怀问母,始知其故,曰:“既属两姓,各有宗祏,何必在此承人百亩田哉!”②引申指朝廷,国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岁月易失,凶丰不常,所坏者国家之事力,所忧者陛下之宗祏。《明史·奸臣传序》:“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弄权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

宗室

zōngshì

指宗庙。宗族;同宗族之人。③特指与君主同宗族之人。犹言皇族。《晋书 武帝纪》宗室戚属,国之枝叶,欲令奉率德义,为天下式。④犹言大宗。⑤宗子之家。⑥犹本源。

宗祀

zōngsì

谓对祖宗的祭祀。《汉书 王莽传》推显严父配天之义,修立郊禘宗祀之礼,以光大孝。《后汉书 刘表传》夫欲立竹帛于当时,全宗祀于一世,岂宜同生分谤,争校得失乎?《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坚起明堂,缮南北郊,郊祀其祖洪以配天,宗祀其伯健于明堂以配上帝。《晋书 王羲之传》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泛指各种祭祀。

宗祧

zōngtiāo

①宗庙,引申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续:承继宗祧。虔奉宗祧。失守宗祧。《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纣因妲己宗祧失,吴为西施社稷亡。《聊斋志异红玉》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君义士,能为我杵臼否?《聊斋志异 巩仙》君宗祧赖此一线,何敢不竭绵薄。继承祖业,即王位。《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主,储闱符玺久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三回》平王宣申伯上殿,谓曰:朕以废弃之人,获承宗祧,皆舅氏之力也。进爵为申公。

宗绪

zōngxù 

宗族后裔,传宗接代的人。祖先的绪业。绪业(xùyè)指事业,遗业。《聊斋志异 成仙》周曰:“此襁褓物,宗绪所关,弟好视之。兄欲辞人世矣。”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自分宗绪已绝,昼夜忧怛,而无如何。”《聊斋志异 马介甫》妾生子,亦尔宗绪,何忍打堕?此事必不可宥!

宗英

zōngyīng

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刘)昉等草诏署讫,逼(颜)之仪连署,之仪厉声曰:‘至上升遐,嗣主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胡三省注:“宗英,宗室之中其才过人者。”

宗贼

zōngzéi

以同族人为主而结伙的盗贼。《后汉书·刘表传》:“初平元年,长沙太守 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詔书以表为荆州刺史。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乃单马入宜城。”李贤注:“宗党共为贼。”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所谓宗贼,就是土霸豪酋胁迫同姓人及附近农民据地做盗贼。”

宗哲

zōngzhé

指皇族中之贤能者。晋 刘琨《劝进元帝表之三》:“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

宗正

zōngzhèng

官名。中国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秦置,掌皇室亲属。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北齐设立宗正寺,宗正改称宗正寺卿或宗正卿,副官称宗正少卿,掌管皇族事务。汉 司马迁《周亚夫细柳》: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丙子,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宗实辞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许之。

宗支

宗枝

zōngzhī

同宗族的支派。《后汉书·桓帝纪赞》:“桓自宗支,越跻天禄。”《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中兵参军京兆王敬先说休若曰:“今主上弥留,政成省,群竖汹汹,欲悉去宗支以便其私。”《陈书·高祖纪下》:“嫡嗣废黜,宗枝僭诈,天地荡覆,纪纲泯絶。”《新唐书·吴兢传》:“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 第四折》:“都是那老天不絶俺宗支,这一家儿恰似,恰似旱苗甘雨得来时。”

宗职

zōngzhí

祖宗世袭的职位。《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杜预注:“嗣其祖宗之位职。”

宗主

zōngzhǔ

①大众所归附景仰的人。《晋书 卷三十四羊祜传》故太傅、巨平侯羊祜,明德通贤,国之宗主。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江湖间多有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②宗庙的神主。《左传 昭公十九年》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③一宗之主。指宗子。一姓的继承人。《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崔,宗邑也,必在宗主。《聊斋志异 鬼妻》伯叔兄弟惧堕宗主, 私谋于族,劝聂鸾续。

宗祝

zōngzhù

宗伯和太祝。主祭祀之官。《逸周书·克殷》:“(武王)乃命宗祝崇宾饗祷之于军,乃班。” 孔晁注:“宗祝,主祀。”朱右曾校释:“宗祝,主祭祀之官。”《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韦昭注:“宗,宗伯;祝,太祝也。”《史记·乐书》:“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辩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唐 韩愈《祭裴太常文》:“自郊丘故事,宗庙时宜,大君之所旁求,丞相之所卒问,群儒拱手,宗祝醉心,兄皆指陈根源,斟酌通变。莫不允符天旨,克协神休。” 明 陈子龙《庐居诗》:“祈死烦宗祝,偷生愧国殤。但依亲陇在,含笑此高冈。”柳亚子《酒边一首为一瓢题扇诗》:“祈死已烦宗祝请,偷生忍为稻粱谋。”

宗子

zōngzǐ

①古代宗法制度称大宗的嫡长子。《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臣等以(刘)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晋书 愍帝纪总论》宗子无维城之助,师尹无具瞻之贵。清 刘大櫆《方氏支祠碑记》:“封建废而大宗之法不行,则小宗亦无据依而起。于是宗子遂易为族长。”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绪言》:“周天子是天下姬姓人的大宗,受封的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说来是小宗……最先受封者死后,子孙奉他为始祖,立庙称为宗。他的嫡长子嫡长孙世世承袭封土,称为宗子。”②泛称嫡长子。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袁九叙抚滇时,丁外艰归,轿围用白毡。或曰:‘昔某公遭艰归,于轿顶之中,为一小龛,奉纸位一,载而行。’九叙将用之。一友曰:‘公非宗子,神所依之主,在六完老先生所,若公复奉一主,是神有二矣。此礼,惟长房长子得行,公奔走可也。’ 九叙拜而谢之。”③指族长。 明 方孝孺《天台陈氏先祠记》:“割田若干亩以供祀事,请族之宗子主其祭,祭必繇礼。” 清 冯桂芬《复宗法议》:“或无父无兄,或父兄不才,民于是乎失所依。惟立宗子以养之教之,则牧令之所不能治者,宗子能治之,牧令远而宗子近也;父兄所不能教者,宗子能教之,父兄多从宽,而宗子可从严也。”

宗族

zōngzú

指同宗同族的人。宗族可以并入更大的称为部落(tribe)的社区,也可以由于部落性庆典、狩猎活动或战争而偶尔结合起来。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一个宗族可以包括很多家族。《汉书 霍光金日磾dī传》后上知太子冤,乃夷灭(江)充宗族党与。

zōng

①棕榈:常绿乔木,茎直立不分枝,叶大,木材可制器具,通称“棕树”。②棕毛:棕榈叶鞘的纤维,简称“棕”,如“棕绳”,“棕绷”,“棕帚”,“棕编”。③棕熊:哺乳动物,体大,毛棕褐色。掌和肉可食,皮可制皮褥,胆可入药。亦称“马熊”、“”;通称“人熊”。

zōng

木名,即棕榈。《説文•木部》椶,栟櫚也,可作萆。《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椶柟。又椶竹/棕竹,亦竹类。《益部方物记》有皮无枝,实中而榦。又崖椶,草名。《蘇颂·图经》状似椶,有叶无花,采根治劳伤,效。俗作,非。《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

zōng

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踪影。踪迹。追踪。失踪。跟踪。无影无唐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综核名实

zōnghémíngshí

综:综合;核:考核;名:名声;实:实绩。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高阳《玉座珠帘》下册世宗在位的时候,综核名实,凡是不急之务,一概停罢,除了海防、海塘以外,没有什么“大工”。

踪迹

zōngjì

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可作动词表追踪。形踪。《东周列国志 第三五回》:“秦穆公使人访重耳踪迹,知其在楚,已数月矣。”唐 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宋 柳永《八声甘州词》:“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宋 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宋 周邦彦《兰陵王 柳》:“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洪深《申屠氏 第五本》:“又说发觉后,如何领着众人追寻,不见踪迹。” 《聊斋志异 成仙》周(生)心知其异,遣人踪迹之,寺观壑谷,物色殆遍。《聊斋志异 阿纤》骇极,使人于四途踪迹之,并无消息。

踪响

zōngxiǎng

踪迹和声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

踪绪

zōngxù

踪迹,头绪。《聊斋志异 阿霞》越年余,并无踪绪。《聊斋志异 飞龙相公》先是,家中失戴(生),搜访既穷,母告官,系缧多人,并少踪绪。

踪兆

zōngzhào

踪影;迹象。唐 裴铏《传奇·裴航》:“航遍求访之,灭迹匿形,竟无踪兆。”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母待生久不归,始疑;村中搜觅几徧,竟无踪兆。”

zōng I.

①总合:综合。综括。综述。综览。综核名实(综合事物的名称和实际,加以考核)。错综复杂。②整理;治理。《文选·何劭〈赠张华〉诗》:“私愿偕黄发,逍遥综琴书。”李善注引王肃《〈周易〉注》:“综,理事也。”《晋书·王徽之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综,略无成名。”卢文弨补注:“营综,谓多所经营综理也。”II.参见zèng。III. 参见zòng。

综核名实

zōnghémíngshí

综:综合;核:考核;名:名声;实:实绩。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明史 卷二十一 神宗二》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

综练

zōngliàn

博习,广泛究习。《晋书·葛洪传》:“洪传(鲍)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宋 陆游《贺黄枢密启》:“博极坟书,得兴亡治乱之由;综练章,识沿革始终之际。”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右歷叙禪教二宗本末,粲然指掌,非综练释门者,不易至斯。”

综物

zōngwù

犹治事。治民。东汉 蔡邕《处士圈叔则碑》:“思心精叡,综物通灵。”《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zōng

传说中的上古神人名。

zōng

有化合物的一类,是羰基与肼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zōng

马、猪等畜类颈上的长毛:毛。帚。刷。红烈马。